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难忘 “小人书” / 作者:郑宝昌

文化   文化   2024-09-19 12:00   北京  

刊头题字:著名书法家姚景林   第2486期




难忘 “小人书”

□ 郑宝昌

那日去儿子家探亲,四岁的小孙子拿出一大摞“小人书”放到我面前,叫我给讲“小人书”里的故事。我数了数,这是整整一套《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足足四十二册。有诸葛亮《三顾茅庐》《战长沙》《战官渡》《姜维避祸》等。望着这成套的“小人书”画册,我思绪万千,勾起了我对“小人书”的回忆。


我第一次接触“小人书”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于万生在放学路上神秘地对我说:“我有两本‘小人书’你看不?”我急不可待地说:“咋不看呢,快拿出来让我瞧瞧。”于万生从书包里掏出两本已经有些泛黄的“小人书”递给了我。我接过一看,一本是《白毛女》,另一本是《借亲配》 。我爱不释手地坐在路旁翻看了起来,并深深地被“小人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白毛女》是一部经典的歌剧,尤其是主题歌“北风吹”,至今仍受人们喜欢。《借亲配》讲述了张桂英为了埋葬死去的父亲,自卖自身给王正魁为家奴。王正魁强迫她嫁给自己为妾,桂英不依。王正魁的表弟李春林在丧妻之后家道中落,不愿将自己窘迫的情景让岳父知道,便到表哥家借妻。张桂英却真心爱上了李春林,最终如愿以偿的爱情故事。


那时的中小学生没有课外读物,“小人书”自然就成了我们孩童时期喜欢的书籍。自从第一次看过了《白毛女》和《借亲配》后,我对“小人书”便情有独钟。想方设法从同学或者其他渠道,猎取“小人书”,并想法设法“占为己有”。为了能买得起“小人书”,我和屯里的小伙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捡一些“破铜烂铁”或者是“猪鬃”“猪毛”一类的废品送到收购站,用换来的钱,到供销社去买“小人书”。在家里,我有一个专用的木制小箱子,用来装“小人书”。屯里的小伙伴,也经常相互展示谁的“小人书”多。

在那个文化缺失和信息闭塞的年代,不仅未成年人喜欢“小人书”,就连成年人也抢着看。邻居韩哥在离家几十里地的微波站上班,他特喜欢“小人书”,还时不时给我拿回几本。韩哥有台半导体收音机,经常播放一些“评书”故事。有段时间,韩哥一直在听《烈火金刚》。


一天,我用练习册画了几个臆想中评书里的人物,逗趣韩哥说:“我弄来一本《烈火金刚》,真好看。”此时,韩哥正侧身倒在炕上听评书《烈火金刚》,听我这么一说,“噌”的一下从炕上蹦到地上高兴地喊道:“快拿来让我看看。”我笑着递给他说:“给你看吧。”韩哥接过来一看,是我画的《烈火金刚》,气得哭笑不得。

几十年过去了,“小人书”已成了一种回忆,我看过的书籍也不计其数。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当年看过的那两本“小人书”。

作家小档案


郑宝昌,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市公安文联会员。1982年开始新闻、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公安报》《吉林日报》《江城日报》《北方法制报》发表新闻、文学作品800余篇;纪实文学《凯旋在春节前夕》《倩女身后的魔爪》《沙坑里的女尸》《车海觅踪》收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侦探》;报告文学《夕阳红胜火、暮年献余晖》收入《剑魂》;《细鳞河畔洗冤人》《想起了磨刀师傅》在省市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奖。



咱们村产品发布

咱们村投稿须知

2014年2月11日创刊

咱们村 地球村 -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

责编 佟继梅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
https://2434470285@qq.com
了解更多咱们村的故事-我爱我村


咱们村文化传媒

村长微信:guofeng-777

▨ 主编:果丰(北京) 
▨ 副主编:杰茜(澳大利亚)  
▨ 责编:亚静  佟继梅  宋磊  凤海  侯秀坤
▨ 责编:梅妮  孙青艾  剑雨  麦穗  闫德刚
▨ 顾问:叶庆生


阅读原文《视觉吉林》航拍带你全方位鸟瞰城市风光

咱们村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