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出现这1种情绪,说明该放过自己了

健康   情感   2025-01-08 18:03   浙江  


作者:阿蕊  编辑:阿若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前两天,被一条热搜戳到了痛处:

人为什么,要为轻松的日子而愧疚?

你或许也有过类似的瞬间:

周末看剧刷完视频后,心生愧疚:“我整整浪费了两天时间,什么事情也没做…”

考试结束想要放松两天,感到不安:“别人都在忙着考研考公,我这么快乐是ok的吗?"

当身边人都在努力时,放松带来的便是极强的罪恶感。

今天就来聊聊,让很多人困扰的「享乐羞耻症」

图源:pexels

01

享乐羞耻‍‍
带来了哪些副作用?‍‍‍‍‍‍‍‍‍‍


有人过度透支了自己。
来访者苏叶是一个“不敢摆烂”的人,哪怕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她也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
周六没看专业书籍,她会想象同事充分利用时间,已经赶超了她很多,为此她会悔恨不已:睡前扇自己巴掌。
周末,她都“摁住”想煲剧,逛街的自己,在出租屋里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叶的业绩评比在部门得了第一,受到领导重视。
一切理应越来越好,但有一阵子,苏叶突然发现她拼不动了。
无论如何打鸡血,她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不听使唤,再也不肯往前走了。
那段时间苏叶很焦虑,甚至陷入了抑郁之中。
其实,苏叶的身体一直在发出“疲惫”的信号,周末想要休息的欲望,就是身体在反抗。
但苏叶接收不到,她怪自己太懒,苛责自己意志力太薄弱,直到身体和心理彻底停摆。
很多有享乐羞耻的人,都像苏叶一样对自己特别“狠”,他们很难意识到,
只会冲刺的人,是跑不了马拉松的。 

图源:pexels


有人躺不平,也卷不动。
来访者阿明被工作过度透支后,瞒着家里人提了离职,打算好好给自己放个假。
他定了个山里的民宿,每天睡到自然醒。
日常活动就是看剧打游戏,在院子里撸猫晒太阳。
这是阿明工作五年来,第一次出远门没带电脑,完完全全地放松下来。
前三天他还很享受,可第四天就陷入了愧疚中。
他想发条朋友圈,但担心爸妈看到自己工作日还这么潇洒,觉得不太好。
他又联想到以前的同事们这个点应该在开会,更加坐立不安。
焦虑在阿明心中蔓延开来:
“没有收入了钱还是省着点花吧”、“现在环境不好下份工作怎么办"、“不然明天就把简历改改吧”......
很多人都像阿明一样,稍有满足就会立刻警觉。
似乎总要时刻保持紧绷,以免乐极生悲。
这让人在“躺”和“卷”的天平上来回摇摆。在该玩乐的时候自责,明明是用来放松的时间,心里却更加疲惫。又带着劳累的身心,投入到工作学习中。
玩的不痛快,正事也干不好。
图源:pexels
02

为什么快乐
成为了一种羞耻?


1)执着于做“有用”的事 

中国式教育,主张要上进,得创造价值。

想要快乐,就必须赋予它意义。

比如旅游就必须是增长见识、提升自己,还得多发几条朋友圈。

学乐器和舞蹈是为了考证和比赛,提高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纯粹的爱好、休闲、娱乐、社交等一切能让一个人感觉快乐的事情,只要它不能带来“经济回报”“社会价值”,那都是没用的。

就像苏叶,她小时候很喜欢看漫画,也喜欢临摹里面的角色。

但母亲觉得没用,一年冬天,母亲把她攒几个月零花钱买的漫画书当做柴禾,一把扔进了烧煤炉子。

她当时气蒙了,冲上前质问母亲,但被母亲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玩物丧志,你该收收心好好上学了。”

它慢慢成为了苏叶的自我模式:

每当想做一件事,就会有一个“长辈”劝自己不要做这个没用的事情。

渐渐地自己也好像认同了这些说法:

看漫画、旅行、不以结婚为目标的恋爱、不能成为副业的爱好——都是无用的。

多赚钱、早点结婚、早点买房买车、升职加薪——才是有用的。

正因如此,苏叶像是上了发条的永动机,做着自己并不喜欢,但在外人看来很有用的工作。

图源:pexels

 

2)永远不满意的家长 

就像之前文章里写过的,有的家庭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快乐:

