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境支付,国际前沿观点!

财富   2024-11-08 10:13   北京  

2024年10月24日,“跨境支付交互性和数据传输闭门研讨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金融行业、学术和政策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跨境支付的创新与发展、推进全球数字经济的金融合作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和研讨。研讨会由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联合主办。


图为参会全体嘉宾合影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Swift首席企业官罗斯玛丽•斯通(Rosemary Stone)、Swift中国区总裁杨文分别发表了开幕致辞。


焦捷在发言中介绍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三点倡议:一是期待清华五道口与Swift在跨境支付领域的理论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有更多的深度交流合作;二是倡议中国的跨境支付领域机构与Swift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迎接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中国和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希望中国相关金融机构与Swift加强协同,共同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体验,加强跨境数据的丰富性,并积极探索新型货币形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Swift首席企业官罗斯玛丽•斯通和Swift中国区总裁杨文在会上致辞。Swift此次在北京举办的Sibos 2024金融社群年度会议,汇聚了线上线下来自全球 15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名金融界嘉宾,共叙“未来金融,协同互联”。


会上,与会者围绕跨境支付的未来、数据流动的安全性和监管、以及如何实现跨境支付的互联互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确保跨境支付的交互性至关重要。各方应加强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政策协调,以应对全球支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主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就数字资产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发表看法。他指出,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业务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小额、高频的跨境电商业务领域优势会更加明显。事实上,国外某些稳定币已经因其技术特点及生态建设方面的优势有了实际应用。虽然包括稳定币在内的数字资产在反洗钱等合规领域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对于这类可能成为跨境支付重要方式之一的新技术应用,还是应持开放态度,密切跟踪相关技术迭代及应用创新,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及国际监管规则制定,建立灵活的监管框架,促进国内相关技术发展及应用推广,扬长避短,以技术创新满足市场的新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就数字跨境支付的应用场景及监管发表观点。他强调提高支付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是数字支付的重要优势,同时应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极大地扩大跨境可贸易品的范围,有效提升市场的交易效率。他认为,推动数字支付的普及需要解决跨境支付中的技术障碍和合规挑战,数字应用对货币内涵和货币形态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探讨了大额跨境支付清算发展的相关问题以及新技术、新玩家、新规则的兴起。例如,电子钱包等新玩家的出现逐渐带来新的影响。他同时指出,各国监管机构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技术的变革。他提到Swift进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沙盒测试,也讨论了我国央行参与的多边货币桥,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发挥作用有限,但在大额批发系统跨境交互方面可以有所作为。他指出,近期金砖国家对支付的探索与当年推动欧元区支付一体化的努力相似,表明了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建设与优化的多元化和迫切性。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指出,数字金融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金融包容性,尤其是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交易便利性方面。她提到,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手段,数字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那些未能接触传统银行服务的用户,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有助于共同富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石光讨论了跨境支付的特征和趋势。他指出,Swift是一种中心化的支付报文体系,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特征,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石光认为,政策制定者应关注全球贸易格局和新技术应用对跨境支付体系的影响,提升跨境支付体系的效率和安全性。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洪延青则分析了跨境支付中数据传输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安全性。洪延青首先梳理了中国目前关于跨境数据流动的变化,指出中国的跨境数据管理政策正在向更灵活的方向调整,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圆桌讨论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研究员唐朝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跨境支付体系的影响,并表示准入门槛、服务效率、监管效率等影响跨境支付效率,在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的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他还提到数字资产在跨境支付中的潜力和局限性,认为数字资产促进了基础技术创新,但在稳定性、可扩张性和支付完结性等方面存在局限。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施康评价了当前货币体系和未来支付手段的演变。他指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支付方式,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并倡导建立以SDR货币篮子为基础的全球性定价货币。同时,他呼吁通过国际合作和竞争来保障全球支付体系的稳定与完整。


本次会议是Swift首次与中国高校及智库展开合作、进行研讨,对于中国与Swift等各跨境支付领域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有着重要意义。未来,Swift、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及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将继续携手,深化在跨境支付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为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清华五道口ESG报告服务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详情


随着全球ESG理念被广泛关注,境内外各类机构发布了不少可持续信披相关的标准和准则,为上市企业做好可持续信披提供重要参考的同时,要求各异的规则指引也加大了上市企业的遵循难度。为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ESG研究团队于2023年年底,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企业ESG报告服务。旨在帮助客户企业识别信披缺口,挖掘企业ESG亮点,展示企业ESG绩效,并为企业ESG战略规划提供建议,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更多课程详情,欢迎咨询:
黎老师:lijing@pbcsf.tsinghua.edu.cn






来源|清华五道口

文字|杨粟裕

审核|杨绿原

联系方式|greenfinance@pbcsf.tsinghua.edu.cn;

(010)83021539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enter for Green Finance Research, PBC School of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绿金中心”或“CGFR”)正式成立于2018年底,致力于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工具创新、产研结合与国际合作,是我国成立最早、与国际合作最密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绿色金融研究平台。伴随国家“双碳”战略全面推进,CGFR将全力以赴服务于国家战略、世界发展,在碳中和实现机制与路径、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标准开发、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科技赋能碳中和、转型金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ESG投资研究、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关联关系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支持国家相关部委、金融监管和头部金融机构的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现任中心主任。

绿色金融CGFR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正式成立于2018年底,致力于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工具创新、产研结合与国际合作。业务咨询与合作请联系010-83021240杨老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