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三届扬子江青年文学季开幕式暨第六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首届“《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贾梦玮,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民,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丁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彬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文学报》总编辑陆梅,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胡学文等作家、学者与获奖作家、批评家,第十届《钟山》全国青年作家笔会与会作家,第八届扬子江青年批评家学术工作坊与会批评家及部分热心读者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钟山》副主编贠淑红、《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主持。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致辞
郑焱在致辞中表示,在省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扬子江青年文学季于2022年首次举办,是由江苏省作协《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两家期刊携手打造的一场青年文学盛事。这是省作协奖掖青年、扶持新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活动的丰富和延伸。三年来,文学季不仅见证了一批批青年作家、批评家的成长,也为新时代文学注入了活力与希望。今年首次设立的“《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体现了省作协对文学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年评论人才的殷切期望。江苏省作协将一如既往为青年作家、批评家搭建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创造施展抱负的机会。扬子江青年文学季将继续发挥其品牌效应,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文化自信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贾梦玮致欢迎词
贾梦玮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介绍了两个奖项的相关情况。“《钟山》之星”文学奖作为青年文学季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六届的积淀,已成为奖掖青年创作者的重要举措,不少获奖者已经成长为文坛中坚力量。今年新设的“《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得到了全国17所重点高校当代文学学科的鼎力支持,共有来自10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7篇论文参评,最后有五篇作品获奖,展现了青年学者们对文学研究的热情与创见。这两个面向35周岁以下青年作家、批评家的奖项致力于发掘文坛新锐力量。本届文学季期间,青年作家与青年批评家还将开展各种对话活动,通过这种深入交流,以期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本届扬子江青年文学季开幕式上还同时举办了第六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首届“《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
三三、宥予获“《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奖。
史玥琦的短篇小说《夜游神》、金晖的短篇小说《云层深处》、周于旸的短篇小说集《招摇过海》、顾文艳的短篇小说《人工湖》、崔君的中篇小说《有山有谷》获“《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佳作奖。
□ 颁奖典礼现场照片
第六届“《钟山》之星”文学奖
获奖名单(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
年度青年作家奖
三三 宥予
年度青年佳作奖
《夜游神》(短篇小说),作者:史玥琦
《云层深处》(短篇小说),作者:金晖
《招摇过海》(短篇小说集),作者:周于旸
《人工湖》(短篇小说),作者:顾文艳
《有山有谷》(中篇小说),作者:崔君
第六届(2023年度)|“《钟山》之星”文学奖
年度青年作家奖
▼
三三
授奖词
2023年三三的创作更加自由和丰沛,历史与现实,日常与传奇,传统与先锋,古典与现代,体验与想象,真实与虚妄,三三的笔墨在其中自在流转,游刃有余。那些温暖的,疏离的,沉默的,哀伤的,孤绝偏执乃至恐怖的,糅合于每个故事的文字罅隙,散发出协调、 魅惑又动人的光彩。那里是“晚春即逝,夏日行将立威”的天然时序,亦是“山顶上是海”神迹般的反转,更是对幽微人性深渊的步入和凝视。所有文本上的努力,使得三三如愿行走在既写出“好的作品”,又自我成就为对这个世界和世人始终怀抱体谅与热望的“好的人”的道路上。
