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恽寿平冊頁、元青花,齐白石等宗匠大师佳作登场,日本秋拍季最值得期待的大拍来了

文化   2024-09-05 17:01   湖南  
 点击关注“联拍在线全球拍卖”

艺术品多业态交易与服务平台


日本秋拍季最值得期待的大拍來了,9月9日-14日,東京中央秋拍將如期舉辦,呈獻多個特色專場,其中包括【雙石奇緣—吳昌碩誕辰180 周年 齊白石160 周年紀念專場】、【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山中商會舊藏專場】、【阪神地區藏家藏文玩珍品專場】、【日本藏文人賞石專場】、【伊藤省風藏明清古硯專場】、【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古籍善本】、【一期一會·聽茶聞香】、【中國歷代雅瓷專場】、【日本篆刻家協會會員藏名家刻印專場】、【諸家藏田黄印石專場】、【伊藤省風藏明清古硯專場】、【古玩珍藏】等近30個專場。

【惲壽平  花卉冊頁】、【傅山 抱雲仙柏圖】、【齊白石 白椿圖】、【吳昌碩 篆書不係舟】、【 初拓《好太王碑》 兩箱二十冊】、【元 青花缠枝牡丹兽耳罐】、【明永樂 銅鎏金金剛薩埵坐像】、【王雷霆作田黃薄意雕香山九老圖紋擺件】等市場罕見的珍品將逐一登場,聯拍在線將全程直播,並提供實時同步競拍技術和服務支持,精彩可期。





Lot 0111 吳昌碩(1844-1927) 篆書「不係舟」
拍品估价:5,000,000 - 6,000,000 日元
39×126cm 約4.4平尺 
水墨紙本 立軸 丙寅(1926)年作 
釋文:不係舟。 
款識:丙寅春。寒甚炙研書之。吳昌碩年八十三。
鈐印:俊卿之印(朱)、倉碩(白)

參見《中國篆刻叢刊·第三二卷·吳昌碩(一)》,小林斗盦編,二玄社,昭和五六年(1981),頁63]、大聾(朱)
參 見《中國篆刻叢刊·第三五卷·吳昌碩(四)》,小林斗盦編,二玄社,昭和五六年(1981),頁161
來 源:傳為早稻田大學。 
出版:①《吳昌碩匾額集》,松丸東魚編撰,紅白堂,昭和四十八年(1973)四月。②《吳昌碩書畫集 - 生誕一六〇周年記念》,謙慎書道會編,渡邊隆男發行,株式會社二玄社發行,20 0 4年,頁113,圖版78。③《日本藏吳昌碩金石書畫精選》,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04年,頁347。④《缶墨東遊 - 吳昌碩生誕一七〇周年紀念展》,東京中央拍賣編,全日本華人印社、海上印?象協力,童衍方特別顧問,三圭社發行,2014年5月1日,頁106 -107,圖版44。⑤《吳昌碩匾額書法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14年12月第一版, 頁165 -166。 
出展:①<吳昌碩書畫集 - 生誕一六〇周年記念>,謙慎書道會主辦,2004年。②<缶墨東遊 - 吳昌碩誕辰一七〇週年紀念展>,國際古玩展·東京中央拍賣主辦,會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2014年。 

不系舟的起源,來自於《莊子》,原文是“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用來比喻逍遙自在,自由而無所牽掛的狀態。從莊子開始,這不系之舟的自由,就被大多數文人雅士所向往,並運用到自己的詩詞、書畫創作中。融入不系舟意象的詩句,可謂不勝枚舉:比如白居易的“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無喜亦無憂。”陸遊的“我似人間不系舟,好風好月亦閑遊。” 吳昌碩必然精通這些典故,在其耄耋之年,用他最得意的篆書,強有力的筆墨,書寫下《不系舟》,感情深婉,格調高遠。
扁額成於1926年,時吳昌碩八十三歲,為其逝世前一年,作品寄寓了他晚年對心如不系舟,身歸大自由的美好嚮往。此幅扁額用筆咨肆而沈穆,圓勁而嚴峻,渾樸老辣,遒勁雄健。結字大氣磅磚,凝練道勁,圓熟精悍,剛柔並濟。落款行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足見「石鼓篆書第一人」名不虛也。作品寓意美好,如同不繫舟這般逍遙的意境,正是每一個不願受世俗牽絆的世人所可望而不可求的人生理想。我們從這件作品中也能感受到缶老豪邁灑脫的人生態度,它會帶著我們同遊渭水,快意江湖。


Lot 0120 齊白石(1863-1957) 白椿圖

拍品估价:3,000,000 - 4,000,000 日元
101×33.5cm 約3平尺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寄萍堂上老人齊白石畫於京華城西復西。 
鈐印:齊大(朱) 出版:《中國近代絵画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2012年,頁150,圖版116。 

出展:《特別展覽会 中國近代絵画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主辦,會場:京都國立博物館,會期:2012年1月7日-2月26日。 

平民出身的齊白石,筆下的寫意花鳥不局限於竹石、幽蘭等寄寓文人雅緻、情操的物象,而往往更熱心於描繪尋常百姓所喜聞樂見的題材,在他的畫中可以看到一種普通人對生活的審視,直白簡練、樸素無華,卻牢牢地植根於生活,畫裡畫外散發著濃鬱的生活氣息。齊白石的這種選擇,拓寬了中國畫的表現和探索的領域,深得時人青睞,既有東洋追捧其金石趣味,西方亦推重其寫意畫中的強烈視覺效果,借市場的推動助力,使他終成二十世紀知名度最高的華人畫家之一。
是幅齊白石《白椿圖》創作於齊白石在北京(京華)的時期,是晚年的爐火純青之作。椿花象徵春氣常在,用以慶賀壽喜之事。觀此幅齊白石《白椿圖》之畫法,已趨妙境。作品畫面中前後怒放的白椿,白黃兩色兼用,高低錯落。近景的椿花,相望於地,退後一景,與枝葉纏繞在一起,望向空中。花瓣輕柔濃密,用筆均勻,雖艷麗濃烈,卻不覺得浮誇。以沒骨勾花瓣,用筆蒼勁有力,再點染深淺不同的黃色,使得花瓣更顯飽滿,嫩黃、素白相映成趣,密聚艷麗,洋溢著明媚和歡欣。花葉用墨色點染,趁其未乾,以墨筆勾勒花葉。再用寥寥數筆,畫出鐵線一樣、極盡金石味的花莖,疏密有致。配上右側力透紙背的款識,「白花墨葉」在此轉化成了一種雄健渾厚的生命姿態。盛開的椿花,與落款行書相互呼應,自然隨性,更為作品增添了一份鮮活的生氣與情趣。作者簡介:齊白石 原名齊純芝,字渭清,祖父取號蘭亭,老師取名齊璜,號瀕生,別號寄萍老人、白石山人。齊白石也和張大千並稱“南張北齊”。晚年仍然細心觀察蝦、蟹、青蛙的遊泳姿態,他的畫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蔬果、玩具都可入畫。






Lot 0213 初拓《好太王碑》 兩箱二十冊
拍品估价:2,000,000 - 3,000,000 日元
L:41.5cm;W:21.8cm×20冊 
來源: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 
出版:《墨》 5·6月號第228號,芸術新聞社,2014,頁136-143。 

