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重器再度领衔,萬邦2024秋拍明星阵容曝光

文化   2024-09-03 17:07   湖南  
 点击关注“联拍在线全球拍卖”

艺术品多业态交易与服务平台


9月11日至12日,萬邦2024秋拍将隆重登场,带来十二大专场500余件精彩标的。萬邦虽然在2023年7月才举办首拍,但团队成员均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首战即一鸣惊人,凭借数件高古青铜器迅速出圈。
本次秋拍高古艺术依然是主打,品质之高,令人赞叹。明清瓷玉、佛造像、杂项亦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佳器,我们先来看一件罕见的青铜器代表作。


精品先赏

144
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觚尊
H36.8cm W30cm D24cm
估价:50,000,000-80,000,000日元
來源:
香港大唐國際,2019年11月24日拍賣,高古藝術專場,Lot10。

此商晚期青銅觚形尊高挑凌厲,高度達37釐米,出戟兩端距離30釐米,口徑24釐米,是罕見的四出戟精鑄重器。尊口沿外侈,頸部向下收束。腹徑幾與頸底相若,腹壁向外微膨,下承外撇的高圈足,承以增高的邊條。頸部起四扉棱,粗壯厚實,自頸腹交界處延伸至頂,末端橫出口沿。頸部上方裝飾四個蕉葉紋,扉棱倚中軸分隔。蕉葉內以雲雷紋作地,對稱浮雕龍紋。龍紋單目凸出,內有“一”字形瞳仁;角根圓鼓,呈盤卷狀。其面部、角、身軀、足寬窄一致,填充雲雷紋。兩條龍紋並配,又呈倒置的內捲角型獸面紋,這種借體組合的裝飾技法在商晚期高級別禮器上常見。頸部下方裝飾四條龍紋,首尾追隨環繞,輔雲雷紋地。龍目圓,頭頂虎耳,向下張口,身軀橫平,尾下垂復又上卷。
腹部與頸部間有橫溝紋空隙。腹起四條扉棱,兩條為鼻基線,裝飾兩個外捲角型獸面紋,兩條為圖案分界線。獸面紋的角、眉、目、耳、腿爪呈浮雕散佈狀態,無完整的輪廓,屬變形的獸面紋。變形的獸面紋分三類:第一種是只保留一些角、目、鼻、耳、爪等彼此各不相連的線條,多數是素面的,沒有地紋。有的有地紋,但是仍然沒有紋飾實象的整體感。第二種是只表現一對獸目,其餘部分皆以細密而有規則的雷紋組成,是構圖的退化現象。第三種雖只剩下象徵性的大獸目,但其餘的條紋仍然做得相當精麗,不以其變形而簡陋粗率。尊腹的獸面紋屬第一類,除雲雷地紋外,五官角爪內亦填充雲雷紋。獸面兩側輔助有上下兩條龍紋,上者較長,為尖角龍紋,頭下尾上,龍口內向獸面,尾巴外向翻卷。下者較短,為虎耳龍紋,張口沖下,前爪點地。
圈足與腹部交界處飾兩道細弦紋,足面裝飾兩個屈折角型獸面紋,出四條扉棱與頸、腹呼應。獸面紋與腹部風格相同,呈變形式,角、目、爪等分散,兩側配頭下尾上的龍紋。龍體修長,前爪延伸,後爪勾短,龍尾波折,強勁有力。
尊體紋飾屬商晚期典型的“三層花”風格,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獸面紋、龍紋線條交界處,多呈凸起的盤轉雷紋,與獸目、龍目等高,營造出高低錯落、繁密點綴的裝飾效果,足具節奏感和韻律感。
圈足內壁鑄有銘文,惜下方部分為銅鏽覆蓋,依所露字體構件,上部疑似“日”,下部形似一擔,兩端挑有物品。該銘文為典型的商代族氏金文無疑,可能為一字,亦可能為兩字。
《說文》云:“尊,酒器也。從酋廿,以奉之。”現今所稱的尊,指高體的大型或中型容酒器,乃沿用宋代定名。金文之中,稱禮器作尊彝。尊,象雙手捧奉酉形,彝象雙手獻祭瀝血的雞形,合起為尊酒奉雞牲祭祀之意。尊彝是祭祀禮器的共名,而非特指某種禮器的專名,故酒器和食器,金文中泛稱尊彝。依傳世金文可知尊在當時有專名。尊的形體可分為有肩大口尊、鳥獸尊和觚形尊三大類。觚形尊在商代晚期後段到西周早期乃至中期流行,春秋晚期又有短暫的復興。

參閱:
·原清宮舊藏、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冉乙尊,腹部較細,頗類大型觚,與本件腹部皆較豎直,可歸為一式。
·美國米里阿波里斯美術館商晚期 藏先尊,腹部較圓鼓式觚形尊。
·商末周初,觚形尊多高度稍矮,直徑寬闊粗壯,如上海博物館藏隹父癸尊。


