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庄河大地出土了两件国家一级文物

旅行   2024-10-09 17:01   辽宁  


文图∕战成仁  诵读∕李红

点击下方音频可收听

从我的老家桂云花乡去步云山,一般要经过崔桂线。虽不是国道,但这条路修得蛮阔气。

在崔桂线13公里处的岭东村,当年曾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春平侯剑。在春平侯剑的出土处,桂云花乡政府特立了一座纪念碑。

春平侯剑纪念碑位于一座小山下,与崔桂线紧紧相依,是崔桂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阳春三月,我与亲朋再次来到了这里,专门拜谒了春平侯剑出土纪念碑。站在修建一新的纪念碑前小广场上,心里满是自豪感,为家乡厚重的历史而感到骄傲。

1

春平侯剑

桂云花满族乡位于碧流河水库中游,不仅风景秀丽,还是远近闻名的蓝莓之乡。

逶迤的蛤蜊河与崔桂线形影相依,于桂云花乡政府所在地汇入了绿水荡漾的碧流河水库。

开车行驶在崔桂线上,满目青山秀水。路的北面,近处是川流不息的蛤蜊河,远处是绵延起伏的群山;

路的南侧,多处层峦叠嶂,林丰树茂。一路走来,青山与绿水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特别是春平侯剑出土的地方,更有一番韵味,坐落在此的国家一级文物出土纪念碑,令人兴奋与回味。

这柄青铜剑的出土,曾一时震动了中国考古界,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鉴定,此剑系战国时赵国“相邦”(即宰相)春平侯监造的合金青铜剑,为国家一级文物。

2

春平侯剑

春平侯剑长21.4厘米,宽3.12厘米,厚0.81厘米,中部隆起,刃部渐薄,呈扁棱形。

手柄处正反面均刻有细如发丝的篆书铭文,正面为:“四年,相邦春平侯,邦左库工师岳身。冶匋沥执齐。”背面为:“大攻(通‘工’)尹肖(通‘赵’)闲。”

按照考古界的说法,此件兵器应称“铍”(pí),是一种装在长木柄上的兵器,用于远距离刺敌,后人依据其监造者的姓名,将其命名为“春平侯剑”。

据考证,该剑为赵悼襄公王四年(公元前241年)制造,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3

春平侯剑

春平侯剑是如何出土的呢?1971年10月20日,庄河公路管理段工人在桂云花梨园屯北山头修路时,于两米多深的夹杂乱石的黑土层中,偶然发现了一条粘满黑土的棒状物,工人董春昌用两手擦掉了上面的黑土,原来竟是一件还没有生锈的兵器。

这时候,大家都围过来议论纷纷,站在一旁的车夫执意要看,拿过去后朝着铁锹把使劲儿砍了几下,意欲试试这把剑有多锋利。

可他哪里知道,这一砍铸成了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埋在地下2200多年完好无损的古剑顷刻剑尖断了。

4

春平侯剑

1972年春,旅大市革委会召开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这引起了庄河公路管理部门的重视,将发现青铜兵器的情况逐级进行上报。

于是,大连有关部门指定旅顺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在大家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宝剑上的一段铭文却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极大关注.。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对这把青铜短剑进行了鉴定,于是便有了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诞生。

出土的春平侯剑,表面无任何锈迹,剑刃依旧锋利,并发出凛凛寒光,这充分证明了战国时期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

同时,也印证了古文献上“强弓劲弩皆出于三晋”的说法。赵国当时属于地理上的三晋,能铸出这样的名剑不足为奇。

春平侯剑出土后,先是珍藏于旅顺博物馆,后转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5

春平侯剑

2200多年前赵国宰相监造的兵器,为何能跑到咱大庄河呢?专家考证,战国时期,庄河归属于燕国。

这柄战国时期监造于今天的山西附近的赵国青铜剑,千里迢迢出现在辽南的庄河大地上,专家认为是秦国在北方击灭韩、赵、魏国后所缴获的赵国战利品,而后将它用于装备秦军。秦军在出征燕国攻取辽东时,意外将剑失落于庄河的山区。

春平侯剑的出土,可见秦军的强大,纵横千万里,触角到处皆为秦地,从而为华夏的统一打下了基础。春平侯剑的出土,可谓秦始皇统一中国、征战东北的一个见证。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战国末期,燕赵两国移民为了躲避秦军而大量迁徙辽东,这件兵器也可能是他们带过来的。不过,这只是推测而已。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战成仁  诵读陈晓慧

点击惠听诵读音频 

庄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海北岸。如今,当被誉为“百川之城”的庄河拥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时候,不知您可曾了解厚重的庄河史前文化。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珍藏着一只6000多年前“出生”在庄河黑岛镇的“玉鸟”。这只从新石器时代“飞”来的“玉鸟”,对于研究史前人类的图腾崇拜及原始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