《好太王碑》全稱《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立於公元414年,位處中國吉林省集安市郊,其碑身高達6.39米,寬1到2米之間, 尺度甚為撼人。碑文環刻四面,共1775字,詳細記載了高句麗第19代君主好太王高談德(374-412)的豐功偉績,是現存有關高句麗最早、文字也最多的考古史料。其內容除反映4-5世紀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的形勢外,還提到了這段時期中國史書中未曾出現的古日本倭國,為中、日、朝等國學術界所重矚目。另一方面,《好太王碑》的碑文字體介於隸書和楷書之間,甚至含有篆書遺意,被認為是漢字由隸入楷的重要例證。自光緒三年(1877)在長白山禁區重新現世,一直是碑學一派的重要摹寫範本。
近代著名學者和訓詁金石大家俞樾、潘祖蔭、吳大澂、羅振玉、葉昌熾、楊守敬等均對《好太王碑》書法有涉述。觀者初見或覺平淡質樸,然愈看愈會察其雄渾、大氣所在,方嚴端莊、樸茂古拙,亦不乏爛漫與天真。
此次東京中央拍賣的江田本每開僅有四字,共分二十冊,相較之下是剪裝本中極為罕見的奢華樣貌。其每冊封面都有“初拓好太王碑”的楷書題簽,下署“博仁珍藏”。從清初民國時期金石學家們對善本苛求的態度來看,此本實極可能出自名工之手。而最為難得的是,此本為罕見的未上石灰前的初期拓本,絕非其餘版本可比。拓墨濃厚亮澤,字口清晰,原神復現,渾厚而不失妙變,無怪有日本碑帖學者稱其為存世拓本第一。君子品之,是最神筆。

Lot 0239 張穆 (1607-1683)、楊文驄(1596-1646)、石濤(1630-1724)、文伯仁(1502-1575)、 盛茂燁(明)等 明朝諸家金箋扇面集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日元
尺寸不一×14 
金箋水墨紙本 金箋設色紙本 冊頁 

款識:①丁酉六月,似秋翁老先生,羅浮張穆。鈐印:張穆(白)、穆之(朱) ②癸未仲春日,似克明詞兄,楊文驄。鈐印:龍友(朱) ③秋杪作此為南邨詞道兄,陳丹衷。鈐印:旻昭氏(朱) ④清湘老人石濤。鈐印:濟山僧(白) ⑤乙丑秋八月,為文生詞兄,許友。鈐印:許友(朱) ⑥丁酉小春,為星垣先生寫,吳門沈士鯁。鈐印:士鯁(白)、□□ ⑦五峰文伯仁。鈐印:文伯仁(朱) ⑧癸卯端陽後一日寫,歸昌世。鈐印:歸昌世(朱) ⑨癸酉夏五月寫似雲甫道兄,程孟陽。鈐印:程孟陽印(朱) ⑩東邨周臣為方五川兄寫意。鈐印:□□ 鑒藏印:敬修心賞(白)、雲谷家藏(白)⑪崇禎丁丑八月,似青巖詞兄,盛茂燁。鈐印:盛茂燁印(白)⑫壬子仲冬寫寄祖安辭兄,趙珣。鈐印:趙珣之印(白)、枝斯父(白) 鑒藏印:敬修心賞(白)、定芝氏珍賞章(朱)、燮臣鑑賞(白)、開濬心賞(白)、曾藏吳寶珊處(朱)、寶珊(朱)、秋帆氏家藏(白)、寶珊審定(朱)、小宋審定(白)⑬李因寫。鈐印:李因□□(朱)⑭崇禎戊辰上巳月,瓜疇邵彌。鈐印:邵彌(白)
題跋:①張穆字穆之,號鐵橋,東莞布衣也,善畫馬,讀書羅浮山石洞,親睹山嵐隱見,故山水有生氣,能擊劍,年八十餘,步履如飛,善詩,著鐵橋山人稿。鈐印:陳滋曾印(朱) ②楊文驄字龍友,貴州人,流寓金陵,萬曆末由鄉薦仕為兵部郎,博雅好古,有宋人之骨力。鈐印:陳滋曾印(朱) ③陳丹衷字長昭,號涉江,金陵人,崇禎庚戌進士,授御史,畫不名一家。鈐印:陳滋曾印(朱) ④道濟字石濤,好青湘老人,勝國楚藩後也,畫兼山水蘭竹,大江以南推第一云。鈐印:陳滋曾印(朱) ⑤許友又名友眉,字有介,號甌香,侯官人,孝廉不仕,畫竹枝葉不殊,有幽致,枯木寒鵲蒼涼之態不可逼視。鈐印:陳滋曾印(朱) ⑥沈士鯁,啟正間人,山水人物類唐寅。鈐印:陳滋曾印(朱) ⑦文伯仁字德承,號五峰,徵明從子,邑庠生,山水人物效王蒙,不失家學。鈐印:陳滋曾印(朱) ⑧歸昌世字文休,號假菴,崑山籍,太僕有光孫,勝國諸生,山水法倪黃,兼作蘭花墨竹,有淇澳之思。鈐印:陳滋曾印(朱) ⑨程嘉燧字孟陽,號松園,休寧人,僑居嘉定,山水宗倪黃,與李流芳等為詩畫友。鈐印:陳滋曾印(朱) ⑩周臣字舜卿,號東邨,吳人,善山水人物,學畫於陳暹,以畫法授之唐寅。鈐印:陳滋曾印(朱) ⑪盛茂燁號念菴,長洲人,山水佈景設色頗具煙林清曠之概,人物精工典雅。鈐印:陳滋曾印(朱)⑫趙珣初名之璧,字十五,又字枝斯,莆田人,善山水花鳥,鳬雁娟韻可觀。鈐印:陳滋曾印(朱)⑬李因字今生,號是菴,又自號龕山女史,會稽人,適海寧葛光祿徵奇,工花鳥。鈐印:陳滋曾印(朱)⑭邵彌字僧彌,號瓜疇,長洲人。山水學荊關,極古秀之致,為人迂僻,不諧俗事,詩宗陶韋,書得鐘太傅法,逼虞褚,仿宋元草書,出入大小米,小幀尺幅,人或以累數十金贈之,而彌用以搜金石鼎彝,惟圖章玩好,此外蕭然無辦也。鈐印:陳滋曾印(朱)題簽:明朝各家扇面畫冊。鐵橋先生鑒賞,黃易署籖。鈐印:易(朱)

鑒藏者簡介:

⑫-1燮臣鑑賞:孫家鼐(1827-1909) 字燮臣,號容卿、蟄生,別號澹靜老人。安徽省鳳陽府壽州(今六安市壽縣)人,晚清狀元、政治家。

⑫-2秋帆氏家藏:畢沅(1730-1797) 字纕蘅,亦字秋帆,因從沈德潛學於靈岩山,自號靈岩山人。江蘇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畢沅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續司馬光書,成《續資治通鑒》,又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岩山人詩文集》等。

作者簡介:張穆 字爾啟,號穆之,又號鐵橋,東莞茶山人。張穆少年時倜儻任俠,工詩畫,善擊劍,好騎射,鄙視儒術。因性好養馬,故擅長畫馬,畫法繼承宋元傳統,筆法謹細。楊文驄 字龍友,貴州人,流寓金陵。博學好古,善畫山水。為“畫中九友”之一。所作臺蕖等圖,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結,有元人之風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間。 