左一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商晚期冉乙尊
左二 美國米里阿波里斯美術館藏商晚期先尊
左三 上海博物馆藏隹父癸尊
左四 湖北武漢漢陽東城垸出土商晚期大御尊
中一 大英博物館藏商晚期何尊
中二 美國紐約賽克勒美術博物館藏商晚期□尊
中三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商晚期魚父丁尊
右一 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藏商晚期戈父乙尊
右二 遼寧喀左縣西周窖藏所出商晚期魚丨尊
右三 山西靈石縣出土商晚期卷父己尊

此類尊因級別甚高,製作精美,多收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中。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何尊、美國紐約賽克勒美術博物館藏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魚父丁尊、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藏戈父乙尊,皆屬此式,均為商晚期器。另有1974年遼寧喀左縣西周窖藏所出商晚期魚丨尊、1985年山西靈石縣商代墓所出卷父己尊、以及湖北武漢漢陽東城垸出土的商晚期大御尊,可茲參照。


190 
宋 龍泉窯瓜形香爐
H4.2cm L9.4cm W7.8cm
估价:8,000,000-15,000,000日元
付 大正14年(1923年)井上侯爵家專場拍賣,金澤茶具商「古美術梶乙」落札原始票據。



來源:
·江戶(1603年-1868年)初期,日本儒者和茶道大師三宅亡羊舊藏。
·明治時期(1868年-1912年)日本著名政治家、首相(人稱“外交之父”)、最大個人收藏家之一井上馨舊藏。
·金澤茶具商「古美術梶乙」舊藏,於大正14年(1923年)井上侯爵家專場拍賣中購得,付購買落札原始票據。
·昭和時期(1926年-1989年),創制了日本三大名菓之一“長生殿”的加賀藩御用菓子司森八的家主中宮家的舊藏,於昭和5年(1930年)的中宮家拍賣中易手,被個人藏家收藏,傳承至今。

《後學集 天》,一玄庵露吟了雪居士,青磁碪瓜香爐



《井上侯爵家御所藏品入札》,東京,東京美術俱樂部,大正十四年(1925),編號一七八




《中宮家藏品入札目錄》,東京,金澤美術俱樂部,昭和五年(1930),編號五一


出版:
·《井上侯爵家御所藏品入札》,東京,東京美術俱樂部,大正十四年(1925),編號一七八。
·《中宮家藏品入札目錄》,東京,金澤美術俱樂部,昭和五年(1930),編號五一。
參閱:
·《松屋會記》寛永9年10月5日的條目記載,三宅亡羊持有“瓜半分青地香爐,含鐵刀木製蓋”。《松屋會記》是從安土桃山到江戶初期,奈良的富商松屋家歷經三代記載的現存最古老的茶會記。
·叶英挺,《北宋官窯在龍泉》,中國華僑出版社,圖37-39,圖40。
·同類造型亦可見,福建博物院藏,福州茶園山許峻宋墓出土,銀鎏金瓜形杯(出版:王宣燕,《中興紀勝 南宋風物觀止》浙江省博物館,中國書店出版。)與本品造型如出一轍。" "井上馨(井上侯爵)(いのうえ かおる、1836年〈天保6年〉1月16日- 1915年〈大正4年〉9月1日):是因鹿鳴館外交而聞名的政治家,明治維新九大元老之一,首任日本外相(現代日本“外交之父”),由於對古董收藏的熱情和出色的鑒別能力,形成了質和量都是明治時期最大的個人收藏,與「益田鈍翁」等人交集頗深,嗜好茶道。
三宅亡羊(みやけ ぼうよう):江戶時代初期的儒者和茶道大師。宗岩之子。名字叫島,號叫寄齋、喜齋、江南等,字亡羊。受朝廷和宮廷貴族的尊敬,慶長年間,後陽成天皇御賜予他洛北鷹峰的土地。他喜歡茶和香,為千利休之孫千宗旦的高徒,與藤村庸軒、久須美疎安、杉木普斎被譽為宗旦四天王。慶安二年(1649年)去世,享年70歲。

