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八纵,始建于1947年4月,当时叫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到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隶属于东北野战军。
论资历,当时的八纵在东野中只是一个小字辈,早在一年前,一纵到六纵便已经成立,且经历大小阵仗多场,因此,面对这些“老大哥”,刚刚建军的八纵只能算是“小老弟”。
不过,“小老弟”也是冲劲十足,刚建军不久,就在杨杖子战役里初露锋芒,以一个师的兵力吃掉了了国军的一个整编师,之后更是配合九纵,全歼了国军第49军。
连战连捷,不仅队伍扩充到了4万余人,战斗力也让东野首长忍不住夸奖,“这个八纵,有点主力的样子”。
但就是这么一支部队,在辽沈战役大获全胜后,却迎来了大调整。
不仅纵队司令换了,包括该纵23师的师长以及23师68团的团长也被换掉,甚至68团的副团长更是被安排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夫。
这是什么情况?得从八纵连续挨的三次批评说起。
连挨批评
八纵挨的第一个批评,发生在攻打锦州前夕。
当时东野为了顺利攻下锦州,需要做不少准备工作,而在诸多准备工作中,扫清外围火力点、切断锦州与外围的联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他还好说,封锁机场则是当务之急。
而锦州当时有两个机场,一个早已废弃,一个则正在使用,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把这个正在使用的机场从敌人手里夺过来,以防止国军用此来运兵。
按照此意图,东总下令,要求八纵马上封锁机场。
按理说,这个任务并不算复杂,更不难理解,所以应当不会出问题的,但就是这个既不复杂又十分容易理解的命令,却出了大岔子。
出的第一个岔子,是东总在下达任务后,八纵司令员一直到四个小时后才开始行动。
事后查明,原来是第一时间接到命令的八纵参谋长因为连日作战太累,导致在任务传递时耽误了。
而第二个岔子,则是八纵司令员接到了命令,准备布置任务时忽然发现,东总的电报里,并未明确具体封锁哪个机场。
有人就说了,这不明摆的事情吗?肯定是封锁能用的机场啊。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错,但问题就出在,这个能用的机场附近有九纵,而八纵驻地挨着的,则是那个废弃的机场。
这么一来,八纵司令员迷糊了。
东总既然给八纵下命令,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想让八纵攻占废弃的机场呢?若是攻占能用的机场,为何不直接下命令给九纵呢?
并且,若是八纵去攻占那个能用的机场,就需要越过九纵的阵地,这咋想咋不对。
商量来商量去,八纵也没商量出一个结果,最终无奈之下,八纵给东总打了一个电话,想问问清楚,到底打哪个机场?
结果,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东野有名的“雷公”,也就是参谋长刘亚楼。
而刘亚楼一听,当即就怒了,在电话里好一通批,批完之后,刘亚楼又当即把攻占机场的任务,转手交给了九纵。
虽说机场最终是打下来了,但就是因为耽误的这段时间里,国军又空运来了足足两个团的兵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给后续拿下锦州增加了一定困难。
而第二次批评,则是发生在封锁机场任务不久后。
由于封锁机场任务导致受了批评,八纵上下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想打一个漂亮仗,而很快,八纵就接到了攻打小紫荆山的任务。
这次,八纵为了证明自己,一鼓作气就拿下了小紫荆山,但在打下之后却出了意外。
当时打下该阵地的是八纵68团,而在战斗结束后,该团团长认为不会再有敌人,所以就带着团主力下山吃饭去了,只留了一个连守在小紫金山阵地上。
不曾想,敌人居然在这个时候来了一次反扑,尽管留守连队拼死抵抗,但奈何兵力悬殊太大,最终这个阵地又被敌人夺走了。
事情发生后,八纵决定先不上报,毕竟刚刚才把拿下阵地的好消息上报东总,这时候再报阵地丢了,实在太丢人。
所以,八纵就决定等把小紫金山夺回来再说,但没想到,敌人在电台里对其夺取小紫金山大肆宣传,闹得人皆尽知,这下,八纵也瞒不住了。
虽说到最后八纵又夺回来小紫金山,但因为“隐瞒不报”,又一次遭到严厉批评。
挨板子
严格来说,八纵出挨的这两次批评,并不算冤。
拿机场这事儿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很好的领会上级意图,继而造成了贻误战机,所以自然得挨批评。
而小紫金山阵地这事儿,核心就在于“隐瞒不报”,战场上阵地你争我夺很正常,但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上报是必须的,不然是会出大问题的。
但八纵挨的第三个批评,说实话,责任并不完全在八纵身上。
当时是啥情况呢?在攻打锦州的战役正式打响后,八纵接到的任务是从东面攻城,角色是做辅助进攻,替主力纵队吸引更多的守敌火力。