陳丹衷(明-清) 金陵人,字旻昭,號涉紅,一號獻父。工詩文,能書畫,長於墨竹。石濤 俗姓朱,名若極,別號石濤,廣西全州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明亡之際出家為僧,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明末四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 
許友(1620-1663) 福建侯官人,字有介,又更名為眉,字介壽、介眉,號甌香。明崇禎間舉孝廉,以諸生終,入清不仕。許友工書善畫,詩尤孤曠。 
沈士鯁(約1621-1644) 啟禎間人。《畊硯田齋筆記》載其山水人物類唐寅。文伯仁(1502-1575) 明代畫家,文徵明侄。工畫山水,筆力清勁,岩巒鬱茂,佈景奇兀,時以巧思發之,名在文徵明之下,橫披大幅頗負出藍之譽。善畫人物,亦能詩。 
歸昌世(1573-1644) 明代詩人、書畫家、篆刻家,字文休,號假庵,江蘇昆山人。書法晉唐,善草書,兼工印篆,畫蘭竹在徐渭、陳淳之間,與李流芳、王志堅合稱昆山三才子,篆刻與文彭、王悟林鼎足而立。 
程嘉燧(1565-1643) 明代書畫家、詩人。字孟陽,號松圓、偈庵,又號松圓老人、松圓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釋名海能。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人,僑居嘉定,折節讀書,工詩善畫,通曉音律,與同裏婁堅、唐時升,並稱“練川三老”。謝三賓合三人及李流芳詩文,刻《嘉定四先生集》。 
周臣(約1460-1535) 字舜卿,號東村。明院體畫大家,與戴進比肩。其山水師承陳暹,尤得李唐之精髓。畫山石堅凝,章法嚴謹,用筆純熟。人物畫也各極意態。唐寅和仇英皆為其門生。 
盛茂燁(明) 字與華,號研庵,江蘇省吳縣長洲人。擅長山水和人物畫,好取材於王維等唐代詩人,與吳中文人相異。其畫作以構圖奇特、山石突出、樹木富有黏著感等特色著稱,風格偏好有與吳彬、李士達等相類。 
趙珣(約1590-1646) 原名之璧,字枝斯,莆田人。工詩,善山水、花鳥。少時活躍于閩中文壇,詩作多見於曹学佺等人詩文集。又與禪僧百拙如理親善,故自百拙渡日後,名揚東瀛,受市河米庵、賴山陽、田能村竹田等日本文人推崇。 
李因(1610-1685) 字是庵,號龕山逸史,晚號今生。明末清初才女,早年為江浙名妓,後嫁光祿卿葛徵奇為妾。工畫山水、花鳥,疏爽雋逸。亦工詩,著有《竹笑軒吟草》等,詩筆清奇,有中唐遺韻。 
邵彌(明-清) 字僧彌,後以字為名,號瓜疇、芬陀居士,長洲人。性迂僻不諧俗,工詩文,善書法,尤長於繪畫。擅畫山水,亦能畫水仙蘭竹,其山水以元人為師,略參以宋人筆意,筆墨疏簡秀逸。

Lot 0258 趙之謙(1829-1884)行書五言絕句二首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日元
29×135cm 約3.5平尺 
水墨紙本 橫軸 
釋文:奇怪眾所懼。孤高我不難。惟憐痕跡在。争向扇頭看。為江弢叔画梅作。空腹將焉負。虚中恰率真。無心猶有菜。愧殺有心人。答毛仿山問無心菜作。 
款識:紫眉大兄属書。悲盦居士謙。 

鈐印:悲盦(朱)、趙之謙同治紀元以後作(白) 出版:①《書道藝術 第10卷-鄧石如 何紹基 趙之謙》中田勇次郎編,中央公論社,1972年7月。頁146-147。②《撝叔墨蹟》第一集, 南天書業公司總經銷, 1972年 。③《明清の書》下集,社団法人日本書芸院,1976年4月,頁90-91。④《書学大系 碑法帖篇第47巻-趙之謙》伊藤 伸著,福本雅一編,同朋舎出版,1985年4月。⑤《趙之謙作品選》小林斗盦編,東方書店,1990年12月。頁168、245。⑥《趙之謙の書画と北魏の書‐悲盦没後130年‐》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東京 國立博物館,台東區藝術文化財團,2014年7月。頁12、13。⑦《日本珍蔵清代金石名家書画印石篆刻及明磁展》東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 編,三圭社,2020年3月。頁64。 
出展:①「日本書芸院創立30周年記念「明清の書展」日本書芸院主催,1976年4月8日~23日,會場:大阪市立美術館。②「逝世百年趙之謙記念展」謙慎書道会主催,1985年2月27日~28日,會場:東京美術倶楽部。③「趙之謙の書画と北魏の書‐悲盦没後130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聯合舉辦、2014年7月29日~9月28日。④「日本珍蔵 清代金石名家書画 印石篆刻及明磁展」東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主催,2021年3月9日~11日,會場:東京銀座画廊·美術館。 

此件趙之謙《行書五言絕句二首》橫批,洋洋灑灑,氣度恢弘,是其碑帖結合書風的巔峰之作,詩文意境十分美好,且寫得開闊雄強,氣象嶏嶸。結體橫勢開張寬博;方圓並用行草結合;溫潤沉鬱雄渾蒼辣。其行筆過程仍然保持趙之謙早年於帖學的瘦勁清秀,線條猶如擰緊的麻繩,渾厚而又富有韌性。書寫中為體現墨色的豐富多元以及書寫節奏的跌宕起伏,趙之謙運用了不少枯筆,在緩慢筆鋒的行走調轉下,線條苦澀蒼勁。通篇並無整字飛白,而是在行筆過程中偶見枯筆,如“我、難、頭、真”等字。趙之謙的行書可謂其諸體中最具特色且最有建樹的,他的可貴之處在於踐行並開碑帖融合之風,以一種特殊的書法風貌屹立於書法發展史中,引領後世。
趙之謙的書畫印作品被日本書壇人士極為推崇,他的作品遠播東瀛。此件《行書五言絕句二首》也是輾轉于日本藏家之手,並通過中田勇次郎、小林斗盫、伊藤伸等日本巨匠為其多次出版,可知此件作品從中國渡來之後在日本藏家手中流轉,并被多次展覽成為日本書道界鼎鼎大名之作。今天,這件傳說中的趙之謙神品,竟然現身東京中央,可謂書壇幸事,我們期待它喜結翰墨良緣,重新構築一段藝壇佳話。