此件宋代陶瓷作品,是龍泉青釉香爐仿半剖之瓜而製,平面近橢圓形,前凹為瓜臍,後部連接瓜蒂藤葉。洗身內外皆呈棱狀,底部四個支燒點為器足。器身成形技法多樣,尤其瓜蒂之處,圓雕藤蔓盤轉,結合浮雕瓜葉貼粘,擬生效果惟妙惟肖。通體施青釉,唯支燒點稍露灰白胎。瓜棱鼓凸處釉色較薄,凹陷處積存較厚,形成碧翠、粉青交織,營造出深淺不一的瓜紋效果。瓜葉筋脈以浮雕表現,積釉之下,肌理並現,可謂匠心獨運。
龍泉窯支釘器所見極少,瓷片標本以杭州城市建設出土為主,更有「德壽宮」、「貴妃」等底部官用屬性刻款瓷片,窯址也有零星發現,大窯、溪口窯場均有,尤其是支燒窯具,足以證實宋代龍泉窯存在支釘燒造的工藝,但支釘類器物在整個南宋龍泉窯青瓷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支燒工藝系非主流是顯而易見的。從支燒的實物標本來看,面貌較為多元,既有白胎,也有黑胎,既有薄胎厚釉也有厚胎薄釉,既有做工細膩,造型規整者,也有品質平常,泛善可陳者,但總的來說,以質佳者多,部分造型特殊,比如此次所見瓜形仿生器,絕非普通民窯器可比。開了後世清代官窯仿生單色釉瓷器之先河。
本件拍品用途有多種理解,在宋朝,此瓜形器更像是一件隨身筆洗,詩詞歌賦、朱筆批閱、書信解思。或許也能作為酒具。此品傳至日本,成為茶室之重,通過箱書:「砧青瓷瓜香爐」可知,是作為茶室焚香具所用,並且被多名茶人,貴族所珍視。
它曾在大正14年(1923年)井上侯爵家專場拍賣以及昭和5年(1930年)的中宮家拍賣中易手。
中宮家是創制了日本三大名菓之一“長生殿”的加賀藩御用菓子司森八的家主。原家主家族世代以森下屋八左衛門為名,但在明治44年(1907年)因經營困難,由有血緣關係的中宮茂吉接任為家主。
在井上侯爵家的拍賣會上,本作品中標的是金澤的茶具商「古美術梶乙」。根據器物共箱與信札的資訊可讀取,箱書為小堀權十郎親筆,「小堀權十郎」是小堀遠州的三子。《松屋會記》記載,此物在前田家御道具由來賬所記:名物 砧青瓷瓜香爐,乃「三宅亡羊」所持。《松屋會記》是從安土桃山到江戶初期,奈良的富商松屋家歷經三代記載的現存最古老的茶會記。《松屋會記》寛永9年10月5日的條目中,記載了三宅亡羊持有的“瓜半分青地香爐,含鐵刀木製蓋”。“鐵刀木”指的是“タカヤサン”,與器物所用之蓋材料相對應。第一層外箱銀制繩扣飾有前田氏家徽。
前田家、三宅亡羊、井上馨、益田鈍翁、梶乙、森八,與此傳世砧青瓷瓜香爐的流轉息息相關,這些都是傑出的政治家、幕末豪商、大名茶人,知名古美術商,足見此器物在日本茶道史上是彌足珍貴的。

390
8-10世紀 青銅釋迦牟尼佛頭
H46.5cm L37cm W28.5cm
估价:15,000,000-18,000,000 日元
來源:
早先為大阪某美術館館藏品,後在日本大阪童夢拍賣會售出,現為日本藏家舊藏品。
參閱:
2013年香港蘇富比春拍,阪本五郎舊藏:唐代 夾纻幹漆佛頭像,成交價:4044萬港幣,與本件拍品的尺寸相似。

釋迦牟尼佛首,泥範而鑄,其造型是中原文化與吐蕃和古印度特色的融合。螺發高聳,大耳垂肩,修眉闔目,鼻樑高挺,嘴唇飽滿微微上翹,面部豐腴,神情肅穆沉靜,雙眼微閉,注視大地,意為眾生平等。
此件佛首高達45公分,像佛身應高達三、四米,比一層樓還要高大的佛像,鑄造此宏偉的造像,耗材巨大,其地位舉足輕重。

51 
漢 玉雕龍鳳席鎮
H7cm L3.9cm W2.9cm
估价:10,000,000-12,000,000 日元
來源:
原美國華盛頓科科倫美術館(Corcoran Gallery of Art)館藏品,後被私人洽購傳承至今。


展览记录:Corcoran Gallery of Art,美国,2000年
展覽:
Corcoran Gallery of Art,美國,Feb.01,2000-May30,2000。
此件漢代席鎮造型別致,以青白玉圓雕龍鳳相擁之貌。龍鳳皆呈站立之態,龍狹目怒睜,雙角貼首,闊口大開,與尖耳圓目的鳳凰口喙相觸。兩身軀緊貼,四肢與翅翼交織勾連,底座以細密的陰線雕刻勾雲紋。龍鳳的口、頸等處可見管鑽拉絲的工痕,通體散佈紅褐色沁斑。鎮的出現和使用與先秦兩漢時期古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床、榻、枰是漢代主要用於坐、臥的傢俱,床、榻等傢俱及室內地面就坐之處皆鋪席,鋪席後為避免起身落座時折卷席角,便需在其四隅置鎮。《楚辭》最早記錄了古代席鎮搭配使用,《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有:“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朱熹集注:“瑤,美玉也。瑱與鎮同,所以壓神位之席也。”《楚辭·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朱熹集注:“鎮,壓坐席者也。”鄒陽《酒賦》亦道:“安廣坐,列雕屏,綃綺為席,犀璩為鎮。”由此可知,詩歌中所言的席鎮多為玉質,而現今所見席鎮以銅或銅鎏金較多,玉質卻較為少見。

