每天半小时,把肺脏养好。
每到冬季,就有不少人因为感受外邪,引发各类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咽喉炎、过敏性鼻炎、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每次犯起病来,十分痛苦。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来抵御外邪减少肺病的发作。
首先来了解一下肺脏有哪些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
《黄帝内经》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以及「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所谓「主呼吸之气」,就是指肺能够吸入外界的清气,排出身体里的浊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机能。
「主一身之气」,意思是肺负责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正如《素问》所言:「肺者,气之本」。
这里的「一身之气」以: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产生的水谷之气结合形成的气体为主,为后天之气,也叫宗气。
而一身之气的运行,则有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调节。
肺气向上向外宣发,则能够把体内的浊气呼出体外,且能将卫气宣发至皮毛腠理,以温煦、濡养肌肉皮毛,并能防止外邪入侵。
肺气向下向内肃降,则能够将清气吸入体内,并能把水谷精微散布至其他脏腑,还能把代谢产生的浊液下输膀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有些人就算天气很热也不出汗,这其实是肺气不能正常宣发而导致毛孔不能打开、汗液憋在体内所引起的。
如果这时能在运动的前提下配合着补肺,就能帮助肺气宣发,达到排湿出汗、祛热的目的。
主行水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的宣发、肃降,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津液的运输和排泄,这一功能就称为主行水,也称「通调水道」。
肺脏不仅能够将津液向上输布到头面部,还能向下运输到其他脏腑。
人体有上、中、下三焦,分别对应天、人、地三才。肺属上焦对应的是天。肺能把水气降到膀胱,等水气肃降到膀胱,正如古人所说:「肺应天而主气,故能通调水道而下输膀胱」。
如果肺宣发肃降失常,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就会出现胸闷、咳喘、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
生活中有不少大夫,在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症时,通常不是选用利小便的方法来调理,而是从水之上源解决,通过宣发肺气,使水道通调,来解决小便以及水肿问题,这也是中医常用的「提壶揭盖法」。
朝百脉,主治节
全身血液都要通过体内经脉流经于肺,在肺脏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运行至全身,因此称作肺朝百脉。这是宰相肺脏辅佐君主心脏运行血液的过程。
肺气充沛,则气血运行正常,若肺气亏虚,血行不畅,则会引起血脉瘀滞而出现心悸、胸闷等情况。
「治节」,是治理、调节的意思,肺气能够调节呼吸、调理一身之气以及调理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肺主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肺主皮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孔、汗毛等,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与体温的作用。
肺气宣发,能够将卫气外输于皮毛,以温煦皮肤肌肉、紧密腠理、开阖毛孔;还能将水谷精微等输于皮毛来濡养肌肤。
若肺气亏虚了,就会因卫表不固而出现白天经常出汗、平时容易感冒等情况。
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
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大门,与肺脏相互联系,主通气和主嗅觉。
鼻子通气功能与嗅觉正常与否,取决于肺津以及肺气的盛衰状况,很多人嗅觉不灵敏,或是某些味道闻不见,都能反应出其肺脏的功能失调了。
咽喉为主要的发声器官,喉咙之所以能发音,是有赖于肺津的滋养和肺气的推动。肺气充沛、肺津充足,喉咙通畅,则发音洪亮而清晰。
肺气虚弱的人,平时说话声音很小,而且不爱说话,有时话说到一半就说不动了,需要喘口气才能继续说。因此,平时也可以通过听说话的声音来判断一个人身体的状况如何。
导引按蹻补肺气
说了这么多肺脏的功能,那么,平时该如何养肺,才能增强肺脏的功能、防止外邪入侵而引发肺疾呢?
其实养肺并不复杂,用导引按蹻调理就能达到目的,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两个肺经上的穴位:太渊和尺泽穴。
太渊乃肺经原穴,是肺脏原气留止之处,具有补益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又是脏腑气血会聚之处,故有调气血、通血脉的作用。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气虚损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尺泽为肺经之合穴,具有清宣肺气、泻火降逆、清热和中等功效,也常用来调理咳嗽、喘息、气逆、胸痛、咽喉肿痛、咳血等肺系病症。
两个穴位一起搭配,就能够起到很好的调理肺脏的作用。
操作方法
找到相应的穴位后,用中指指尖点按在穴位上,指尖朝向手掌方向,保持静止不动,维持30-60分钟即可。
注意:肺经是属阴的经络,导引按蹻只用补法,不用泻法。
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肺脏课
点击阅读原文 学习肺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