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郭建龙《失去的三百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中国的开放与封闭(1516—1840)》

科技   2024-10-09 00:00   广东  


喜欢读历史的读者,对郭建龙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帝国密码三部曲”等等,他的每一部著作,几乎都能引起巨大关注。


有人喜欢用够犀利、视角独到、富有启发性来评价郭建龙的书。


今天小编要推荐他的新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失去的三百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中国的开放与封闭(1516—1840)》,本书把历史切片聚焦在被许多人误解的一段重要而漫长的时光,讲述了从隆庆开关到鸦片战争,中国走过的一条三百多年的弯路。


明末到晚清的三百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开放与失败?


为什么三百多年过去了,中华民族在睁开眼睛之后,又选择了闭上眼睛,不仅没有迎头赶上,反而最终形成了封闭呢?


这个历史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为什么呢?


这部中国史作品,追溯了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




失去的三百年是哪三百年?


在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世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伟大时代。

欧洲的航海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航线,开拓新的殖民地,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

明朝初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对外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到了隆庆年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这就是著名的“隆庆开关”

但随后,中国的对外政策又逐渐发生了变化,清朝更是实行了更加严格的海禁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逐渐中断,中国的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逐渐落后于西方。

这本书犹如一把时光之匙,带我们开启了一段追溯明清历史变迁的旅程

从 1516 年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起,至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这三百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开放与封闭的反复交织。

书中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1516 年 - 1644 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让我们看到大航海时代下中国也曾充满希望,生机勃勃。

第二部分“跌宕的百年(1644 年 - 1735 年)”,深度剖析了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逐渐演变成中期的封闭。

第三部分“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1735 年 - 1840 年)”,此时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我们与世界进步的节奏失之交臂。

作者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中国并非一直闭关锁国,也曾有过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走向了封闭。

这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对中国近代发展的深刻反思,让我们明白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回归封闭的原点。

从大航海时代到海通的三百年时间里,中国曾经带着希望迎接西学的到来。

在第一个百年里,它充满了好奇和试探,并接纳了更加先进的知识;

在第二个百年里,随着明清的改朝换代,西学知识在颠簸中继续传播,直到被一个聪明的皇帝利用,但最终在另一个保守的皇帝手中落下了帷幕;

到第三个百年,中国已经没有了西学知识,只有自大,但即便这样,知道西方、了解西方的中国人并不少,只是制度将他们的消息全部过滤,留给皇帝的,只有他心目中那个万年永驻的中央体制。

当西方人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最终铺向世界的时候,中国却拐了个巨大的弯,最终彻底浪费了这三百年的机会。

老牛精选

浙江人民出版社

《失去的三百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中国的开放与封闭(1516—1840)》

点击下图购买


独特视角,呈现历史场景

提起康熙皇帝,你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智擒鳌拜的少年天子?

是开启康乾盛世的“千古一帝”?

还是野史中得过天花的“麻子脸”?

在中国的史籍中,皇帝总是以一副威严的姿态出现,以符合他作为天子的形象。但是,偶尔也会有例外。

对中国皇帝最生动的描写并非来自中国人,而是来自海外传教士。他们在康熙皇帝南巡过程中捕捉到了略显烦琐但是又充满趣味的皇帝言谈。

《失去的三百年》通过平实易懂的语言,再现传教士南怀仁笔下的康熙帝,还原了一个立体、生动的帝王,并且详述了传教士带来的科学对中国军事、水利、城市工程等各方面的便利——

史料严谨,装帧精美

读懂历史事件来龙去脉


郭建龙老师是历史领域的知名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备受读者关注和喜爱。

此前的《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帝国密码三部曲》等著作,每一部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他以独特的视角、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写作风格,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

在《失去的三百年》中,他一如既往地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卓越的写作能力,为我们解读这段复杂而又重要的历史时期。