与此同时,由于一纵是总预备队,因此一纵的炮兵团就配属给了八纵使用,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炮兵团上。
当时因为大雨导致道路泥泞,所以本应按时到位的一纵炮兵团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到位,这就让八纵陷入了两难境地。
如果继续等炮兵团,那守城敌人没有八纵的牵制,必然会把更多的兵力和火力补充到别的方向,这么一来,就给主力攻城纵队造成压力。
但不等炮兵团直接发起攻击的话,锦州城高墙厚,没有重武器的加持,八纵攻城的难度将会直线上升。
而最终,八纵司令员还是决定不等了,直接发起进攻。
但由于没有重武器,八纵随即就陷入苦战,被敌人死死压制,最终还是在付出极大代价后,才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但此时,其他兄弟部队早已入城。
虽说弄成这样存在客观原因,但八纵最晚进城也是事实,而这件事也被东总上报中央军委,提到“除八纵外,全线突破”。
这下,算是把八纵的失误单独列了出来,而这已经不仅仅是批评几句的事情了。
也正是在辽沈战役中八纵连连犯错,表现的十分不尽人意,所以在战后,八纵迎来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整。
首先是八纵的司令员段苏权被换下,改由黄将军担任。
对于自己的职务变迁,段苏权始终没有什么意见,解放后他继续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但他晚年时每每提起辽沈战役,总是忍不住说,“八纵牺牲了6000多人,是所有参战纵队中牺牲人数最多的,我没脸去见他们”。
与此同时,八纵23师的师长也被换下,而得而复失小紫金山阵地的23师68团的团长、副团长,则被就地免职,其中,副团长韩枫甚至被安排到了炊事班。
当然,23师师长和68团的副团长在后来都恢复了职务,唯一没有恢复职务的,则是68团的团长张峻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在锦州战役进行到尾声时,壮烈牺牲了。
一雪前耻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正式打响,战前,针对天津防御特点,负责指挥此次战役的刘亚刘精心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再包围,先吃肉再啃骨头”的作战方针。
具体的说,就是攻城部队分为东西两个方向,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这样的话,就能把敌人的防御体系拦腰截断,继而让其首尾不相连。
一旦达成此目标,那么接下来就是先打较弱的南城守军,最后集中兵力,一举啃下北城的守军。
兵力分配方面,刘亚楼安排一纵、二纵负责城西方向,而城东方向则由七、八两个纵队负责,另外,九纵以及十二纵的一个师在城南,以策应主攻部队攻打城南。
一切部署完毕后,刘亚楼提出了一个“激励”。
他把天津的标志性建筑金汤桥,作为此次东西两大攻城集团的汇合点,并提出,哪支部队能率先抵达金汤桥,就把这支部队所在的师命名为“金汤师”。
在天津战役之前,我军出现过旅级、团级乃至连级等荣誉单位,比如大名鼎鼎的临汾旅、塔山英雄团等,但还没过师级别的荣誉单位,所以,刘亚楼此激励一出,参与攻城的各纵队均摩拳擦掌,誓要把此荣誉拿到手。
而对八纵来说,这个荣誉更是意义非凡,此前在辽沈战役中的一再受批评,让八纵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因此“金汤桥师”这个荣誉称号,八纵是志在必得。
但想要拿到这个荣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知道,西线攻城集团那可是“东野三虎”中东野一纵和二纵,这两支部队日后就是闻名天下的38军和39军,哪一个不是精锐中的精锐?
因此,想要拿到“金汤桥师”这个荣誉,那就必须要比一纵、二纵更快。
1月14日上午10点,天津战役正式打响,在排山倒海的攻势中,各攻城部队迅速向城内推进,很快,一纵、二纵分别突破城门,向金汤桥方向猛攻。
此时的八纵也是豁出去了,在七纵的掩护下,很快突破了民权门,也向着金汤桥杀去。
时间就是一切,此时各纵队心里只有三个字,那就是“金汤桥”,而最先抵达金汤桥附近的,是1纵1师第2团8连。
该连在抵达金汤桥附近时,只剩下几十个人,但为了给大部队争取荣耀,连长果断下达的攻击命令。
而就在一纵1师2团8连与敌人血战之际,二纵5师14团的攻击部队也赶到了。
不仅如此,八纵的23师70团的先头部队,也从杀到了金汤桥桥东,并在一番激战之后,成功的把红旗插到了金汤桥的桥东头。
最终,在我军东西两个方向的不断夹击下,国军彻底崩溃。
从14日上午10时,到15日下午15时,我军仅用29个小时便攻克了天津,而在此战前,国军曾信誓旦旦的认为天津城防“固若金汤”,因此我军30天都未必能拿下,而最终,29个小时攻克天津的结果,让这些人彻底傻眼了。
而在此战中,八纵一雪了前耻,金汤桥一战,其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力压东野二虎,是第一个真正把红旗插到金汤桥的,这足以说明,强将手下无弱兵,八纵是不次于一、二、三纵等主力纵队的。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