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预计在2015年至2050年期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12%激增至22%。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12.4%增加到2040年的28%,人数达到约3.97亿。尽管我国的期望寿命持续增长,但2019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7.6岁,而人均健康期望寿命为68.4岁,二者之间相差了约9年。如何实现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也就是长寿而不患重大慢性疾病,拥有良好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精神健康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正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显示,我国约有15.7%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这一比例显著低于日本(29.2%)和韩国(25.5%)等发达亚洲国家。这表明我们有必要更加关注成功老龄化。确定成功老龄化的可改变因素对于制定促进成功老龄化的策略至关重要。睡眠不足或过度与不良健康结局相关,例如共病、认知障碍、抑郁甚至死亡。但目前关于睡眠时长与成功老龄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而且,这些研究仅对睡眠时长进行了单一测量,忽略了睡眠时长随年龄变化的事实。睡眠持续时间轨迹(也就是睡眠时长随年龄增长的动态变化)是否与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有关,仍不得而知。2024年11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施红英教授团队在 BMC Public Health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trajectories and successful aging: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模式的改变与成功老龄化可能性的降低有关,相比睡眠持续时间正常且稳定,睡眠持续时间增加以及睡眠持续时间短且稳定的人成功老龄化的可能性显著更低。这些结果再次强调了不规律的睡眠习惯与不良健康结局之间存在关联,这也为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良好的证据,提示了维持稳定和充足的睡眠时长可作为实现成功老龄化的组成部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旨在前瞻性探索中国中老年人总睡眠持续时间轨迹与成功老龄化的关联,为促进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之前的研究显示,睡眠不足或过度与不良健康结局联系起来,但睡眠时长随时间变化对成功衰老的影响尚不清楚。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3306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在2011年基线时没有重大慢性疾病,到2020年已年满60岁或以上,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通过结合夜间睡眠和日间小睡来评估睡眠时间,以计算每日总睡眠持续时间。研究团队确定了这些参与者在2011-2020年这9年期间的5种不同睡眠持续时间轨迹:睡眠持续时间正常且稳定(占比26.1%)、睡眠持续时间长且稳定(占比26.7%)、睡眠持续时间减少(占比7.3%)、睡眠持续时间增加(13.7%)和睡眠持续时间短且稳定(26.2%)。然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支出、生活方式和体型等因素后,分析不同睡眠模式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睡眠持续时间正常且稳定的参与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在2011-2020年这9年随访期间,只有455名参与者(13.8%)实现了成功老龄化。相比睡眠持续时间正常且稳定的参与者,睡眠持续时间增加的参与者与睡眠持续时间短且稳定的参与者的成功老龄化的可能性显著更低,优势比分别为0.64、0.48。睡眠持续时间减少的参与者成功老龄化的可能性也更低,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睡眠持续时间长且稳定与睡眠持续时间正常且稳定的参与者没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该研究显示,与睡眠持续时间正常且稳定的睡眠轨迹相比,睡眠持续时间增加以及睡眠持续时间短且稳定的睡眠轨迹与成功老龄化的可能性较低相关。这些发现强调了监测中国中老年成年人睡眠持续时间动态变化的重要性。论文链接:
https://bmcpublichealth.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9-024-20524-7
为促进前沿研究的传播和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还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