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
话说,刚刚咱跑知乎去回答了一个阴阳怪气的提问……
——请品鉴:
那么下面就在知乎答案的基础上拾掇拾掇,顺势把《钉子户养成记重制版》的第三集给写了吧。
顺便,前几集请见:
《钉子户养成记(复制版),第一集,风险判断与“三密”回避》;
《口罩篇》这一集,也许是跟2022年第一版相比变化最大的一集了,
毕竟,那时候咱自己也没太多佩戴高防护等级口罩的经验……
虽然可能比在座各位更早从境外的先行者那儿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
但在实践上,咱那时候只有3M Aura 9310和3M Vflex 9105两种还过得去的口罩而已。
但一年多以后的现在,
咱已经试戴过不下一百种各式各样的高防护等级口罩,
推特上那几位口罩测评大佬基本都是咱的互关好友,
红迪的r/Masks4All讨论区管理员,跟咱一个群里打屁聊天,
支米周总那边也帮咱定量测试过好几十种各式口罩(感谢周总!)
总之,现在咱应该更有资格,也更有底气来重写这一篇了吧~
下面咱偷个懒,继续沿用第一版的Q&A格式,只是把答案部分给更新一下。
Q1: 啥时候戴?啥时候不用戴?
A1: 跟第一版时的答案差不多,根据三密风险来判断。
不过呢,现在咱们有了电子罗盘,做起判断来就更加容易了。
另外,第一版那阵,咱的想法是在低风险场景下可以佩戴外科口罩,
现在咱看法改变了:由于存在支米、兴研、Akkair之类佩戴体验非常舒适的低阻口罩,并且可以通过消毒复用来降低使用成本,现如今外科口罩已经基本没有适用场景了。
而且这样一来,判断逻辑其实还更简单了:要么低风险场景不戴,要么就戴高防护等级口罩,没有第三个选项、没有模糊地带。
至于第一版时的其他几条tips,现在仍然有参考价值,即:
出门之前先把口罩戴好、气密性什么的也调整好,然后尽量不要中途取下来;
如果在自己家以外的地方有中途取口罩的需求,则最好提前规划好适合取口罩的安全岛(比如私家车内、户外无人地带等);
尽快把上述流程锻炼出肌肉记忆。
Q2: 戴哪种规格的口罩更好?
A2: 第一版那阵,咱还引经据典吹了一堆大道理,但其实完全不用那么复杂的……
因为复杂的部分,咱这边已经帮大家代劳了~
在实验过一百多种高防护等级口罩之后,
咱已经可以随口就搞出一个不踩坑口罩排行榜了,见下(排名分先后):
支米系列(包括支米代工的Akkair、振德支架、MC、壹命科技等),五星推荐:佩戴舒适,阻力超低,密封圈设计完全不勒,支架设计不会塌陷,总之就是几乎没短板(价格5-9元一支,超透One要30元一支);
兴研Hi-Luck系列,四星半推荐:佩戴非常舒适,吸气阻力较低(80PA左右),呼气阻力超低(不到30PA!),密封圈设计非常贴合,优化之后的杯型也不会阻碍视线,同时死腔非常小,容尘量又巨高……唯一缺点就是滤效不如同价位竞品(大概97-98%左右吧,通过检测完全没问题),另外就是价格偏贵(20多块一支,比支米贵两倍多);
3M 8955系列,四星半推荐:3M口罩中的异类,又是密封布又是内支架,仿佛是在致敬重松……佩戴体验也类似重松兴研,但死腔比较大。8955最大的优势是滤效要比重松和兴研都高不少,作为DS2级别的口罩可以轻松通过N99级别的定量测试,不愧是3M!(自己海淘大概14元左右一支,淘宝价格碰上打折大概16元一支);
Moldex Airwave系列,四星推荐:阻力超低(40PA左右),密合过关,颜值也挺高,但是贴脸的材质比较硬,不如同价位的兴研戴着舒服(欧版的3705等倒是舒服了,但价格又一飞冲天)……另外就是不太适合低鼻梁佩戴,除非能搞到专门的低鼻梁版本(4200差不多25元一支,3705要90元左右一支);
3M Aura系列,四星推荐:阻力80-90PA左右,密合超高,适合因数超高,颜值也不错……还是那句老话,不愧是3M!缺点是三折设计调整起来比较麻烦,而且祖传橡胶头带是硬伤(Aura价格差别很大,最便宜的9205差不多6元一支,其次是9210或者9320要9元左右,防护最高的1863要25元左右,最贵的1883甚至要90元以上……);
3M Vflex系列,包括国产8862,四星推荐:阻力60-70PA左右,密合过关,滤效也还行,价格也便宜……缺点是面料太硬,佩戴感受不是特别舒服,然后3M祖传橡胶头带不适合复用(国产8862和新加坡版9105都差不多4-5元一支,日版9105S要8-9元一支);
3M 8835和8233,四星推荐:3M黑科技集大成之作,适合因数直逼全面罩水准的同时,吸气阻力居然只有80PA左右,呼气阻力还会更低,容尘量也大到恐怖,累计复用上百个小时毫无压力……可惜造型太夸张,并且价格也太贵了点(8835要90元左右一支,8233也得70元左右一支);
重松DD11V,三星推荐:支架口罩的鼻祖,滤效没问题,戴着也挺舒服,颜值还高!可是实在太老了,100PA的吸气阻力已经略微落后时代了,而且价格还贵(24元一支);
港凯、思沃、352等其他国产支架口罩,三到四星推荐:其实这几种都挺不错的,可惜有支米的存在,一下子显得少了点竞争力……特别是思沃和352反而比支米还贵一点。但各位如果脸型刚好不适合支米的话,不妨试试这几种(港凯5-6元一支,思沃和352要十几元)
以上差不多已经把市面上容易买到的兼顾了气密性、滤效和阻力的好口罩一网打尽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漏网之鱼啦,比如德国Drager、英国JSP、瑞典Zekler、苏格兰Alpha Solway和俄罗斯Alina都有适合性因数很高同时阻力较低的款,可惜国内暂时不太容易买到~
至于其他国产口罩,比如某健高透、某德高透等,虽然号称高透,但阻力还不够低……来安之的FFP3版倒是适合因数和阻力都不错,但国内似乎不是很容易买到。
Q3: 那么外科口罩就一无是处了吗?
