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智能体:从生命起源到AI智能体

科技   2024-10-13 00:01   广东  


超凡智能体:从生命起源到AI智能体

[爱尔兰]凯文·J.米切尔(Kevin J.Mitchell)  

侍怡君 王淑花  

出版时间:202410

内容简介:

科学家们对大脑活动是如何控制行为的,以及神经回路是如何权衡各种选择并启动行动的机制,了解得越来越多。随着我们对决策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人得出结论:主体性(或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在《超凡智能体》一书中,著名神经科学家凯文·J.米切尔(Kevin J. Mitchell)提出了大量与此相反的证据,认为我们并不仅仅是对物理力量做出反应的机械体,而且是有目的行动的主体。

米切尔穿越数十亿年的进化史,讲述了一个非凡的故事:能够做出选择的生命体是如何从没有生命的物质中产生的。他解释了神经系统的出现如何提供了一种了解世界的手段,赋予了有知觉的动物建模、预测和模拟的能力。米切尔揭示了这些能力是如何在人类身上达到顶峰的,我们有能力想象和内省,有能力在当下进行推理,有能力通过行使我们的个人主体性来塑造自身可能的未来。米切尔的论点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我们如何理解决策,影响我们的个体能动性如何得到增强或受到侵犯,影响我们如何思考面对全球危机时的集体能动性,以及影响我们如何考虑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和未来。

作者简介:

凯文·J.米切尔(Kevin J.Mitchell)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斯墨菲特遗传学研究院和神经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曾出版《天生我材:大脑构筑如何塑造人的个性》一书。

目录:

第一章  头号玩家

第一节  有个性的机器人 / 007

第二节  机器 / 012

第三节  说到底都是物理学问题 / 018

第四节  归责游戏 / 024

第五节  回到起点 / 026

第二章  生命不息

第一节  化学中的生命 / 042

第二节  从地球化学到生物化学 / 044

第三节  囊泡中的风暴 / 048

第四节  自我参考 / 050

第五节  繁衍生息 / 054

第六节  克隆战争 / 056

第七节  前世的记忆 / 059

第八节  意义何在?/ 061

第三章  行动

第一节  随世界而动 / 073

第二节  迈出第一步 / 075

第三节  犹在镜中 / 078

第四节  如何去做?/ 081

第五节  这一行为无需主体吗 / 088

第六节  信息和意义 / 092

第七节  事出有因 / 097

第四章  生物变得更加复杂

第一节  能量障碍 / 105

第二节  合众为一 / 110

第三节  大型饿兽 / 114

第四节  家族 / 116

第五节  利用电信号协调运动 / 118

第六节  神经元 / 122

第七节  了不起的水螅!/ 125

第八节  新的转折点 / 130

第九节  总结 / 137

第五章  感知自我

第一节  拓宽视野 / 144

第二节  探寻光明 / 145

第三节  新生活方式 / 148

第四节  邪恶来袭 / 151

第五节  外界有什么 / 154

第六节  感知与行动脱钩 / 159

第七节  眼见为实 / 166

第八节  我动,故我在 / 171

第六章  选择

第一节  协调感知与行动 / 179

第二节  前脑结构的演变 / 181

第三节  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 183

第四节  我的动力是什么?/ 192

第五节  模拟可能的未来 / 195

第六节  学习机会 / 202

第七节  既不是幽灵也不是机器 / 205

第七章  前路未卜

第一节  未来是否早已注定?/ 212

第二节  物质现实的最基本层次 / 215

第三节  摆脱道德上的威胁 / 218

第四节  偏移 / 224

第五节  前路不定 / 229

第六节  因果松弛 / 236

第七节  设计成就美好生活 / 240

第八章  利用不确定性

第一节  嘈杂之地 / 248

第二节  不可预测 / 254

第三节  布里丹之驴 / 261

第四节  自由意志的二阶模型 / 268

第五节  现实重演 / 275

第九章  意义

第一节  黑匣子 / 284

第二节  超越粗粒度 / 287

第三节  意义的基础 / 292

第四节  意义的映射 / 295

第五节  神经表征与心理表征 / 299

第六节  意义驱动机制 / 302

第七节  证明主体的因果关系 / 307

第八节  生物决定论的遗留问题 / 313

第十章  成就自我

第一节  DNA 决定一切?/ 319

第二节  遗传率并非故事的全部 / 325

第三节  人格特质 / 330

第四节  习惯、经验法则和策略 / 338

第五节  性格 / 343

第六节  成为自我 / 349

第十一章  关于思考过程的思考

第一节  误入迷途的自我 / 358

第二节  成为人类 / 363

第三节  我做得如何 / 366

第四节  前额叶皮层与元认知技能 / 370

第五节  意识 / 375

第六节  心理因果关系 / 381

第七节  个体差异 / 385

第十二章  自由意志

第一节  主体的崛起 / 394

第二节  这是自由意志吗?/ 400

第三节  道德和法律责任 / 406

第四节  一些哲学问题 / 411

第五节  生物超越性 / 420

结  语 / 423

致  谢 / 429

前言

关于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的问题,哲学家和神学家已经反复讨论了几千年,但却从未得出任何明确的结论,甚至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科学家们通常对此避而不谈,转而专注于更易解决的问题,但最近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现,正逐渐改变这种情况。