98
五代 耀州窯茶盞盞托及執壺 一組三件
①H19cm L15.3cm W14.4cm ②H4.9cm D12.5cm ③H3.1cm D14.9cm
估价:10,000,000-12,000,000 日元
來源:
臺灣著名藏家舊藏。
此件執壺長頸圓肩,前設長彎流,後置耳狀鋬,圓鼓腹,下連矮圈足。壺蓋呈雙層寶塔狀,下設圈口,可嵌合壺口。茶盞斂口,斜弧壁,窄底矮圈足。盞托上方呈折沿盤狀,口沿起邊,中圈起丘,內圈起檯,用以承接茶盞。底部連接外撇的高圈足。執壺、茶盞、盞托皆通體施青釉,器身光素無紋,化妝土色微透,色澤青中泛白。耀州窯窯場以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十里窯場”為代表,包括周邊立地坡、上店、陳爐、玉華、塔坡等窯在內。銅川舊稱同官,因宋代屬耀州轄,故稱耀州窯。耀州窯燒造的陶瓷產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深受世人青睞,其精品甚至貢奉皇室,遠銷海外。耀州窯在唐開始燒製黑釉、白釉、青釉、三彩等,至五代時逐漸以青釉為主,此組茶具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282
明 靈璧石山子擺件 
含底座H24.5cm
估价:10,000,000-12,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京都藏家舊藏。
此件靈璧石供石色澤灰黑,白色石筋間夾縱橫,整體質地細密堅致,光氣內斂,表面形成黝黑包漿。峰巒聳立,岩層、紋脈繚繞其上,蜿蜒成勢,狀若游龍,似山脈連綿起伏之感。褶皺間布如溝壑嶙峋,增加山石蒼古之韻味。石質細密,擎之鏗鏘有聲。靈璧石產於安徽宿州靈璧縣磬石山,宋代文人對靈璧石的欣賞已然盛行,故饒節《向居卿所藏靈璧石歌》云:“靈璧之石妙天下,奇姿異質窮變化”。山子原配紅木底座,依山形邊緣隨形而製,上下合一,更增觀賞之趣。

189
宋 龍泉窯青釉鬲式香爐
H10cm D12.4cm
估价:5,000,000-8,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關東藏家舊藏。
此件香爐仿商周青銅鬲造型,平唇展沿,束頸豐肩,圓鼓腹,腹部對應三足出三道筋,下承分襠三足。鬲本為燒煮的炊具,宋代龍泉窯取青銅鬲的圓鼓腹造型,省去雙耳,口沿外折,又將空心袋足變作實心足,改造後的式樣成為當時最流行的香道具。整器通體滿施粉青釉,釉層肥潤,釉面清澈晶瑩。龍泉窯自宋代興起以來,歷經元明,憑藉豐潤的釉色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宋莊綽《雞肋編》載:“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製樣需索,龍泉青瓷益加工巧。”宋代龍泉窯高等級器物的燒製往往不惜工本,一些薄胎厚釉器更採用多次上釉反復素燒,最後高溫燒成,這其中尤以鬲式爐最為經典,備受後世鐘愛。該件原配二重共箱,上有墨書題記“青磁袴腰香爐”“丙八四”。