距首次站在“《钟山》之星”的领奖台上,已有四年,非常荣幸再次来到这里。我记得当时引用了聊斋中的《叶生》篇,想表达人在虚无的生活中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反抗。四年后的此刻,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又多了一些,也更明白文学对我而言的意义。同时,面对“写作”这个选择,我也有了更多承担的勇气。不妨就心无旁骛地写,像契诃夫所说,“我要么砸烂蟒蛇,要么化为尘土。”感谢《钟山》杂志社对我和广大青年作家的关注与支持,还有这漫长的陪伴。感谢每一次真挚的交流,它们使存在变得有意义。感谢语言和不可言说的,感谢困顿的时刻和透出光线的缝隙,感谢文学中的“真”让我们永远可以有所相信。
宥予
授奖词
2023年宥予不期而至。他在长篇小说《撞空》中以超微观的视角细致地描摹日常,渗透进日常无尽的细节之中寻找并倾听生命存活的声响,重新认知和定义人间的坚实与空无,在一个接纳与拒绝同时共生的世界中刻画当下青年的心灵镜像。我们表彰其面对世界、自我和他者的勇气以及对世情和人心的深刻体认,也表彰其作品中叙写人与人的间隔、人与世界的相互映射时所呈现出的极致构造能力。
感谢评委会的认可,非常荣幸得到这份鼓励。最近我发现,第一本书出版后这一年多,自己下意识在贪恋青年这个名头,停留在这个词语的宽容与保护里,回避一份责任。这份责任并不特殊,就在每个人眼前,它并不强迫人,允许人没发现它,或许选择无视它。这个奖对我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虽然我还无法确定,是否能担起我眼前的那份责任,但我会认真看待它,审视它,不再回避它。同时还有一点,这两个月,因为创作,长时间停留在我出生之前的许多年份里,身处不同的人物状态中,有太多怀疑、拷问、否定与推翻,回到2024年的自身,有一些游离、恍惚与脆弱。虽然创作的痛苦最终只能依靠创作来解决,但这个奖仍给我补充了许多能量,我会用更有勇气、更加诚实的作品回馈这份鼓励。
第六届(2023年度)|“《钟山》之星”文学奖
年度青年佳作奖
▼
《夜游神》丨短篇小说
原发于《收获》2023年第4期
▴史玥琦
授奖词
通过文本的嵌套和叙事的接叠,《夜游神》成功将读者的目光牵引至“讲述故事的方式”——暗示、指引、闪躲、希冀……小说藉一场文学的寻亲之旅呈现何为“纸短情长”。史玥琦于现实与虚构间的石壁上雕凿出无数空隙,以颇为古典的方式向“讲故事的人”致敬。如此,文学所提供的便远不止所谓“历史细节”,《夜游神》深掘真实事件中个体灵肉的极致伤痛,进而刻绘出历史的又一副面孔。
获奖感言
《夜游神》诞生于两年前一个德国小镇的夏天,那时我在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读研,赴科隆大学交流。我喜欢在宿舍面前的一片草地上走来走去,思考未来该怎么办,小说还能不能写得下去,半夜经常自己跑出来荡秋千,那时一切都是寂静的,小说就在这样平静的某一周内完成。它在这两年多内改变了我,让我在《收获》上发表头题,考上北师大余华老师的博士,看到了影视改编的可能。我在小说中写到了一群受伤的人、没落的人和逐渐被遗忘的人,她们抱团取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努力地去相信爱。在这篇小说中,叙述用一种曲折的方式抵达了某个真相,我想,这是虚构能为当下复杂的现实做的事情。我也始终相信,文学是关于爱的表达。最后,感谢《钟山》之星文学奖的肯定,我会慢慢写下去,无论何时、何地。
《云层深处》丨短篇小说
原发于《钟山》2023年第6期
▴金晖
授奖词
小说以十二岁少年的视角,巧妙铺展“乡”与“城”的拉扯:一边是母亲的质朴温情与乡村的溪水蝉鸣,一边是父亲对城市的执着追逐与精神漂移。太阳底下拉长的影子,角落里涌动的暗流与人物内心的微澜,共同谱写出一曲家庭变奏中的成长咏叹。那些被封存在云层深处的往事,既是少年对生命阴影的初次窥探,也是城镇化浪潮中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藏在字里行间的迟疑与沉默,道出了现实世界的跨越背后,一代人难以言说的迷茫与撕裂。
获奖感言
感谢评委会,感谢南京,在这个如水的凉夜,赐予我内心难言的温暖。我出生在一个群山环绕的地方,九十年代的山间村落,闭塞,落后,与外界隔膜,生活在其间的我们,经常呼啸着在溪水边跑来跑去,也经常登上学校后面的小山坡,遥望着村东头那抹似有若无的交界线发呆,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去见识更广大的世界。《云层深处》中,我叙写了一个离开家乡的少年,他惆怅、孤独又彷徨,在对外部世界的憧憬中开启旅程,在失序的生活中跌入迷茫,最终又在内心的返乡中得以救赎。我想,孤独或许是人性的底色,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又时常感到很幸福,因为文学常常在无形之中为我们搭建了与现实人生并行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内心充盈,精神晴朗。再次感谢评委老师,感谢所有在写作道路上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的人。
《招摇过海》丨短篇小说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周于旸
授奖词
周于旸以劈空之势传写海上奇事,描摹人间言动。小说于现实森严的壁垒与人心难以扼制的渴望相互纠缠和冲撞的过程中,建构出世界的坚固和柔软,将孤独的人重现人间。作者笔触轻盈,接续传奇叙事的传统,文采与意想丰姿摇曳,神遇与哲思细密深远,于法度之中呈现锐度,“招摇”而过又别开生面,开发出独属于自身的叙事风景。