浙江人民出版社在装帧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

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以深沉的色调凸显历史的厚重感。

纸张选用优质材料,印刷清晰,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

无论是在家中静静品读,还是携带在身边随时翻阅,都非常合适。

著名学者罗振宇曾说:“郭建龙的《失去的三百年》是一本极具洞察力的著作,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段被忽视的历史,看到了中国在历史洪流中的起伏与抉择。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

郭建龙的书总是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历史体验。《失去的三百年》更是如此,它让我们看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及中国在历史进程中的得与失,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世上的书分为三类,一种是越看越想继续往下看,一种是越看越不想看。本书属于第三种:翻开后便不忍再合上。

如果你热爱历史,渴望了解中国近代发展的脉络,那么《失去的三百年》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快来一起探索这段被忽视的历史吧。

目  录

失去的三百年 1

楔子 洋人翻译告御状(17595

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 5

乾隆时期的外贸规则 8

宁波的贸易尝试 10

原来如此 13

擒拿汉奸案 19

真正的分歧 22

第一部 百年试探(1516-164425

第一章 从耀兵到锁国(1516-156725

第一个来自西方的使节 25

元朝的遗产 31

封闭的帝国 33

朝贡式贸易 36

第二章 隆庆开关(1567-158339

无法禁绝的海外华人 39

无力禁止的葡萄牙贸易 40

隆庆开关 44

竞逐东南亚 47

晚明对西方的认知 51

矿税之祸 54

第三章 利玛窦和徐光启(1583-162257

两位文人的经历 57

利玛窦的进京之路 59

科学传教策略 63

中国第二次大翻译运动 65

保守派的第一次反扑 72

第四章 战争与枪炮(1622-164477

满洲战争的转变 77

无可奈何花落去 80

西洋科学在中国 82

被遗弃的海外华人 84

荷兰占领台湾 87

新势力英格兰 88

第二部 在希望与失望中跌宕的百年(1644-173591

第五章 换代时期的传教士与割据者(1644-168391

南明皇室的西教化 91

明清换代时期的传教士 93

郑一官的事业 96

海禁政策和澳门的选择 99

台湾:海洋帝国的根基 102

换代时期的国家押宝 104

郑氏集团的覆灭 107

第六章 黄金时代(1644-1716110

汤若望的沉浮 110

康熙皇帝与南怀仁 115

科学的黄金时代 118

满清时代的北方国际关系 123

尼布楚条约 126

一半中国的回归 131

第七章 帝王与教皇(1683-1722137

中俄“朝贡”贸易 137

东正教的北方教团 140

冲突不断的北方贸易 142

南方的四口通商 146

与天主教的争执 150

英吉利的崛起 157

华商的艰难 162

第八章 强人皇帝的紧缩(1722-1735166

雍正上台与禁止天主教 166

阴谋论下的国际关系 168

皇帝关注下的内亚 172

恰克图条约 175

第一个正式的中国使团 178

第三部 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1735-1840182

第九章 乾隆皇帝:盛世闭锁(1735-1796182

葡萄牙使节见乾隆 182

准噶尔的灭亡 184

帝国圈战争 187

北方的贸易 190

一口通商时代 192

与皇帝无关的华人世纪 195

美利坚的到来 199

马戛尔尼:盛世的最后一瞥 202

第十章 孱弱的军事,强硬的姿态(1796-1820209

西山的动荡 209

海盗时代的起落 212

戈洛夫金:被迫返回的使节 218

阿美士德:英国人最后的尝试 224

第十一章 战争是仅剩的可能性(1802-1840228

英国人觊觎澳门 228

鸦片由来 232

鸦片“冷战”和伶仃模式 236

当国家主义面对个人主义 241

破产的十三行 245

鸦片战争前的最后一瞥 250

结论 失去的三百年 256

后记 260

附录 262


混沌巡洋舰
人工智能已经在迅速的改变我们的世界,当它与脑科学结合,这种改变将最终达到人本身。混沌巡洋舰站立在这两个未来的塑造者之间, 讨论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对每个行业和个体的影响。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