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甜石榴 / 作者:阮黎明

文化   文化   2024-10-09 10:02   北京  

刊头题字:著名书法家姚景林   第2490期




甜石榴

□ 阮黎明
前不久,跟老伴在一家生鲜大卖场溜达时,老伴被水果架上摆放的又大又红的石榴吸引住了,于是,就向卖货员问到:“石榴怎么卖的?”

听到老伴的询问,一名30多岁的女售货员放下手里正要摆上货架的榴莲,走到了老伴的跟前回答道:“四元一个。”

于是,老伴就伸手在货架上挑选了两个,此时,在老伴身后的我赶紧小声跟老伴说:“这东西很酸,而且籽儿还硬,咱们好像吃不了。”


尽管我是小声在老伴耳边嘀咕的,可还是被耳尖的卖货员听到了,她赶紧向我们说道:“大叔,这个石榴是软籽的,可甜了。”

我听后觉得卖货员像是在忽悠我们,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石榴是那种又酸又硬的水果,对于我和老伴牙口不好来说不适合,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给老伴买过。

此时,卖货员看到我和老伴对于她说的话流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又赶紧说道:“我说的是真的,不骗你们,不信我掰开一个给你们尝尝?”
看到卖货员诚恳的样子,再看看老伴诚心要买的眼神儿,我赶紧说道:“不用、不用,我们就信你说的,先买两个尝尝。”同时,我又开玩笑的说道:“如果不好吃我会给你送回来的呦!”

于是,我用微信扫码结账,老伴把两个石榴放进卖货员递过来的水果袋中,随后,我们就出了生鲜大卖场,继续溜达着朝着离家不远的文化公园走去。


来到公园后,我们找了一个长条椅子坐下来,我顺手接过老伴手里的石榴袋,拿出一个石榴,从兜里掏出纸巾擦了一遍石榴皮后,就把石榴掰开,看到密密麻麻抱团在一起粒粒饱满如同钻石一样的红石榴籽,我先是把一半递给老伴,随后我就快速的捏起一个石榴籽送到嘴里,霎时,原本早有酸倒牙的精神防线被一股甘甜所破防,再加上咀嚼后,石榴籽软软的没费力就被嚼碎,我的大脑中存在多年的石榴又酸又硬的印象瞬时被颠覆......

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石榴,似曾也看到过石榴,但是,真正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认识”石榴还是1980年参加工作后,曾经在县图书馆里翻阅过郭沫若撰写的那篇《石榴》散文。

虽然,时间过去40多年,但在印象中还多少留下点滴记忆。闲着没事儿,我一边品尝着石榴,一边打开手机在百度中查找到郭沫若的《石榴》这篇散文,逐字逐句的又阅览了一遍,从中再一次吸收了文章的精髓和欣赏到美文的精彩,特别是散文描写石榴是“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这一段,使我特别感慨,因为,我很是恨自己在第一次阅读《石榴》的时候,没有把散文读懂读透和记牢,否则,也不会忘记石榴有酸甜两种,以至于后来稀里糊涂的把对石榴又酸又硬的错误感知深深的印在脑子里。


记忆中,第一次买石榴是在1990年。那年,我通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而被吉林省邮电学校录取,而后,我带薪进入省邮电学校在职中专班学习。在学习期间的一个周末,爱人带着三岁的儿子来到长春,在陪他们母子逛街的时候,孩子也是被商场里水果摊床摆着的石榴所吸引,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意愿,我的老伴犹豫了好久才狠心花了十块钱买了一个不是很大的石榴,后来,听老伴说,从长春回到家后,这个石榴在孩子手里稀罕八叉的吃了好几天。
1991年我因工作变动做局党委宣传干事后,从此,开始接触照相机并开始学习摄影,由于是初学,所以,工作空闲之时就拿着相机可那踅摸拍摄目标,恰巧在我的办公室里记不得是哪位同事养了多年的一盆石榴花接了两个小红石榴,从此,成了我练习拍摄的景物,这也是我第一次拍摄花草景物,于是,我一边从书本上查找摄影知识来掌握要领,一边返来复去的挪动花盆,不断的换着角度学习拍摄,看我学拍摄的“傻劲”,办公室主任当时还开玩笑地说:“这盆石榴花落在你手里可遭大罪了,你可别没等把摄影学会,这盆石榴就老早夭折了......”
印象中,仅这一盆石榴花我就前后用了差不多两个交卷,交卷冲洗后,由于技艺不高没能选出几幅满意的“作品”,从那以后,我就更加迷上了摄影。


第一次吃石榴是在1998年7月份去云南出差的时候。印象中,当时吃的石榴皮不是红色的,是那种有点青黄色,同行的朋友买后拨开石榴皮掰了几块分给我们尝鲜,当时,我捏出一个不算太红的石榴籽送到嘴里时候,给我酸的呀直打牙巴骨,而且,咀嚼时感到籽是很硬很硬的,也就是从那次品尝后,我对石榴又酸又硬留下了阴影,以致后来见到石榴就有一种酸酸的条件反射,所以,从没有给家里买过石榴,难怪老伴在公园吃着石榴后跟我开玩笑的说:“这辈子跟着你到老了才知道石榴是啥味儿......”

听到老伴的玩笑话,我也暗暗的在自我“检讨”,石榴等许多美味水果尽管是南方的产物,可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商品的流通渠道早已被打开,特别是近些年电商的快速发展,商品的流通真是不分地界、不分远近,就像人们常说的,只有人们想不到、念不到,没有人们吃不到和买不到的,而在我的认知中还保留着不切实际的“石榴是酸的”传统习惯,用一个名词说法就是“惯性思维”。


其实,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早就知道“惯性思维”误事、害人,而在生活实践中就是很难改变,就比如吃石榴,要不是多年前第一次品尝的那个石榴是那种又酸又硬的品种而给我留下的惯性记忆,亦或是当年在阅览《石榴》散文时好好研读,从而把石榴有酸甜两种口感铭记在心里,我怎会不知道石榴还有甜的这种美味呢!

作家小档案


阮黎明  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县,大学本科学历,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市分公司退休,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人民邮电报》、《中国邮政报》《吉林日报》《江城日报》《江城晚报》等多家媒体通讯员和《吉林邮电报》《舒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兼职记者,自1982年以来,有800多篇新闻、图片、散文等稿件被上述等媒体发表,近年来,常有文学作品在《咱们村》等多家媒体平台发稿。


咱们村视频播报



咱们村投稿须知

2014年2月11日创刊

咱们村 地球村 -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

责编 杰茜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
https://2434470285@qq.com
了解更多咱们村的故事-我爱我村


咱们村文化传媒

村长微信:guofeng-777

▨ 主编:果丰(北京) 
▨ 副主编:杰茜(澳大利亚)  
▨ 责编:亚静  佟继梅  宋磊  凤海  侯秀坤
▨ 责编:梅妮  孙青艾  剑雨  麦穗  闫德刚
▨ 顾问:叶庆生  张仲彦


阅读原文《视觉吉林》航拍带你全方位鸟瞰城市风光

咱们村
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