Lot 0285 傅山(1607-1684) 抱雲仙柏圖

拍品估价:8,000,000 - 12,000,000 日元
184×50.5cm 約8.4平尺 水墨綾本 立軸 

款識:寫得抱雲仙柏,壽滄翁先生。僑黃真山。鈐印:傅山印(白)、青主印(白) 題跋:題祝朱老師台岳誕,門生賈人龍。
鈐印:□□山人(白) 鑒藏印:林朗庵鑒藏印(白) 盒上題:傅青主抱雲仙柏真跡神品,寶宋室。盒上題簽:傅山仙柏圖,水墨絖本。
鈐印:麗子草堂(白) 
注:林朗庵(1897-1971)、赤羽雲庭(1912-1975)舊藏。 
舊藏者簡介:林朗庵 名熊光,號朗庵、磊齋,室名寶宋室,臺灣人。早歲留學日本,上世紀三十年代旅日經商。雅好文物,深於金石學,收藏頗豐。輯有《磊齋璽印選存》。赤羽雲庭 名源治朗,號雲庭,書齋名麗子草堂。日本二戰后著名書法家,昭和26、27年日展連續特選,昭和36年獲文部大臣賞。歷任日展評議員、審查委員。同時也是一位收藏家,以收藏中國明清書畫、硯及日本畫而聞名。 

此件《抱雲仙柏圖》充分展現傅山繪畫風格的代表作。畫中的古柏夭矯虬曲,蒼勁雄渾,與其纏繞在一起的雲霧被描繪成如岩石般具象,二者交支盤錯,幾乎融為一體,氣勢磅礴,雄偉新奇,作品構圖奇異險怪陸離,畫面充斥著恣意縱橫的奇崛之態與生機勃勃的浩蕩之氣。
作品右下角清晰可見一藏印“林朗庵所藏書畫”。在近現代中日書畫鑒藏史上,林朗庵(1897-1971)是一位不容忽視的人物,其中國書畫收藏不僅數量大、種類多,而且品質尤高。林朗庵自幼喜讀書,同時傾心於書畫骨董等文物,逐漸磨煉出一雙鑒賞慧眼。他留學日本時,正值清王朝覆亡之後,清室、王府等秘藏書畫開始不斷流出。日本人對當時入市的中國書畫,仍重宋元,尤其是梁楷、馬夏畫派等院體畫及禪宗畫,相反,明清書畫尚未受到應有重視。林朗庵正是抓住了這一機遇,加之他能把握中國美術史主脈,不僅僅宋元書畫,明清大家亦兼而收之。
此件《抱雲仙柏圖》便是他眾多藏品中的一件。不得不提的是,東京中央團隊在一位林氏家族後人處過眼部分林朗庵手稿,在其中一件手稿上,林朗庵一一巨細的記錄了他所入手的作品,而此件“傅山抱雲仙柏圖柏圖幅”便赫赫在目。傅山的繪畫作品,風格各異,見細膩優美之作,也見豪放疏簡之作,而其所繪古柏,多畫風奇迥,別具趣味。只不過,這一切淹沒在其狂草盛名之下,並不多被人論及。此件《抱雲仙柏圖》的發現可為傅山繪畫風格的討論添上濃重一筆。作品來源有據,實為不可多得的一件藏品。 

Lot 0309 惲壽平(1633-1690) 花卉冊頁

拍品估价:30,000,000 - 50,000,000 日元
①24.5×29.5cm 約0.7平尺×10 設色紙本
②24.5×29.5cm 約0.7平尺×1 水墨紙本
③30×32cm 約0.9平尺×1 水墨紙本

款識:①玉洞春風,南田草衣。鈐印:正叔(朱)、壽平(白)、一片江南(白) ②臨風玉樹。于吳門好事家觀白石翁卷戲臨,壽平。鈐印:正叔(朱)、壽平(白)、靜嘯閣(白) ③點色如用墨瀟,灑離披游行自在。南田。鈐印:壽平(朱)、正叔(白) ④隋苑繁枝不作香,細雕明月剪雲房,仙人寶帳流蘇節,神女瑤臺蹴鞠場。南田壽平。鈐印:惲正叔(白)、壽平(朱白)、惲(朱)、壽平(白) ⑤鈐印:正叔(朱)、壽平印(白) ⑥隨意點色,不為工整,以荒率取勝。鈐印:南田小隱(白)、正叔(朱)、壽平(白) ⑦鈐印:南田草衣(白)、壽平(朱) ⑧天香玉露清,丹藥杵無聲,高處應難剪,枝猶蔽月明。甌香閣寫生。曾見宋人紈扇本有折枝丹桂,因仿之。正叔(朱)、南田草衣(白) ⑨畫菊難,墨菊尤難,元人王澹軒之工秀,周草床之清妍,不如唐解元之高逸,此圖專師六如,與元人小異同。壽平。鈐印:正叔(朱)、壽平(白)、南田小隱(白) ⑩未許春風到桃李,先教雪餘試寒香。壽平。鈐印:叔子(朱)、壽平之印(白)、園客(白) 墨華留古春,霜豪剪新翠,冷風相吹蕩,靈氣資灌溉,仿佛雲娥裝,如擁鄂君被,欲使尺幅間,長備四時氣。南田草衣壽平題於甌香閣下。鈐印:壽平(朱)、惲正叔(白)、吹萬(朱)
題跋:南田老人花鳥師徐黃,山水師馬王,柔和靈妙,非當世畫家所能學步,為馬棲霞得其二三,華秋岳得其十一耳,此冊筆意婉美,傅色高淡,為南田絕詣,絕非於門弟子及家人捉刀。川口先生得此於寶沈庵侍郎士汝,命題書冊尾,歲在壬子五月,上虞羅振玉審定並題字。鈐印:羅振玉(白) 藏印:二十四詩品齋鑑賞(朱)、立庭藏玩(朱)、 題簽:①南田花卉真蹟。內藤虎署。鈐印:虎(朱)、湖南(白) ②南田墨妙。此君軒珍藏,羅振玉題。鈐印:羅振玉(白) 

出版:①《考槃社支那名画選 第3集》 文華堂書店,1929年,圖36-37 。②《南田花卉冊》,考槃社編,山本文華堂書店,1930年7月。③《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清畫》鄭振鐸編,上海出版公司,1948年,頁55-64。④《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 第1卷 》東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編號a56-045。
著錄:①《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張珩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頁785。②羅振玉親筆紀錄:《博文堂尺牘紀錄諸先生之尺牘番外34卷 羅振玉尺牘》 ③《宸翰樓所藏書畫目錄》,羅振玉撰,1918年成書,頁46。
注:寶熙(1868-1942)舊藏,羅振玉(1866-1940)題跋,內藤湖南(1866-1934)題簽

本拍品惲壽平《花卉冊頁》出版、著錄

宸翰樓所藏書畫目錄

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

歷代書畫錄續編目錄・十七卷

雪堂類稿·戊 長物簿錄(三)