庄河北吴屯遗址出土的玉鸟
时至今日,也许很多庄河人对此了解得不是甚多。今天,让我们去重温当年发掘“玉鸟”的这一幕,一起去了解其蕴涵的意义。
文物普查发现“新大陆”
那是1981年4月,按照有关部门精神,大连市开始了文物大普查工作。当考古队置身于庄河黑岛镇西阳宫村北部2公里处时,当时在旅顺博物馆工作的刘俊勇和时任黑岛镇文化站站长的韦宝琛发现了一古遗址,这就是后来被引起关注的北吴屯遗址。
庄河北吴屯遗址

北吴屯位于一条狭长的山沟,两山之间是一条横贯村后的高约60米的漫岗,漫岗北部东山脚下有一平坦小台地,当地人称“平摊地”。

庄河北吴屯遗址出土的文物
北吴屯遗址区就在“平摊地”的顶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90米,面积约11700平方米;文化层深度为0.8—1.5米。遗址的表面是耕地,当时地表散布着大量的贝壳,杂有陶器残片和动物骨骼。

左为北吴屯出土的刻划陶人面像,右为筒形罐

专家考证,北吴屯遗址是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迹清晰完整,遗物十分丰富,地层特别明确,有山东半岛和丹东地区的文化特征,对研究庄河地区与山东半岛、丹东地区的古代经济、文化、社会性质及族属渊源关系等,有着很高的价值。当年7月16日,北吴屯遗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7月,被调整为大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由于一些特别原因,北吴屯遗址当时并没有发掘,所以“玉鸟”也就一直藏身于地下,人们难见其芳容。
“玉鸟”终于“破壳而出”
1990年4月,为迎接世界环渤海考古会议的召开,有关部门决定发掘北吴屯遗址。当时参加发掘的人员有辽宁省考古队队长许玉林、考古所工作人员曲枫,旅顺博物馆副馆长苏小华和工作人员王嗣洲,庄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德源和工作人员赵华。

 左为北吴屯遗址出土的侈口罐,右为敛口罐

据介绍,北吴屯遗址分上、下两层文化,即两个文化时期。当时在遗址南断崖处沿地垄方向开方15个,总发掘面积430平方米。北吴屯下层文化遗存共发现房址5座,房址为圆形半地穴式建筑,其中4座直径为4到5米,周边有柱洞,门道较短方向朝南,屋内有石砌方型灶址。

新石器时代北吴屯圆形半地穴式建筑模拟复原图

1990年6月的一天,在发掘另外一座8米见方的房址时,一件奇特的玉器呈现在众人面前,这就是“玉鸟”。当时,现场的工作人员尚未认识到它的价值。这时,省考古队队长许玉林这位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毕业生十分激动:“这可是真正的宝贝啊!”于是,大家把这件珍奇的文物锁在了租住的房东家的柜子,而其它发掘的文物都是随便放在室内。

  

《庄河县志》刊登的北吴屯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照片

“玉鸟”,系岫岩玉,灰白色,鸟首圆而隆起,前端有一对穿圆孔,是鸟的眼睛。羽翅短尖略上翘,尾翼略长而圆尖,底面平。整个造型首大身小,形如雏鸟,长6.3厘米,最高处2.7厘米,最厚处1厘米。专家认定,它是古代部落的图腾崇拜,是该部落首领佩带的,属国家一级文物。

《庄河县志》刊登的庄河“玉鸟”照片

1990年9月20日,国内外参加环渤海会议的考古工作者来到了北吴屯遗址参观。这些考古工作者中,有日本、前苏联、美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考古工作者,共20多人。大家看到“玉鸟”后都感到新奇,一致认定是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物。9月29日,会议结束的第二天,“玉鸟”便被送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珍藏,沉睡地下数千年的“玉鸟”终于重见天日。


李红,网名姹紫嫣红,幼儿教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朗诵、唱歌、旅游等。生活中秉承着“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始终着保持一颗平和、善良的心,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都能给人以快乐与温馨。

陈晓慧,网名秋意,芳华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副总监,大连庄河市红崖语言艺术学会会员。个体经营者,挚爱朗诵,愿做声音的行者,喜欢在文字的意境之美和有声语言的韵律之美中,品读生活之美。

战成仁,酷爱旅游、写作、摄影和赏石等。曾于《人民日报》《农村青年》《知音》等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获大连市、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出版过个人专集《走向耀眼的星座》《走向透明的星座》《心空花语》《蓝色的畅想》和《行吟庄河》






往/期/回/顾

REVIEW

在庄河,有一种长得巴丑的海鲜叫泥溜子

庄河人,你也收到过这样的获奖通知么?

缅怀电影《冰峪沟》主角的原型—吕有吉

END

行吟庄河
行庄河山水 吟红崖风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