131
西漢 錯金銀雲紋承露器
H7.9cm W上9.2cm中12.3cm下10cm
估价:5,000,000-8,000,000 日元
來源:
臺灣藏家舊藏。
此件承露器以青銅、白銀而製,配合錯金銀裝飾,由頂承、托盤、底座三部件構成。頂承侈口,口內鼓凸,束頸,下方寬,內外分別錯金銀渦旋雲紋和蕉葉、幾何紋。托盤純銀質,圓唇邊,中部開孔,置三處方形豁口,用以連接底座。底座頂端設三榫頭,足外撇,底面浮雕龍紋,通體鎏金。承露器是承接存放甘露的用具,“甘露”被古人視為瑞祥之物,《初學記》引《瑞應圖》說:“露色濃為甘露,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其草木。”可見“甘露降”是帝王施仁政、德澤萬民的徵兆,古代帝王也相信服用甘露可以延年。整器製作精良,為皇家高等級禮器,存世稀見,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97
唐 邢窯盈字白釉罐 一對
H20.5cm x2
估价:5,000,000-8,000,000 日元
款識:盈。盈。
來源:
臺灣藏家舊藏。
參閱:
·河北博物院藏盈字罐
·唐代內丘縣南中馮唐代墓地出土盈字罐
·2003年河北內丘縣出土盈字罐殘器中”盈”字拓片
·日本出光美術館藏有一例,著錄於《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瓷》,日本出光美術館,平凡社,1987年,圖23。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院亦有一例,著錄於《特展:中國の陶磁》,東京國立博物院,1994年,第74號,頁104。
這對白釉罐,罐體圓潤,彰顯了唐代瓷器的造型特點,這是唐代盛世文化的一種直觀體現。此式罐的造型為唐代經典樣式,唇口外撇,短束頸,圓肩,腹部上闊下收,漸出平底,底刻「盈」款。上置原裝蓋,寬平沿,蓋面隆起近倒三角狀,蓋頂置寶珠鈕。造型渾圓飽滿,端莊豐盈。除底部澀胎外,整體滿釉,外壁一直施釉至底邊沿,截釉的切面平齊規整,顯控釉能力之精湛,從切面可見薄釉及釉下的白色化妝土。全器釉質滋潤,白釉純淨無雜,呈半木光,底部為澀胎,可見墊燒痕跡,為匣缽正燒而成。傳世此類邢窯白瓷罐大多蓋已失,本品蓋、罐皆有保存,且為一對,甚為少見。
對於邢窯中帶「盈」、「大盈」等款識器物的解讀,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官府定燒器,通常為官用或皇室用品。大盈庫屬於由皇帝直接支取的“私庫”,庫中之物的取用,在於皇帝本人的旨意,而且多以宦官主領其事,庫中之物的出處,一是賞賜給賓妃大臣,二是用於緊急國情下的支出,因此,在以後為皇宮燒制白瓷一律都刻寫為“大盈”,再以後就乾脆縮寫成為一個“盈”字。因為不論是“大盈”、還是“盈”字都能代表是皇家專用白瓷。再有,邢窯瓷器屬於細白瓷,古代封建社會有著嚴格等級性。這種瓷器只能是皇家貴族使用,外人不能隨意使用,賞賜除外。
細白瓷為邢窯的精品,其胎質堅實細膩、釉色純白光亮:""類銀、類雪"",如:茶聖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記載“邢瓷類銀似雪”;唐代李肇在撰寫《國史補》時說道:“內丘白瓷甌,…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這一記載反映了唐代邢窯白瓷產量巨大,暢銷全國。
唐代邢窯主要生產日常生活器皿,完整傳世器極為少見,同類器亦大多收藏於各大博物館中。

101
唐 白磁舞獅像立像
含底座H23.1cm H18.5cm
估价:3,000,000-5,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關東藏家舊藏。
獅子分佈於中亞、西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各國將其作為祥瑞進貢到中原。東漢時期,伴隨佛教東傳,獅子的形象開始逐漸為世人所知。魏晉南北朝,胡人騎師、胡人獻獅的形象不時出現在壁畫、陶瓷器、金屬器上。到了隋唐,胡人獻獅成為白釉瓷及三彩器的常見題材,北方各大窯口均有類似器物的燒製。此件白瓷立像為河南鞏義窯製品,胡人身形較小,頭戴皮帽,身著胡服,雙手於胸前拽牽頸繩,雙足兩分站立獅子之前。獅子蹲坐在地,怒目圓睜,獠牙大口,螺髮披肩,頸部拴繫頸圈,胸前垂鈴,右爪高高抬起置於胡人頭頂,威嚴中不失憨態。通體施白釉,釉水凝潤潔白,人與獅子的雙目點以褐彩,使造像如同活物,惟妙惟肖。鞏義窯是古代北方著名瓷窯之一,窯址位於今河南鞏義白河兩岸,燒造時間始於漢,發展於北魏,成熟于隋,鼎盛于唐,衰落於宋金。鞏義窯自北朝至隋代主要生產青瓷、白瓷,在唐代主要生產白瓷、絞胎瓷、黑釉、黃釉瓷等,其中尤以白釉,三彩、青花最為精良。此件瓷塑做工上乘,是唐代鞏義窯白瓷的珍品。