南田花卉冊

考槃社中國名画選

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

中國繪畫總合圖錄

此次東京中央秋季拍賣出品的《花卉冊頁》作為惲壽平沒骨寫生的佳逸,長期以來被中外學者視為最能體現南田後期面貌的代表作之一。是冊繪花十幅,末添自題一幅。從微妙的染色變化到柔和的筆勢以及雅緻的姿態,整部冊頁盈溢的靈動脫俗之感,無需旁人贅言,觀之自明。封面由羅振玉作簽,後附跋句,函套題簽者則為內藤湖南,裝潢可謂奢華。
從羅振玉跋可知,《花卉冊頁》原屬晚清重臣愛新覺羅·寶熙舊愛。有關其流日經緯,在東京中央拍賣寄藏的《羅振玉致油谷博文堂尺牘巻》中竟有所記載,是由羅振玉從中國引進日本,賣給了日本藏家川口國次郎,是故羅振玉《宸翰樓所藏書畫目錄》對這件作品寫有著錄。昭和初年,此冊頁由高島屋系企業背後的掌權者飯田新七收藏,而《花卉冊頁》在“對中國藝術的再認識”一思潮中也廣受矚目,開始被視作惲壽平沒骨花卉的標準件,不僅登載於《考槃社支那名畫選》(1929),考槃社還為其影印出版了單行本畫冊(1930)。這顯然也引起了中國學界的注意,鄭振鐸編輯的《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清畫》(1948)就著錄了這件作品。近年,東京大學著名美術史學家鈴木敬領銜、戶田禎佑等人擴充編纂的《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1999)亦將其收錄其中。可見,此部《花卉冊頁》不但在鑒藏界,在學術界也公認代表了海外個藏惲壽平作品的最高水準。大鑒定家張珩在《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中亦對此冊褒贊有嘉。他從畫面構圖到印章排布,均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記錄,足足六頁稿紙。他評定道:“如此冊者,真晚年中之合作,不可多得者。”並且極為少見的用上了 “神韻超然”、“極其雅逸”、 “平生罕見之作” 等詞句。
此件僅見於著錄中的傳奇逸品如今重現,可謂滄海遺珠,得之者自可奉若拱璧,足以傲世,足以傳家!

鑒藏者簡介:寶熙 字仲明,號瑞臣、沈盦,署顽山居士,室名独醒盦,卒諡“文靖”。清朝宗室,滿洲正蓝旗人。
題跋者簡介:羅振玉 字叔言、叔蘊,號雪堂,晚年更號貞松老人,江蘇省淮安府人。書法善篆、隸、楷、行,為甲骨四堂之一。近代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等。
題簽者簡介:內藤湖南 本名虎次郎,字炳卿,號湖南。生於日本秋田縣鹿角郡毛馬內(現為鹿角市),歷史學家及漢學家。

Lot 0471 北村靜香 南鐐一塊打出鐵之手重餅形壺(共箱)

拍品估价:1,200,000 - 2,200,000 日元
H:20.5cm;605g

蓋款:金工北村静香造
底款:花押 
箱款:一塊打出南鐐重餅形瓶鉄之手 県重要無形文化財 北村静香造 
注:共布、しおり付き 

本件北村靜香 南鐐一塊打出鐵之手重餅形壺身造型婀娜多姿,百看不厭;『一塊造』的特色,輕盈秀麗,經典鐵手提梁樸拙與銀質壺身的雅致融冶一爐,短且俏皮的口打出壺嘴,出水順暢如絲,壺身映出不思議的色澤。整體上「素面、素心」沒有過多的紋飾,卻有着一種樸實無華、內斂沉穩的美感。北村靜香是日本著名金工大師,其二十歲時,拜岡山市的金工家真鍋靜良為師,學習『槌打技術』,也稱為『一塊造』打法。師從真鍋靜良期間,北村靜香作品款名『真鍋靜光』,其成名後每件作品皆具特點,獨一無二。在一九六五年北村靜香被封為岡山縣認定的無形文化財,更以『銀瓶的北村』享譽世界。


Lot 0486 伽羅 銘"老鶴"

拍品估价:800,000 - 1,000,000 日元
①H:5cm 9.2g ②H:7cm 15.8g 
来源:某重要藏家舊藏 

此品為「伽羅」兩件,名「老鶴」,只有最高等級的香木才會被命名,這兩件伽羅香色澤沉穆,油線飽滿,香品高雅,醇甜而富於變化,且歷久不散。十足珍貴,是為上品。沉香被譽為「植物中的鑽石」,極品沉香的價值可以達到黃金的三倍。「六國」是指香木的原產地,分別是伽羅(越南)、羅國(泰國、老撾)、真那賀(馬六甲)、真南蠻(馬來西亞西部)、寸門多羅(印度尼西亞)、佐曾羅(印度東部、緬甸)。五味指的是香木的五種氣味,分別指甘、酸、辛、苦、咸。其中伽羅是沉香里的最高等級,產地只在越南。

Lot 0503 明 剔紅雕天馬紋香盒

拍品估价:800,000 - 1,200,000 日元
H:3cm;D:8cm 

此件剔紅香盒,造型小巧可愛,蓋面上雕刻以天馬紋,紋飾雕工細膩,漆層肥厚,底為錦地紋,天馬紋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仿若其遨遊於天空之中,四足似奔跑狀,並環繞有雲紋,佈局合理,意境優美。蓋部與底部雕刻以迴紋,均勻流暢,凸顯華貴之美。天馬為十二生肖之一,為戰神,有多位,二十八宿中馬神占多數,天馬擁有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拼搏進取的無量勇氣是最重要的圖騰之一。漆器生產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在經歷了秦漢時期的繁盛、明清時期的輝煌後,漆器藝術以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歷史價值備受收藏者的青睞。剔紅是用朱漆在器物上髹刷多層,累積到一定的厚度再加以雕刻。剔紅器物經歷年久,氣息沉着,顯露摩挲後的光澤,令人賞心悅目。

Lot 0528 三彩四方枕

拍品估价:500,000 - 800,000 日元
L:10.3cm;W:12.5cm;H:6cm 
来源:伊勢彦信舊藏 

出版:《中国陶磁名品展-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至宝-》石川県立美術館編集発行,2012年4月22日,No.19
出展:《中国陶磁名品展-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至宝-》石川県立美術館主催,平成24年4月22日~5月13日

Lot 0534 磁州窯綠釉黑花牡丹紋瓶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日元
H:28cm 
参閲:《中國陶瓷 磁州窯》長谷部樂爾編輯,平凡社出版,1996年7 月,第39號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 館藏 綠釉白地黑花牡丹紋瓶 

此器闊口外撇,縮頸,鼓腹,下腰緊受,平足外撇,整體器型敦實挺拔。通體以綠釉為地,上用黑釉繪折枝牡丹紋,紋飾筆畫灑脫,一氣呵成,極為樸實雅緻。通體所施綠釉,青翠淡雅,上飾黑釉黑如濃漆,黑綠相交,使得紋飾極為突出醒目,由於器物存世千年,釉上自然形成之銀化斑駁古樸雅緻,更使得器物古韻十足,是一件極為典型的磁州窯代表性器物。本器器型挺拔敦實,釉色搭配清爽奪目,紋飾灑脫自然,是磁州窯彩釉花器之精品,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有一件 綠釉白地黑花牡丹紋瓶,無論器型及釉色紋飾,本品均與之相類似,茲可對比。