A3: 是的!
Q4: 那么高防护等级口罩的气密性一定没问题了?
A4: 上面已经帮各位踩过坑啦!榜上有名的那些,但凡脸型合适,气密性都没问题(当然如果只看气密性不看呼吸阻力的话,还远不止上面那几种)
Q5: 可是拍老师,在家没法搞fit test啊?应该怎么确定气密性?
A5: 时代变了各位……2022年底确实在家没法搞fit test,以至于需要DIY,可一年多以后,现如今在家也能搞fit test了,并且定性的和定量的都能搞!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鸟枪换炮”吧,详见后面的带货环节
Q6: 怎么正确佩戴和脱除高防护等级口罩?
A6: 看说明书就行。而且咱榜单上靠前的几种,特别是支米和兴研的颈戴版,佩戴和脱除都要比传统头戴式口罩要简单多了……害,又鸟枪换炮啦~
Q7: 高防护等级口罩能不能重复使用?
A7: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具体来说,以下是支米周总之前在微博写过的一段科普,这里照搬过来吧:
防护口罩的佩戴时长应该由佩戴者自己决定,当口罩佩戴过程中碰到口罩结构塌陷、破损、内部污染颗粒物,呼吸气阻力上升的时候,应该被认为需要更换,这个时间不固定。
或者使用环境为普通颗粒物污染的时候,无上述结构塌陷,破损,内部污染颗粒物,呼吸气阻力上升等问题,可将防护口罩内部晾干或者快速风干后继续使用,被称为累积一次性使用。
呼吸气阻力上升被认为一个口罩寿命的更换点,指内部过滤材料因为颗粒物/水汽堵塞,带来的阻力上升,会对佩戴者的呼吸造成影响。
防护口罩如果被用于病毒气溶胶颗粒物环境,建议戴上口罩,摘下口罩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一只口罩。病毒和细菌也属于颗粒物的一种。
另外口罩如果长时间佩戴后,面层太脏或者内部过滤材料开始发灰发黑,也建议可以更换了。
但是去医院、高危环境场所,使用KN95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就当一次性使用。
消毒方式:口罩可通过静置,次氯酸或者紫外线,臭氧等消毒方式对口罩消毒后再二次使用,具体使用次数根据个人定。
建议累积佩戴时长,不超过30小时(3-4天左右)。因为每个人使用环境,使用方式,消毒方式都不同。
这里再周总的基础上补充几句:
消毒方法最好的还是静置或者紫外线。臭氧有可能损坏呼吸阀膜片,次氯酸则存在喷洒不均匀的风险;
周总所说不超过30个小时的累计佩戴时长,是针对他们家支米的容尘量而言的,其他口罩的容尘量有的比支米小,但有的则比支米高不少(比如3M 8835),因此累计佩戴时长也可以更长。
Q8: 到底按照什么标准选口罩?是不是只有医用防护口罩(GB 19083)才行?工业防尘用的GB 2626行不行?
A8: 当试过的口罩足够多之后,标准就不重要了,不服就得跑个分,定量测试成绩才是判断标准。
Q9: 现在大夏天,很多地方都35度了,有的人还戴口罩,什么心态?
A9: 一个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的事实是,2022年12月之后,国内的防护装备可谓是日新月异,区区35度气温而已,已经完全没法构成佩戴口罩的障碍了,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特别的心态的话,微博水友颠勺者老师的下面这句话大致就可以概括。
——请品鉴:
“大家的武器,无论是思想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鸟枪换炮了”
或者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鸟枪换炮的心态。
具体来说:
第一招,是选用合适的口罩,如上面提到的支米、兴研和Moldex;
第二招,加装负压风机。负压风机可以明显减轻闷热感,谁用谁知道,但前提是口罩密合必须完好:
↑ 微博老铁@奥宝宝的帅照,挪用了
第三招,用正压风机(PAPR)……如果负压风机都不够给力,那就上PAPR一次性解决问题吧!
还是偷一张微博老铁奥宝宝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