220
宋 磁州窯黑釉鐵鏽花瓶
H14cm
估价:3,000,000-5,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關東藏家舊藏。
此瓶平唇口沿,短頸收束,圓肩鼓腹,平底圈足。通體施黑釉,其上點綴或聚或散的鐵鏽斑,圈足露白胎。自唐代以降,黑釉器漸成為中國瓷器工藝之重要品類,唐朝黑瓷以北部地方主要在黃河流域燒造,取材自然,成形簡單,施單一黑色釉料。後風格演變,於深地上加施淺色釉料,並操控窯燒火候,創製各款裝飾。宋朝復興黑瓷製作,紋飾更見豐富多姿,或飾凸棱營造分明對比,或以棕褐色淡筆描繪花鳥主題。瓷匠巧運創思絕藝,妙仿各式物料,製成兔毫紋、油滴釉及鷓鴣斑等多款黑釉雅器。而本件小瓶則大膽採用抽象圖案,在底色純正黑釉之上,間以含鐵釉進行不規則點飾,形成獨特的鐵鏽斑窯變,人稱“鐵繡花”。鐵鏽花窯變對燒造溫控及釉料配比有著極高的要求,最終成色亦帶有不確定性,因此好的鐵鏽花器數量稀少。整器造型典雅,釉面光潔,窯變活潑自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本件類似器主要燒製于宋金時代的河北、河南、山西及山東等地,即磁州窯及磁州系窯口,在日本又有“天目”之稱。

375
北齊 白石彩繪彌勒佛坐像
H17.1cm L10.4cm W4.2cm
估价:3,000,000-5,000,000 日元
銘文:大齊天統元年五月十六日為亡比丘尼勝映敬造彌勒像一軀。
來源:
日本九州大分縣某藏家舊藏。
參閱:
·2012年鄴城遺址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曾出土大量東魏北齊佛造像,其中東魏武定二年(西元544年)和毗沙李迴香造思惟像(圖一)便具代表性,從技術和構圖方式上均已初顯北齊“龍樹背龕式”造像的端倪。
·同樣鄴城遺址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的北齊天保元年(西元550年)法㥄造像(圖二),是目前發現最早成型的“龍樹背龕式”造像。
·邢臺南宮後底閣出土的北齊佛五尊像(圖三)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北齊思惟像(圖四)
·鄴城北吳莊出土的兩尊北齊佛七尊像(圖五、圖六)皆與本件拍品制式相近,可為參照。
此尊造像採用曲陽白石鏤空圓雕而製,輔以硃砂、石青、石綠、墨黑隨類賦彩。主尊彌勒面容飽滿圓潤,頭頂肉髻,彎眉狹長目,短鼻丹口,唇上留鬚,雙耳長垂。身著右肩袒露式袈裟,右手胸前結無畏印,左手置膝結與願印,雙足赤裸,善跏趺坐於雙層束腰蓮花座上。主尊兩側均設兩尊脅侍立佛,身穿僧衣,足著布鞋站立在單層仰覆蓮花台上。主尊腦後有圓形背光,五尊像後則置兩株龍華樹,枝頭四飛天兩兩相背飛舞。主尊所坐供台前置一香爐,左右各有獅子蹲坐,獅子外側均有馴獅胡人。供台背後以楷書鐫刻造像題記:“大齊天統元年五月十六日為亡比丘尼勝映敬造彌勒像一軀。”“大齊天統元年”為北齊晚期皇帝高緯在位的第一個年號,即公元565年。
“龍樹背龕式”造像屬於南北朝時期廣泛流行的背屏式造像中的一類,與通常所見立面呈尖楣狀、頂端前傾、邊緣常飾火焰紋的青石或砂岩質背屏造像不同,這類造像的材質幾乎均為古稱白石的變質石灰岩,亦即俗稱的大理石,原料在今太行山沿線的北京房山、河北定州及河南安陽等地均有出產。造像的背屏立面呈弧扇形,由兩株交互纏繞的菩提樹構成,層疊的樹冠形成背屏鋸齒狀或扉棱狀的邊緣,造像組合周邊常有龍、塔、飛天、瓔珞等裝飾。
根據目前考古發現,這類“龍樹背龕式”造像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古河北地區。地處今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的東魏北齊國都鄴城作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歷年陸續出土了許多北朝白石造像。該類造像於公元6世紀中期初見雛形,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末年以後廣為流行,成為以鄴城為中心的北齊中後期佛像的典型樣式,並對周邊地區的佛教造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公元577年,隨著北齊滅亡,北周武帝將滅佛運動推廣到鄴城及北齊境內,之後楊堅又在鄴城實行了毀城移民政策,中原北方地區的佛教在此期間遭受沉重打擊,寺塔盡毀,僧眾流離失所,流傳二十餘年的“龍樹背龕式”造像旋即淡出歷史舞臺。
彌勒菩薩于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故稱為“龍華三會”,彌勒信仰在北齊中晚期極為盛行。劉宋沮渠京聲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云:“彌勒先于波羅捺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門家生,劫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還本生處……上至兜率天……摩尼殿上獅子床座忽然化生,於蓮花上結腳跌坐……閻浮提歲次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于閻浮提。”又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云:“其國爾時有轉輪王,名日儴佉……其城中有大婆羅門主,名日妙梵,婆羅門女名日梵摩波提,彌勒托生以為父母……彌勒菩薩觀世五欲致患甚多……不樂在家……出家學道,坐於龍華菩提樹下……即以出家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綜合佛經所記,彌勒菩薩初與釋迦牟尼佛一起修行,由於彼此發心不同,釋迦牟尼早已成佛,而彌勒仍在兜率內院修菩薩道。釋迦牟尼親為彌勒授記:當其壽四千歲盡時,即人間五十六億六千萬年,將下生此娑婆世界,經歷降生、出家、成道和說法的過程,最終在華林園的龍華樹下成佛。這也是“龍樹背龕式”造像的起源思想。