Lot 0547 青花缠枝牡丹兽耳罐

拍品估价:15,000,000 - 25,000,000 日元
H:37.6cm 

来歴:倫敦蘇富比 2006年7月12日 Lot 60 
參閱:《世界陶瓷全集-遼金元》小學館出版,1981年10月,P209,No.195,青花牡丹唐草紋雙耳壺 

牡丹紋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經典紋飾之一,使用廣泛。“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牡丹為我國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其品種以洛陽出產為貴,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洛陽帝國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遐邇;也以其造化鍾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元青花瓷器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新穎精緻的工藝和豪邁奔放的氣魄成為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上的一段不朽傳奇,反映了十四世紀中國對外瓷器貿易的盛況,是中國高超的制瓷技藝與外域的實際需求的完美結合,其形制、用途和鈷料都是外來的,但它又無處不浸透中國匠師們的高超技藝和心靈創造,無處不煥發著中華文明的光華。蒙元之世,朝廷與中西亞地區政治經貿往來最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後,兩地文化互動交流成就斐然。元青花瓷器的創燒為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交往聯繫驟增不少積極因素,在當時兩地商旅往來的路上,斑斕奪目的青花瓷器閃現出的迷人光芒,伴隨著悠然的波斯音樂運至中東諸國,當年交流的盛況可由當今保存的《販瓷圖》得以窺知。
拍品為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三大經典造型之一,罐盤口,束頸,溜肩,鼓腹下收,圈足。其形敦實古拙,胎體厚重堅致,釉質溫潤泛青。造型穩重大氣。肩兩側各飾獸耳,瓷塑面貌生動,神態威猛確不失天真稚氣,左右對稱,極具立體感。通體青花繪六層紋飾,口沿一周飾卷草紋,頸部為粗線卷草紋,肩部飾一周如意形開光,開光內於纏枝蓮紋之上繪畫海水鳳凰、麒麟等神獸,鳳凰長尾捲曲,展翅騰飛,穿插纏枝蓮花間;腹部為纏枝牡丹紋,牡丹花飽滿 碩大,仰俯有致,妍態盡現,富有動感線條流暢,筆法灑脫豪放,青花發色猶如水墨一般凝重暈染,頗具筆墨韻味;脛部則是常見的變形仰蓮瓣紋,構圖繁而不亂,觀之賞心悅目。
此器造型古樸,形制較大,氣勢雄偉,青花發色濃豔,明翠欲滴,紋飾筆意酣暢,灑脫自然,為元代青花瓷的典型器。元青花傳世數量甚為稀少,同時藝術成就極高,與借鑒了元代豐富的織繡圖案不無關係。如此罐所繪牡丹花,勾畫各角度來表現花朵婀娜多姿的畫法即來源於元代絲織品,其如意雲紋也來自當時的貴族服飾,極具時代特徵。相似畫意的纏枝牡丹紋飾常見於各類造型的青花器物。青花一色有如水墨之凝重暈染,頗得筆墨意趣。本件拍品曾於2006年7月12日倫敦蘇富比上拍賣

Lot 0575 清雍正 豆彩蓮花梵文杯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日元
H:4.7cm;D:6.2cm 
底款:大清康熙年製 

鬥彩明代成化年間燒製,與五彩同為釉上彩瓷。不同的是五彩在紋飾中夾雜青花顏色,而鬥彩則是在釉下用青花描畫出紋飾的外輪廓,進而在釉上填色。鬥彩瓷器歷朝數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的精美絕倫。雍正時期,因粉彩已發展得爐火純青,燒制鬥彩加粉彩、鬥彩加金的新工藝,形成別具一格的鬥彩風貌。雍正鬥彩的工藝最為接近成化水平,青花勾勒淺淡柔和,紅、藍、黃、綠、紫淡雅相映成趣,幾色深淺互配,多層次色彩賦予視覺愉悅之感,與潤白均淨、輕盈秀美的瓷器共同譜寫出中國瓷藝的頂尖工藝。
杯呈搖鈴形,敞口微侈,口下漸斂,深腹,小圈足。整器造型小巧精緻,線條柔韌,直中隱曲,給人以清雅雋秀的風韻。杯外壁通體滿繪纏枝蓮紋,杯中間以六朵蓮花頭托六字梵文,近足處裝飾如意雲頭。底心內書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方框款識。青花發色青翠淡雅,鬥彩明艷奪目,兩者搭配相得益彰。纏枝蓮和梵文都屬於佛教符號,屢見於成化時期瓷器紋飾,與成化帝信奉佛教密不可分。史載成化帝曾在宮中大興法會,番僧被封為法天、西天佛子、灌頂國師者達七百餘人,他們經常出入宮廷,服食器用比擬王侯,故其時官窯多有梵文小杯的製作。至清雍正時期,雍正帝對佛教虔信甚深,他自小熟讀經典,在王府和宮中先後多次舉行法會,修煉禪定和藏傳佛教密法,自比「釋主」。因佛事頻繁,雍正年間製作了大量的佛教器物,各種仿成窯佛教用瓷即為大宗,除供於內廷外,也作備賞達賴喇嘛和蒙古王之用。

Lot 0581 清乾隆 窯變釉貫耳瓶

拍品估价:3,000,000 - 5,000,000 日元
H:29.8cm 
底款:大清乾隆年製 

貫耳瓶器形源自上古銅器,宋代時開始出現瓷器品種。清代乾隆時期,高宗皇帝好古成癖,貫耳瓶因其端莊古樸的造型而得到乾隆帝的喜愛,當時景德鎮御窯廠因此燒造了大量釉色相異、器形有別的貫耳瓶供乾隆帝賞玩。本瓶即為乾隆朝貫耳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其口部略外撇,頸部兩側飾貫耳,腹部下垂,兩面分飾杏圓凸起,下承圈足。整器造型端莊挺拔、古樸大氣。瓶通體施窯變釉,釉汁豐腴斑斕,紅藍兩色,交織相融,燦若火焰。瓶底心陰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窯變釉是一種以銅紅釉為主,並添加多種金屬元素燒製而成的高溫釉,為唐英督理景德鎮御窯廠時仿鈞窯釉色所繁衍出的一個創新品種。鈞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將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於一體,在窯爐中高溫燒製,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過程中,呈現色彩斑瀾的釉色,千種風姿,萬般異彩。借用唐詩來讚美窯變釉恰如其分,「高山雲霧霞一朵,煙光空中星滿天,峽峪飛瀑兔絲縷,夕陽紫翠忽成嵐」。


Lot 619 明成化 青花雲龍紋盤
拍品估价:50,000 - 80,000 日元
H:4.3cm;D:20cm 
底款:大明成化年制
附知名古董商證書

Lot 0642 明永樂 銅鎏金金剛薩埵坐像

拍品估价:30,000,000 - 60,000,000 日元
H:18.5cm 
款識:大明永樂年施 

此銅鎏金剛薩埵坐像為明代永樂時期佛像之代表作。其為典型的明代早期宮廷风格,既符合西藏佛像的量度標準,又帶有內地佛像慈祥柔美、端正典雅的造型特點,極富時代风貌。佛像的比例勻稱,雍容華貴,體現出皇室做派。整體造型完美,风格成熟,裝飾繁縟,工藝精細,充分展現了明 代宮廷藝術的精緻與典雅。尤為珍罕的是,本尊金剛薩埵結跏趺相,雙腿交叉下部鏤空。一般情況下,明永樂造像結跏趺坐,寬鬆衣褶遮住雙腿,極少见到雙腿下鏤空形態,此種表現形式僅可考於少數几尊由明代宮廷特別製作的永樂造像中,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明永樂銅鎏金金剛薩埵坐像,本器與之頗為相似,茲可參考對比;另有2006年10月香港蘇富比釋出一尊斯皮爾曼先生舊藏的金剛薩埵像,亦可對比參考。

Lot 0660 清中期 黃玉雕鳳鳥觚壺雙聯瓶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日元
H:14.3cm 