获奖感言
《招摇过海》是我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录了前些年写作的八篇小说,从一座遥远的荒岛写起,写到离自己内心很近的地方,记录一些本该遗忘的神游时刻,或创造一些本不该存在的奇幻传说。通过写作,我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用构建与打磨的痛苦换取一些带来完成感的幸福时刻,我热衷于这样的游戏。写到今天,能够确定的是,我越来越离不开这样一个事业,因此格外珍惜写作道路上的每一份鼓励,感谢我的编辑,感谢《钟山》,很高兴能得到这样一个文学奖的认可。
《人工湖》丨短篇小说
原发于《钟山》2023年第4期
▴顾文艳
授奖词
《人工湖》极为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关于临界的书写。作者在勇悍与倦怠、上升与坠落、空旷与逼仄、完满与残损的界限之上挣扯出罅隙,在都市丛林壁垒重重的庸俗景观中映照真实的人,将无理性的生命经验与无远弗届的精神疆域交错编织,凝神静观。作品挺拔坚实,细致工整,承续现实主义传统,兼备现代精神,彰显了当代青年写作极为珍贵的担当与勇气,呈现出昂扬的美学气韵与超拔的生命意志。
获奖感言
《人工湖》写于2022年的秋冬之交,时间发生了断裂。我乐于把《人工湖》视作我创作的起点,新生活的起点。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种从新的时间深处诞生的生活。谢谢《钟山》看到了这个开始。“《钟山》之星”是我的第一个文学奖。能得奖我超级开心,快乐得手舞足蹈。其实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荣耀,但这个奖能让我感觉前方的道路在发光。我很想继续走下去。我会继续写下去。
《有山有谷》丨中篇小说
原发于《上海文学》2023年第3期
▴崔君
授奖词
通过一场名为“山”与“谷”的手势游戏,两位小镇女性的家庭与成长、记忆与瞻望在针脚绵密的日常叙事中或开或合,以玻璃切片般尖锐而又破碎的事件与情绪,堆叠出经过衍义、镜观乃至拼贴后的语言迷宫。《有山有谷》的表意实践表明,崔君不仅珍视生活的细节及其重组,而且正有意识地处在对它们的可持续探索之中。她以灵动游弋的叙述时间和叙述视角触抵现代与怀旧、理性与情感、肉体与灵魂、生存与死亡间的混沌地带。
获奖感言
感谢评委会和《钟山》杂志社,也感谢原发刊物《上海文学》。这个奖项让我备受鼓励。《有山有谷》的原型是一位故去的亲邻,我格外珍爱这个故事,这篇小说梳理了我的心。在写的过程中,也让我正视了现实的难度。很幸运,在不得不做的事物外,写作提供了一些清新亲切的时刻,给人朴素的表达快乐,让人好奇生命中漫长而崭新的一天,会见上哪些游尘般的词句。希望这篇小说能留下一些动人的东西。再次感谢《钟山》这份珍贵的嘉奖。
樊迎春、丁璐、刘媛、贺嘉钰、宋喆获首届“《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
□ 颁奖典礼现场照片
首届“《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获奖名单
(按终评投票结果排序)
樊迎春|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丁 璐|电子“忒修斯之船”:“赛博乡土”何以成为可能?
刘 媛|沈从文与王澍:始于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经验跨界对话
贺嘉钰|限度与美的发生——油印诗集的美学观察
宋 喆|《我们夫妇之间》与人民文艺的“进城”时刻——从接管工作与婚姻家庭谈起
▼
✦
樊迎春
✦
获奖篇目:《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
授
奖
词
★
“夷犹”源自屈原《九歌》:“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它本义“迟疑”,顾随将之引申为“泛泛若水中之凫”,说不使力,如何能游?樊迎春的《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从古典美学中拈来“夷犹”这一美学概念,她细读李洱三十多年来风格多样的小说创作,考察其如何以“夷犹”之姿凫于知识分子的宽阔水域。论文出入于繁复而充满机锋的小说文本,精准刻画出李洱作品深处的反讽与沉郁。午后的悬铃木长满堤岸,湖波微澜,颤动着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秘史。
✦
✦
获奖感言
✦
我在南京学习了四年经济学,后来读硕、读博,再做博士后,直到工作,我进入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已经十二年,但我常常觉得这十二年的时间始终被南京的四年拉扯。在从事文学研究的这十二年中,我从做80年代作家作品研究出发,带着他们的成就与遗憾,一路走向90年代和新世纪,总有一种沉重的背负感,他们的困境、不安依然普遍存在于今天的世界,他们对解脱、救赎的追寻依然困扰着当下的写作者。我是旁观者,却如此渴望充当一种中间物。如果经济学曾教会我认知一些规律,那么文学这些年不仅仅是在教我解构规律,更是教我窥见建构者与解构者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龃龉。不敢说见天地见众生,只敢说见自己,这一过程如此痛苦,如此美好;如此艰难,如此愉悦。“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
✦
✦
丁 璐
✦
获奖篇目:《电子“忒修斯之船”:“赛博乡土”何以成为可能?》
★
授
奖
词
★