481
陳逸飛(1946~2005)趕鴨圖
L87.5cm W59cm
估价:3,000,000-5,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東京古美術店舊藏。
畫面簽名:Y.F.Chen。
畫框標籤:NO.FT.MADE IN TAIWAN。
作者簡介:陳逸飛(1946~2005),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新碶鄉星陽村,美籍華裔現代畫家、導演、視覺藝術家。留學美國後,作品風格漸變,畫面轉向寧靜與平和,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美感。其主要油畫作品有《黃河頌》《佔領總統府》《踱步》《故鄉的回憶》《潯陽遺韻》等;雕塑作品《東方少女》等;導演作品有《海上舊夢―陳逸飛個人隨想錄》《人約黃昏》《逃往上海》《上海方舟》《理髮師》等。2023年5月,陳逸飛入選中國國家文物局“1911年後已故書畫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

124
戰國 青銅雙層保溫鼎
H16.5cm D19cm W22.5cm 4.7kg
估价:3,000,000-5,000,000 日元
來源:香港古美術店舊藏。
此件戰國早期青銅鼎小巧精緻,蓋與器子母口蓋合,器身近扁球形。腹兩側設附耳,兩耳渾厚,微微向兩側伸展,滿工菱格紋。下置蹄足,足上方浮雕龍首,威武猙獰。蓋隆頂平,正中作四葉花紋,由內而外布依次佈綯紋和兩層方格紋。每個方格均在中央作四葉花,外圍環繞綯紋。蓋緣圓雕三犧,四肢俯臥,形體似牛,頭部僅一角,頗類後世之甪端。腹部最大徑處設綯紋分隔,上部位雙層四葉花方格紋帶,下部為四葉花方格及雙鳳鳥對稱構成的葉紋。在山西侯馬晉國新田遺址中,曾有這類銅鼎的陶範出土,可證明此鼎具有三晉地區的風格,在山西長治戰國墓地中亦有發現。此件鼎身採用雙層設計,外壁和內膽中間留有空氣夾層,既可隔熱,又可保溫,這在傳世先秦銅器中極為罕見,也是拍賣市場中的首現。


202
宋 龍泉窯青釉摩羯魚耳紙槌瓶
H26.3cm
估价:4,000,000-6,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關東藏家舊藏。
參閱: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如本件的摩羯魚耳,一鋦修的南宋龍泉窯青釉摩羯魚耳瓶,可茲對照。
此件青釉瓶為日本大阪德川家藏器,淺盤口,長頸雙摩羯魚耳,折肩,直筒腹,因形似造紙打漿所用的槌具,故稱“紙槌瓶”。除足部露胎外通體上青釉,因龍泉精品瓷器需多次上釉,釉面肥厚富有層次,呈現出美玉般溫潤的質感。瓶頸對稱連接的雙耳,頭部呈龍首之形,張口朝內,弓背彎腹翹尾,形成柔美的“S”形曲線,體表滿佈細緻鱗紋,脊背起鰭,尾巴兩分。龍首魚身者又稱龍魚或摩羯魚,為佛教典籍記載的一種神魚,大藏經《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語也。海中大魚,吞噬一切。”由此可知本件當作佛教花器或供器之用。紙槌瓶本即為宋代高級瓶類,瓶頸兩側附貼雙耳的器型則為南宋龍泉窯特有。由此可知本件當作佛教花器或供器之用。紙槌瓶本即為宋代高級瓶類,瓶頸兩側附貼雙耳的器型則為南宋龍泉窯特有。


413
明 剔紅纏枝牡丹紋紙槌瓶
H16cm D6.2cm W9.3cm
估价:3,000,000-5,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京都藏家舊藏。
图一

图二
參閱:
·明代早期的剔紅紙槌瓶存世稀少,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永樂剔紅花卉紋紙槌瓶(圖一),與本拍品極為相似。
2016年5月10日,倫敦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中,一件永樂剔紅四季花卉紋紙槌瓶(圖二)以15萬英鎊起拍,最終成交價69.85萬英鎊,其藝術與文物價值由是可見。
此件紙槌瓶採用剔紅工藝而製,方唇口沿,長直頸,圓肩直腹,平底下承以圈足。口沿一周裝飾連續雲雷紋,頸部及腹部滿工雕刻纏枝牡丹紋。由於髹漆漆層甚厚,得以高下磨礱,紋樣輪廓圓潤,花形飽滿,葉形優雅。至於更細緻處,則見花心綴錦綿密,葉脈刻痕銳利勁挺,顯示明初剔紅器之取意生動設計精謹,剔刻刀法變化萬千。