和田黃玉,顧名思義,是指黃色的和田玉。“玉,石之美者”。《本草綱目》記載:玉有潤心肺、養五臟、柔盤強骨、利血脈等功效。黃玉作為新疆和田玉的四大主色玉之一,晶瑩剔透、柔和如脂,質地細膩、滋潤,以色黃正而驕,潤如脂者使其身價不匪,它稀有罕見,是玉中的珍品。此器擇和田黃玉整料雕刻而成,一側雕變體夔龍耳蓮瓣紋蓋瓶,一側雕鳳鳥蕉葉紋觚式瓶,中間以變形夔龍耳相連,紋飾以仿上古銅器紋飾為主,另有蓮瓣紋等本朝紋飾。清宮仿古玉器向來有“造化神秀”之譽,基本爲宮中造辦處制作。清代仿古玉器以乾隆朝爲代表,器型種類和數量較前幾代爲多,風格也更多樣化。乾隆時期的仿古玉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按照商周時期的玉器規格仿制古彜,另一個則是仿制漢代時期的玉器制式和風格。尤其在玉器規格仿制古彜方面,它繼承了明代仿古彜玉的某些制造風格,但是沒有完全拘泥于形式,而又有所發展,在器形花紋方面相對于明代更具有折中性,不僅僅限于對某一件器物的模仿,還往往在仿製的玉器下面镌刻仿古款識加以標明。這種玉器的仿古,實際上只是一種口號,並非真正按照某一器物忠實模仿。譬如本器便是如此,本器整體線條柔和流暢,構思新穎,造型獨特,是典型的乾隆仿古玉器精品,可寶可藏。

Lot 0668 清晚期 翡翠雕麻姑獻壽擺件一對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日元
H:36.5cm×2 

此拍品成對,採用大塊翡翠整料立體圓雕而成,呈麻姑騎祥鹿獻壽樣式,材質勻淨細膩,光感潤澤。雙鹿立姿,頭微傾,樹叉狀雙角挺立於頭頂,雙耳貼於頸部,身體健壯,挺胸翹臀,短尾貼臀,四足勁挺修長,站立於靈芝仙草之上,鹿身通體琢飾五瓣花朵紋樣點綴裝飾。麻姑側身乘騎仙鹿,頭挽高圓髻,髮絲細密。面龐豐潤飽滿,五官刻畫細緻,表情沉靜,溫和慈祥。身着交領寬袖長袍,衣紋堆棧自然,一手持靈芝置於胸前,一手微抬握住鹿角,腰間束寬帶隨風擺動。
兩件器物呈對稱雕琢,但由於料色不同,使得器物靜雅靈動,端莊大氣。麻姑獻壽是道教神話人物,《神仙傳》記載,麻姑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故以麻姑喻高壽。相傳麻姑為後趙時人,因愛民而得罪其父,逃入山中,為王母所救。後麻姑修道成仙,正值王母壽辰,她帶着靈芝酒前往瑤台為王母祝壽。王母大喜,封麻姑為虛寂衝應真人。此典故備受民眾喜愛,無論雕件還是書畫等藝術品,均多有出現。晚清時期,由於慈禧太后對翡翠的倍加推崇,所以晚清民國時期的翡翠文化輝煌非凡,超越了清朝前期。晚清時期出現了翡翠開發、鑑賞和收藏的高潮。清王朝初破,大量技藝高超的匠人得到了自由發展的機會,這為翡翠藝術的創造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因此,民國翡翠藝術在短時間內便攀升至頂峯,大量精美的器物被雕琢出來,以作高級禮品之用。
本拍品為典型的晚期民國時期翡翠雕精品,兩件器物用料碩大,翠色清麗,水頭頗佳,綠,黃,白,三色相互交融,極為自然靈動,加之造型祥瑞,雕刻技藝精絕,堪為此時期之傳世代表佳作,下有原配硬木鏤空底座,更是獨具時代特點,是極為少見的翡翠立件,可寶可藏。

Lot 0682 清 靈璧賞石

拍品估价:1,000,000 - 1,500,000 日元
H:12.5cm 

本靈璧石隨形,石色青黑,叩之發金屬之音,紋理縱橫,形如平地升起之祥雲,層層疊疊,大有扶搖而上之勢。石表包漿滋潤自然,滑如凝脂,溫潤爾雅,韻味十足,下配老紅木雲紋座,外配木製原箱。靈璧石出產與安徽靈璧縣,又稱"奇石"、"巧石"、"石玩"、"欣賞石"等,大都形狀奇特,色澤豔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靈璧縣自古出奇石,唐宋時期,靈璧石被列為貢品,和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宋人杜綰在《雲林石譜》中匯載石品百餘種種,靈璧石位居首位。"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岩對靈璧石發出的由衷讚歎。
靈璧石的開發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尚書·禹貢》載"泗濱浮磬";殷商時期有靈璧石雕制宮廷樂器--虎紋石磬的記載;《晉書》載:皇帝勒令鎮西將軍謝尚來靈璧採磬石以備大樂江左……靈璧石不僅擁有內在的靈氣和形態的神奇,而其質、形、色、紋皆俱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故乾隆帝也曾讚譽它為"天下第一石"。恰如本石形態輕靈,置於書房案頭,文氣十足,為極為少見珍貴的文房賞石珍品,可寶可藏。


Lot 707 清 田黃带皮巧雕菊蝶纹印
拍品估价:1,500,000 - 3,500,000 日元
L:3.6cm;W:1.5cm;H:4.4cm 49g 
印文:傅經堂 
此印取田黃石雕就,器呈四方隨形,色如熟慄,光澤溫潤如玉,蘿蔔絲紋滿布其間,其上留黃色石皮,刻者借石皮巧菊花蝴蝶圖紋,一株野菊花悠然而生,枝幹挺拔頑強,延綿而上,數朵小菊花盛開繁茂,花葉層次豐富鮮明,一隻蝴蝶盤旋其上,動感十足,倍添情趣,田園自然氣息在小不盈寸的田黃石上得以展現,趣意十足。其下刻“傳經堂”三字,刀法規整,線條流暢,具有典型的宮廷刻印風格。

Lot 708 田黃素面四方印
拍品估价:3,000,000 - 5,000,000 日元
L:2.3cm;W:1.7cm;H:4.9cm 53g 
印文:白雲居寶賞 
此印取田黃作素面四方形,色呈金黃,蘿蔔絲紋明顯,絲絲紅格隱現,滋潤如玉,為田黃素章之精品。田黃自古金貴少見,故良材均以隨形雕刻居多,四壁切割而成者損料極多,故極為少見,此器以素面示人,更突顯其石質優異,是田黃印石中之少見珍品。下刻“白雲居寶賞”,刻印精細,為舊時收藏印。
Lot 709 田黃四方素面印
拍品估价:2,000,000 - 3,000,000 日元
L:2.6cm;W:2.6cm;H:3.8cm 66.6g 
印面:采盦真賞之寶 
此印擇上等田黃素面四方作成,色呈金黃,又如熟栗,端莊穩重;蘿蔔絲紋隱現,溫潤如脂,葆光內斂。印主體四方,一角獨缺,頗有破其規矩,另闢蹊徑是韻味,下刻“采盦真賞之寶”朱紋,刻印周正,當為舊時收藏印。田黃石自古有“一兩田黃,一兩金”之稱,故民間田黃器物多以隨形雕琢居多,盡量減少對材料的損耗,而宮廷器物例外,田黃作為皇家御用之物,不計工本,多以鈕雕,或素面呈現,本件田黃印四面無飾,看似簡約,實則費工費料,更顯石質之優異,石材之美艷,且重達66.6g,極為少見,可寶可藏。

