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乡村,有一道名带“鬼子”的野味

旅行   2024-10-18 17:01   辽宁  

野味“鬼子姜”

文图/战成仁  诵读/张群

音频合成 /宫兵

点击惠听诵读音频

在家看书、写作累了,便与爱人驱车转转,当行至兴达街道后炮台社区时,一处开着黄色小花的植物拽住了我的眼球。


恰巧一位大妈路过这里,打听后得知这是鬼子姜花。我顿感惊喜,原来鬼子姜的花这么漂亮呀!

说到鬼子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不会陌生。经历过饥荒年的人们,都会记忆犹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可以说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一网打尽,甚至连树皮、草根、苞米骨儿都下过肚,能吃上鬼子姜就更不一般了。

由于当时年龄尚小,对鬼子姜了解的不多。这次偶遇大片的鬼子姜,瞬间激活了我对这种植物的兴趣。回到家里后,我专门查阅了一下有关鬼子姜的资料,更好地了解了一下庄河乡村的这道特别的野味。

鬼子姜

GUIZIJIANG

鬼子姜并不是庄河人给这种植物起的“外号”,全国大多地方都这么叫。鬼子姜的学名叫菊芋,又名洋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而后传入中国。

鬼子姜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煮食、熬粥或腌制咸菜,也可晒制干片。农村住宅附近种植,可兼有美化环境作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

这样的一道美味,何以被冠上“鬼子”字样?一种说法是因为它的外形跟我们平时吃的生姜非常像,因而称其为姜,又因其形状千奇百怪,形态丑陋,鬼鬼祟祟的,所以称其为鬼子姜。


另一种说法,因这种植物当初是德国人占领青岛时带到中国的,当时人们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因而给这种植物起名叫鬼子姜。

至于这些说法是不是成立,有无确凿的根据,我就不得而知了。读者朋友若有详实而科学的根据,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鬼子姜的生命力极强,不仅耐旱,也耐寒,广泛见于庄河的山沟田野,院落墙角。通常,它可以生长到1至3米。

每当秋天到来,鬼子姜花竞相绽放,在秋风里尽情摇曳,成为闪耀在秋光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也仿佛在告诉人们秋天有多美。

鬼子姜的花多为淡黄色,花形就像一朵朵葵花,但比葵花要小得多,欣赏起来很漂亮,也很俏丽,给人一种青春活泼的感觉。喜欢摄影的我,曾多次拍摄过鬼子姜花,但并不知道是鬼子姜开的花。

每一种鲜花,似乎都有花语,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构成了花卉文化的核心。鬼子姜的花语是:不引人注意的可爱和恩惠,默默守护的美德。



我原以为如今的庄河城乡鬼子姜不会有多少了,但驱车四处转了转,发现眼下不少地方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仍有多处小片的鬼子姜,但都是野生的。所以对大家来说,鬼子姜是名副其实的野味。

通常,庄河人大都是将鬼子姜腌制咸菜吃。腌制鬼子姜的方法各不相同,但腌制好的鬼子姜吃起来都是爽脆可口的,是开胃下饭的好菜。

庄河地区的很多中老年人,有的至今仍腌制鬼子姜食用,但对年轻人来说则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有种白给都不要的感觉。

其实,鬼子姜这种野生土长的蔬菜,对人体益处多着呢!上网查阅了一下,鬼子姜具有双向调节血糖、改善人体脂质代谢、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还拥有消炎止痛、利水消肿、健脾益胃、改善神经和明目之功效,成为很多中药的配料。

所以从健康角度讲,我觉得人们不妨常吃点鬼子姜,因为它是真正的绿色健康食品。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侵删)






主播简介

ZHUBOJIANJIE


张群,庄河市退休职工,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尤喜欢文学、运动、诵读等。生活之中,喜欢广交益友。人生的理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享多彩人生!”

作者简介

ZUOZHEJIANJIE 


战成仁,酷爱旅游、写作、摄影和赏石等。曾于《人民日报》《农村青年》《知音》等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获大连市、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出版过个人专集《走向耀眼的星座》《走向透明的星座》《心空花语》《蓝色的畅想》《行吟庄河》和《高昌之路》等。

音频合成

YINPINHECHENG


宫兵, 网名“冰儿公主”,现为大连庄河市红崖语言艺术学会理事、大连庄河市诗词学会理事。生活中喜爱朗诵、摄影、旅游等。秉承“时光匆匆流逝过,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理念,以“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为人生座右铭。






往/期/回/顾

REVIEW

重阳节,陪市委老书记登了三座庄河“宝岛”

庄河重阳节习俗,别忘了吃叉子哟!

59年前,庄河人投下中国首颗空爆原子弹



END

行吟庄河
行庄河山水 吟红崖风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