143
西周 青銅「□㱃」尊
H24.4cm 上口徑19cm 下口徑13.7cm
估价:3,000,000-5,000,000 日元
銘文:□㱃。
來源:
日本京都藏家舊藏。
參閱:
1972年安陽孝民屯九三號墓出一對亞共尊,與本件拍品類似,可為參閱。
此件青銅尊為西周早期流行的觚形尊制式,大侈口,粗長頸,腹部鼓出,外撇高圈足。四條矮出戟將腹部四等分,每個部分各裝飾一四瓣目紋,輔以雲雷紋地。頸部及圈足光素。與常見觚形尊不同,此件銘文鑄於器底,且呈陽文。銘文第一字不識,第二字為“㱃”。

383
唐 石雕金剛力士像
不含底座H61.5cm
估价:2,000,000-3,0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東京藏家舊藏。
參閱: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Musée Guimet)藏,唐代 金剛力士像。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唐代 金剛力士像。
·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藏,唐代 金剛力士像。
金剛力士原先乃是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既能降魔伏妖,也能驅鬼辟邪。後被佛教做為佛法的保護神,是隋唐佛教造像藝術中最為常見的護法像之一。此尊金剛力士像石灰岩質,怒髮衝冠,雙目圓睜,兩耳垂腮,面部肌肉凸顯,鼻樑挺拔,寬鼻厚唇,神情莊嚴肅穆。上身赤裸,下身著裙,肌肉線條分明,衣裙和縵帶隨風飄舉,充滿力量美感,整體勇猛彪悍,表現出壓倒一切的威勢和對守護佛法的不二忠心。雖有殘缺,但整體輪廓依然清晰生動,形象威猛剛健,雕工精細傳神,體現了唐代佛教雕塑陽剛、雄沉的力量美感!

431
元 箕形猿面虢石硯
H4cm L17.4cm W12cm
估价:1,000,000-2,000,000 日元
來源:
·江戶時代,德川家康之孙,陸奧白河藩主,松平定信(白河樂翁1759年-1829年)繼承於祖先大木棊。
·天保年間(1831年-1845年)被藏家收購,並付有認證書。
·後被畫家雪溪畫伯所藏,並為此猿面硯題字作詩。
·明治二十二年雪溪畫伯將此猿面硯傳於弟子,後被私人藏家洽購流傳至今。

參閱:
《やきものの硯(中國·朝鮮·日本)》,東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1991年1月,頁14,編號45 平安時代 須惠器 猿面硯,W16.8cm×14.7cm H5.2cm。年代與器型特點與本件見拍品極為相符,可謂參照。
硯呈箕形,石質細膩,色紫紅,硯首硯尾弧形,硯首內深陷,硯面下凹,底承二足。造型小巧可愛,石質細膩潤澤,既可陳列案頭,也可隨身攜帶。此虢石硯,其狀雖小,卻泱泱其大,渾身上下散發文人氣息。

329
元 龍泉窯鏤空纏枝牡丹膽瓶
H29.3cm
估价:800,000-1,500,000 日元
來源:
·日本著名藏家舊藏,2018年前。
·紐約蘇富比,2018年3月24日拍賣,亞洲藝術專場,Lot 1768。
參閱: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藏,龍泉窯鏤空纏枝牡丹膽瓶,與本件拍品器型與釉色極為相似,可為參照。
·香港蘇富比,2019年4月7日拍賣,Eight Treasures From A European Collection專場,一件青釉梨形纏枝紋瓶,H:31.8cm,以4770萬港幣成交,可為參照。
本品侈口,長束頸,溜肩,圓弧腹,下承接圈足,線條優美。通體施青釉,外底刮釉一周,中心留有釉點,為龍泉窯典型的支燒工藝。此件工藝特殊,結構較為複雜,整體由內外大小兩個膽瓶套接而成,器外壁刻多層裝飾,腹部採用鏤空裝飾,鏤雕纏枝牡丹紋,裝飾效果極強。牡丹因象徵“富貴”一直深受人們喜愛,而纏枝牡丹紋的寓意則更為美好,纏枝一周,既無頭也無尾,寓意“富貴不到頭”。




图录浏览及参拍指引


通过联拍在线官网

www.51bidlive.com)

联拍在线微信端、APP端

均可浏览电子图录,参与竞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浏览完整图录、参与竞拍

联拍在线全球拍卖
联拍在线为全球3000余家拍卖行和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与全程服务支持。 每年上万场拍卖会在联拍平台同步举槌,逾百万件拍品上线预展和交易,多语种竞拍指导,高清细图与品相服务,在线鉴定与价值评估……上联拍在线,足不出户,全球捡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