我们逐渐了解了越来越多的细节问题,如大脑的活动模式如何控制行为,动物(包括人类)如何做出决策,以及神经回路如何积累证据、权衡选择,发出信号传递价值、重要性和信心,以及如何将决策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然而,随着决策机制的揭示,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摆脱“我们其实只是机器”这一模棱两可的结论。那么,“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事实上,神经科学家们时常宣称:“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我们现在没有,未来也不可能拥有自由意志。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脑的运作模式;我们可以介入动物乃至人类的大脑,以调整决策和行动。这还有心理活动的空间吗?似乎都没有必要去探寻任何形式的心理因果性了。当大脑中的离子按照自然路径正常流动,谁还会去在意这些神经活动模式的意义呢?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等哲学家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生物体是基于其神经或生化电路结构,出于某种原因而采取行动。然而,丹尼尔也坚持认为,决定论仍然成立,不存在真正的选择,在任何既定时刻,你都不能“做别的事”。兼容论者的自由意志观在哲学家和科学家中广为流传,但兼容论未能合理解释在决定论的框架下,自由意志或任何形式的自由主体何以成立。相反,兼容论者认为,即使人类实际上没有选择,我们也可以假定人们是有选择的。即使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也可以很好地模拟自由意志,使其为我们的道德责任体系奠定基础。

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决定论者还是兼容论者的观点都不尽如人意,两者都认为自由意志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幻觉。在更深层次上,物理学家如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和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曾断言,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就像行星的轨道一样受到物理定律影响。同样,物理定律也决定了我们大脑以及其他部位中所有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存在真实的随机性,它也不过是系统中衍生的另一个物理因素(尽管无因)。这种观点是还原论的终极体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生物学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

还原论的含义是,生物学本身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只是复杂的化学,而化学又是复杂的物理学(心理学也只是复杂的神经科学)。在这种观点下,因果关系仅产生于系统最低层的相互作用中。如果我们不断深入探索,我们就能揭示生命真正的运作方式;事实上,我们不仅能阐释生命,我们还能消除其特殊性。我们会证明,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复杂性更高。

然而,在我看来,这个观点不仅是错的,而且错得彻头彻尾,因为纯粹的还原论和机械论的生命观完全没有触及生命的真正要义。相反,它们只关注能量、物质和基本力的物理定律,未能解释生命的本质或其独特性:生物体作为因果主体,行事 都有其原因。它们的驱动力是信息而非能量,而信息的意义是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植根于生物体自身内部结构中。简而言之,从本质上来说,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因果关系与纯粹的物理定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本书旨在探讨生物是如何获得这种选择能力,如何自主制个体行为,以及如何影响了其周围环境的。在我看来,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采取了进化论的视角。如果我们想要了解选

择和自由意志何以存在于物质宇宙中,我们就应该研究其根源。因此,本书追溯了能动性进化的过程——从生命本身的起源,到神经系统的发展,再到决策和行为选择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出现了人类有意识的认知控制,即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

在此过程中,我克服了那些对生物自由意志构成根本性障碍的形而上学问题。我的目的是表明,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既不局限于简单的物理决定论,即将所有事情都归因于原子或量子场层面,也不局限于某种神秘的二元论,即我们必须依靠非物质力量来维护我们自身的能动性。

相反,我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旨在通过将原本模糊甚至带有神秘色彩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概念具体化,使能动性概念更贴近实际、更符合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事实上,这些概念并非不科学,它们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能动性的存在以及人类实际拥有的自由或限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对科学和哲学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进行了梳理,并采用了一种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叙述方式。本书并不追求详尽无遗地呈现全部知识和细节,而是提供一个概括性的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触到这个主题的核心思想——它实际上是对能动性问题的一种延伸论证。本研究建立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并试图尽可能综合众人的观点和思考,但实际只提及了极少数人的名字。本书最后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分参考书目供大家进一步阅读,但未列出全部相关文献。对于那些作品未被引用的作者,我在此表示歉意。

我提出的框架对我们如何看待人类身份、理解自我决策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个体能动性得以增强或削弱的诸多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还关系到生物学中更基础的问题:生命体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支持适应性行为的认知结构是如何构建的?个体如何通过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可以产生具有影响力的行动?简而言之,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向读者证明,能动性的故事实际上就是生命本身的故事。

书摘

1.通用人工智能可能必须通过发挥类似人类的能动性来实现

这意味着,通用人工智能不会出现在只会被动接收数据的系统中。它们需要能够对世界产生作用,并能够观察数据如何响应变化。因此,这样的系统可能必须以某种实体形式存在,即以机器人的形式或以能够在模拟环境中运行的软件形式。

2.为了获得智能,我们必须先创建一个智能体

进化给我们提供了获得智能的路线图:构建具备学习能力的系统,但从一开始系统的学习方式就要根植于真实经验和因果自主性。我们不能仅仅先建立一堆算法,然后期望一个实体突然出现。相反,我们必须构建具有实体架构的系统,助力算法的逐渐发展和形成。

3.智能体的行动也需要一个理由

也就是说,它们需要某种能够激发行动的主导性目标。生物体的主导性目标就是存活下去(无论是通过个体努力还是通过繁殖)。在主导性目标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附属目标。目标赋予行动价值:它为生物体提供了选择做某事的理由,甚至是做任何事的理由。这也给了它们从经验中学习的理由。具体而言,它们会选择性地关注那些与其目标最相关的经验,以及那些对了解世界基本因果关系最有益的经验。


混沌巡洋舰
人工智能已经在迅速的改变我们的世界,当它与脑科学结合,这种改变将最终达到人本身。混沌巡洋舰站立在这两个未来的塑造者之间, 讨论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对每个行业和个体的影响。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