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一篇题为“犹忆当年买户口”的随笔,山东某地的一位作者回忆了自己1992年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买了城镇户口。
买完户口后参加工作时,本以为这个城镇户口能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敲门砖”,却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拒绝与漠视,并没有因拥有城镇户口而改变命运。由此,我想起了庄河在1993年的那次买户口热潮。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当年买户口现象不是庄河特色,全国其他地方也都有。我依稀记得,当年庄河乡村的居民有很多人买过庄河城镇户口的,这其中就包括我的弟弟。在一家人慎重的权衡利弊之下,一致决定给我的弟弟买个城镇户口,以求将来的人生之路走得宽阔顺畅。于是乎,爸爸怀揣着6000块钱去到庄河街里的派出所,排队给弟弟买上了一个城镇户口,空挂在庄河市内的某个街道、某个小区。要知道,当时的6000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听爸爸说派出所门口买户口的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家周围屯里的乡亲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城镇户口,过上心目中幻想的美好生活,不惜花血本,不少家庭甚至举债,抢着去缴费给儿女们买户口。大家的想法很淳朴,想通过城镇户口这把“金钥匙”打开孩子们人生之路的锦绣前程。那些日子,亲朋好友们见面后打招呼,第一句话就是:“给孩子买户口了吗?”然而,善良的乡亲们想得太天真了,实际上买城镇户口并不是一条能让人实现梦想的捷径!当年,我的弟弟只有18岁,这个“含金量”蛮高的城镇户口,并没有给我的弟弟在求职以及娶妻生子的路上,带来一丁点预期中的优越和实惠。买完户口之后,弟弟的城镇户口本就静静的躺在那里,勤劳的弟弟只好四处奔波,风里雨里到处打工,全家人只记得花6000元买过一个城镇户口而已。10年后,弟弟结婚了,在这10年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重视度在一天天淡化。
弟弟的两个儿子出生以后,都先后在当地报的农村户口,根本没随弟弟的城镇户口而落户城区。我不知道当年和弟弟同时买城镇户口的那些同龄人,后来都有没有沾到城镇户口的光,真正享受到“户尽其用”的美好……30年前,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差距,在方方面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我的一位农村户口的女同学,和城镇户口的对象低调相处了将近三年的时光。就在公开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家长因女同学是农村户口而百般阻挠,说什么农村户口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就连信誓旦旦说过深爱她的男朋友也在家长的施压下变得摇摆不定。刚强的女同学此刻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分手,后来和另一个有缘的“城镇户口”喜结连理。在周围的亲邻中,农村户口的女孩为了生活更好一点,嫁给城镇户口与自己并不匹配的伴侣也大有人在。城镇户口不但是人们脑海中求职路上的“敲门砖”,竟然也成了婚姻路上的“试金石”。有句俗话,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真是应了这句话。如今,谁要是再拿户口来说事,真是无聊至极,令人贻笑大方。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在逐渐转变,户口问题的桎梏被现代人彻底打破了,城镇户口的优越感早已荡然无存。相比之下,在某种程度上,农村户口如今却成了香饽饽,如果谁想把户口迁到农村的话,比当年排队买城镇户口还要难。
不过我深知,无论世界怎么改变,时空怎么转变,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永远不会改变,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以前的各种巨差,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早已淹没流淌在城乡之间的那条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