Lot 0715 王雷霆作田黃薄意雕香山九老圖紋擺件

拍品估价:10,000,000 - 20,000,000 日元
L:8cm;W:7cm;H:16cm 880g 

款識:香山九老 雷霆作 

鈐印:王 王雷霆(1919-1983)號依媄,福州雁塔村人,壽山石雕刻家。自幼受雕刻藝術薰陶,先習木雕,後學刻印,又私淑薄意大師林清卿。王雷霆善於因材施藝,巧掩瑕疵,刀法圓熟,層次分明,還擅長用薄意深刻的手法薄雕,作品構圖多采取中國畫散點透視進行布局,流麗自然。山水、樹木多依石勢、石紋而成;王雷霆與王炎銓、江依霖等人弘揚繼承林清卿的薄意雕法,形成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西門薄意派”。其代表作《東方紅組雕》和《紅色閩西長嶺寨》由福建省博物館收藏。

此田黃雕件取材碩大,重達880克,色如枇杷,瑩潤如玉,器身以“香山九老”為主題,隨形薄意雕通景山水圖紋,圖紋中山巒疊嶂,蒼松古柏林立,山澗流水潺潺,眾多人物隱現其中,一側刻“香山九老 雷霆作”款。“香山九老”指的是唐會昌五年,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墨客河南洛陽香山聚會宴遊的故事。唐朝末年,因朝廷的腐敗,胡杲、吉旼、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及李元爽、僧如滿九位老者,對當時朝廷的不滿,看不慣世俗,又因志趣相投,結為九老會,因此得名“香山九老”。“香山九老”作為古代文人集會的典範,是書畫及雕件的經典題材紋樣。
此雕件作者王雷霆,號依媄,福州雁塔村人,壽山石雕刻家。自幼受雕刻藝術薰陶,先習木雕,後學刻印,又私淑薄意大師林清卿,成為“西門薄意”的代表人物。王雷霆善於因材施藝,巧掩瑕疵,刀法圓熟,層次分明,還擅長用薄意深刻的手法薄雕,作品構圖多采取中國畫散點透視進行布局,流麗自然。山水、樹木多依石勢、石紋而成;王雷霆與王炎銓、江依霖等人弘揚繼承林清卿的薄意雕法,形成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西門薄意派”。其代表作《東方紅組雕》和《紅色閩西長嶺寨》由福建省博物館收藏。本件器物為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藏家購於廣交會,配有原裝牛角雕底座,是一件極為難得的近現代田黃博弈掉精品,極具時代特點,可寶可藏。


Lot 0788 明景泰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番蓮紋鳳耳大瓶

拍品估价:5,000,000 - 8,000,000 日元
H:55.3cm 
出版:《世界古美術大展觀》山中商會出版,昭和13年11月,第147號。 


此器圓腹壺形,撇口收頸,左右飾鏤空變形鳳耳,下置圈足。通體銅胎,上以藍,紅,黃,白,綠等諸色琺藝飾纏枝番蓮紋,花卉紋等,紋飾繁複精美。“铜胎掐丝珐琅”又稱景泰藍,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是一种将铜与珐琅结合,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的工艺品,由于工艺繁琐、复杂,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巅峰。明代掐絲琺瑯以宣德朝最為著名,到景泰年間,其製作工藝更加成熟,大量精品被用以皇家擺設及實用之器。入清以後,掐絲琺瑯發展出了獨具清代風格的器型器物,形成了另一個高峰。
本件器物整體器型碩大,體態敦實飽滿,極為大氣,頗具時代特點,是明代頗為經典的器物。本件器物收錄於昭和13 年11 月由山中商會出版的《世界古美術大展觀》,並釋出。1912年,恭親王為幫助末代皇帝溥儀籌集軍餉,決定將恭親王府的收藏全部出售,而得到消息的山中定次郎不惜投下重金將恭王府除了書畫以外的銅器、陶瓷器、玉器、翡翠等珍寶悉數收藏,從而奠定了山中商會成為世界上最大中國古董文物交易商的堅實基礎,本件器物便是此時流入日本。本器在日本寶藏近百年,整體釉色艷麗如初,品相完好,頗為不易,可寶可藏。

Lot 0799 清 老坑端石官作蕉白暗凍姊妹硯

拍品估价:800,000 - 1,200,000 日元
L:19.1cm W:12.2cm H:2.3cm×2 

硯銘:①新開大西洞蕉白暗凍方磚硯 易門二哥大人清玩 弟 張厚瑜敬贈 ②蕉白暗凍硯 易門二哥清玩 弟 瑜贈 
出版:①《緣硯》 伊藤省風編輯發行,令和二年五月十五日,第32,33頁。②《中国硯禮讚― 伊藤省風コレクション中国名硯展》伊藤省風編輯發行,2024年7月1日,第23號。③《書道ジャーナル119号》書道ジャーナル研究所編輯發行,2014年11月10日,第91頁。 
出展:【伊藤省風コレクション中国名硯展】2024年7月29-8月1日,東京中央藝術空間,編號23。

此對硯為標準老坑端石做就,二器平板,硯面素面無飾,硯石之天然紋飾躍然其上,上有蕉白暗凍,似煙似霧,隱現其上,美艷無比;背面分別雕崖石蒼松雲氣圖紋,一側留白,分別刻銘曰新開大西洞蕉白暗凍方磚硯 易門二哥大人清玩弟 張厚瑜敬贈 蕉白暗凍硯 易門二哥清玩 弟 瑜贈。張厚瑜,字純孫,張之洞長子張仁權之子,根據其銘文可知,此對硯台是張厚瑜贈送其朋友易門的禮物。
清光緒十五年(1889),時任湖廣總督的洋務派首領張之洞批准肇慶重開淤塞多年的端石老坑,這是清代最後一次有組織,有規模的老坑採石,所得石料皆為珍品,時稱“張坑”,除一部分作為工人工資外賣,其餘均歸政府所有,佳材或上貢,或歸當地官員私有。廣東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清末廣東“三大名硯”之一的千金猴王硯,便是此時開採出的珍品一例。其他有據可考的極少。根據硯銘及硯石特徵,本對硯為“張坑”之材,二硯石材優異,雕刻文氣雅緻,乃不可多得的良材佳硯,外配原裝紅木硯盒及外箱,時代特徵明顯。總的來説,這是一對極為少見的張坑端石佳硯,彌足珍貴,可寶可藏。





图录浏览及参拍指引


通过联拍在线官网

www.51bidlive.com)

联拍在线微信端、APP端

均可浏览电子图录,参与竞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浏览完整图录、参与竞拍

联拍在线全球拍卖
联拍在线为全球3000余家拍卖行和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与全程服务支持。 每年上万场拍卖会在联拍平台同步举槌,逾百万件拍品上线预展和交易,多语种竞拍指导,高清细图与品相服务,在线鉴定与价值评估……上联拍在线,足不出户,全球捡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