丁璐的《电子“忒修斯之船”:“赛博乡土”何以成为可能?》敏锐地抓住赛博时代“乡土”叙事的问题,巧妙勾勒了从“新乡土叙事”到“泛乡土叙事”再到“后乡土叙事”的变迁脉络,深入剖析了新媒介文学中的乡土叙事所生产出的大量符号化、标签化和可复制的“乡土”的现象。作者以强烈的理论建构意识,指认新技术对“乡土”的重新编码,正如一只电子“忒修斯之船”,置换了“乡土”叙事的主体、形式和美学风格。论文选题新颖,富有时代感,对当下文化和文学新现象的思考颇具深度,体现了90后学者的朝气和活力。
✦
✦
获奖感言
✦
感谢《扬子江文学评论》和诸位学界前辈的肯定和支持!在话题奔涌、意义丛生的当下文学研究现场,“乡土文学”研究看似是“旧学”,实则仍有无限敞开的可能,存在无数从“旧”通往“新”的途径。“赛博乡土”一文是站在现实门口,基于一种为历史抗辩的勇气和急于更新未来的野心,远怀“乡土文学”黄金的过去,捕捉游弋流动的现在,并幻想可能的逐渐逼近的E—Future。从事“乡土文学”研究是我个人的学术寻根,然而,在集体性的失根焦虑前,乡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桃源”,每个时代都要有“埋头犁地”的研究者,也要有能够昂首拥抱时代脉流的探寻者,为罹患“赛博怀乡病”的现代人寻求精神解药,我将持续蹈行。
✦
✦
✦
刘 媛
✦
获奖篇目:《沈从文与王澍:始于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经验跨界对话》
★
授
奖
词
★
刘媛的《沈从文与王澍:始于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经验跨界对话》把两位看上去关联不多的艺术大师联结到一起,回溯了王澍建筑美学的精神来路上隐微而深入的沈从文印记,发掘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考古研究的强悍、深远的生命力,它们借着王澍的建筑在大地上处处绽放。作者打通了文学与建筑学的学科边界,让不同领域的研究彼此呼应起来,显示出独到的眼光与问题意识,也体现出新生代研究者的勇气与智慧。
✦
✦
获奖感言
✦
这是一篇以爱字结尾的文章。
未来,我愿写出更多这样的文章,
为我所见的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
为我所瞻仰的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从未被摧毁的文学的丰碑。
✦
✦
✦
贺嘉钰
✦
获奖篇目:《限度与美的发生——油印诗集的美学观察》
★
授
奖
词
★
贺嘉钰的《限度与美的发生——油印诗集的美学观察》基于大量的一手材料,对油印诗集的印制细节、材料使用、封装设计、插图绘制等美学特征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并将之置于广阔的历史、社会、时代语境中加以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代先锋诗歌的生产与传播形式进行了独到的观察,并贡献了一种“观看”当代诗歌的独特方式。论文文献扎实、分析缜密、立论严谨,为当代诗歌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文献学方法和文学社会学视野,有助于理解先锋诗歌的生产、传播过程及其社会历史语境。
✦
✦
获奖感言
✦
常常觉得,与油印诗集这一偏僻又丰饶的史料相遇何其幸运,在想象和进入历史时,我有了一件“微物”。油印诗集是物,是文本,是观念,是劳作,是青春期的歌,也是一次次的自我实现,是诗本身。它向我敞开真切的历史、人和问题,而我也体会着,写作和研究的愉悦是与难度相处,是持续克服。第一次得奖,让我有种自己还“新”的感觉,谢谢《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是一束鼓励目光,我愿借这注视去想象和达成一个理想的自己。
✦
✦
✦
宋 喆
✦
获奖篇目:《〈我们夫妇之间〉与人民文艺的“进城”时刻——从接管工作与婚姻家庭谈起》
★
授
奖
词
★
《〈我们夫妇之间〉与人民文艺的“进城”时刻——从接管工作与婚姻家庭谈起》在小说、电影和萧也牧自身经历的比照中,从性别、城乡、阶级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全面地考察了“革命第二天”呈现出的种种文化症候。论文将文本所涉及的家庭伦理、城乡之别、知识分子改造等主题抽丝剥茧、层层展开,深刻揭示了人民文艺“进城”的复杂情状。文章视野开阔,观点明晰,论述恰切,为1950年代转折期的文学研究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具有开创性的思路、方法。
✦
✦
获奖感言
✦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首届“《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衷心感谢《扬子江文学评论》和评委们。《扬子江文学评论》立足文学现场,关注当代文学史的前沿问题,为青年学人提供了开阔的成长空间。对于尚在求学阶段的我而言,这次获奖不只是肯定,也是鞭策与鼓励。我会携带着年轻一代特有的问题意识与身心体验,参与到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中。同时,感谢贺桂梅老师提醒我注意“进城”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路杨老师在读书会上对本文初稿提供的宝贵意见,我的成长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指点与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