看到孩子高高兴兴,心里就焦虑,忍不住想斥责打压孩子;

看到孩子熬夜学习,就感到安心,觉得这才是最上进的状态。

阿明的家庭便是如此。

妈妈是一位数学老师,从小就对阿明很严苛,希望他考进年级前3。

妈妈从小就给阿明灌输:“你作为老师家的孩子,成绩不好的话很丢脸。”

阿明有次甚至考了年级第一,妈妈却说:

“你不要太得意,第二名只和你差了几分。”

言下之意是“你还没有做到最好,你有什么资格快乐”。

但妈妈的世界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快乐永远是不被允许的。

阿明潜意识就里会觉得,一定要是惨兮兮的、时刻是紧绷的,妈妈才会满意,才不会被抛弃。

图源:pexels

 

3)自我焦虑

玩乐的时候常常焦虑,或许还是因为真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产生了偏差。

我们内心有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也是弗洛伊德口中的超我。

超我使得我们一直在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

“我应该拿到今年的先进个人…”

 “我应该多写几篇稿子…”

 “我应该每天去跑三公里,拥有好身材…”

它促使我们做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在绑架着我们,

在“我是谁”和“我应该成为谁”的落差中产生羞耻感。

一旦我们有所放松、太过快乐,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和愧疚。

03

如何享受快乐‍‍‍‍‍‍‍‍‍‍‍
而不羞耻?‍‍‍‍‍‍‍‍‍‍‍‍‍


首先,接收身体的信号,允许自己“浪费”时间。

休息是一种正当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者提出来这样一个看法:

“停用和重新激活你的目标可以让你保持专注。

从实践的角度看,当面临长期任务,最好要让自己短暂地休息。”


只有休息好了,大脑才会充沛,释放的多巴胺会更好地让你投入到工作中。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ork hard play hard。

咨询师崔庆龙写过:

当我们休息好了回血之后,就会想要获得反馈与乐趣,想要出去采集与狩猎,想要制作装备,学习技能,想要探索新的地图。

这是根植在人类动机系统里的精神设定。

所以不必担心乐极生悲、不用觉得快乐意味着堕落,当有羞耻感的时候,停下来问自己:

当下的我是快乐、放松的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快乐,都不是在浪费时间。

图源:pexels

 

然后,找到「内在动机」。

苏叶用「自我攻击」来维持前进的动力,却发现后继乏力,无法长久。

她心里住着一个暴君:不断命令她,辱骂她,殴打她,久而久之,她变得自卑,敏感,痛苦。

以痛苦为内核的动力,终究无法长久。而是要找到内在动机。

苏叶出于对画画热爱,拿起画笔,这种动力是内在动机。

苏叶为了满足妈妈的期待,努力学习,这种动力是外在动机。

而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内在动机,也就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内在动机让人更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外在的经济价值、社会地位。

多做这些”无用“的事,你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

图源:pexels

最后,用快乐的方法,完成重要的事情。

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在《轻松主义》中提到:

“我们有一种集体错觉,以为过度劳累和精力耗竭是获取成功必须的代价。”

我们总是认为,做成一件事情,一定要伴随着痛苦。

因此,人们习惯性把事情分为重要的事和享乐的事。

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往往会带来恶性循环:

认定重要事项必然是乏味痛苦的,所以我们总是逃避、拖延;

然后,我们对这些逃避行为感到内疚,因而会降低其他愉快体验所带来的乐趣。

但是,为什么不能用更轻松的方法,去得到我们想要的呢?

你可以尝试把令人愉悦的事情重要的事情相结合,例如:

在跑步的时候挑选爱看的剧,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锻炼的目的;


把工作当成升级打怪的过程,给自己设置奖励、获得即时满足;


阅读前创造仪式感,找一个舒服的环境、准备好自己喜欢的饮料。


把人生当成一种追求乐趣的创造性过程。

好心情,才是第一生产力。

你可以在草地打滚,跟大自然贴一整天。


可以玩到大半夜,第二天睡到自然醒。


允许自己偶尔搞砸,偶尔摆烂,尽情放松。


人生不过三万天,祝你玩得尽兴。‍‍‍‍‍

图源:pexels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END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壹点灵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提供在线/门店咨询,已入驻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累计向4500万名用户提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婚姻情感咨询、心理倾诉、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培训等心理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