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草原生长季的结束,气候诡谲而壮观瑰丽的世界第三极又逐渐戴上它神秘的面纱,短暂的夏季不仅意味着高原上动物植物万物霜天竞自由,也给无数国内外的西藏科考队伍撕开了温和一角,让世人得以窥探青藏高原不同于平原地区的人文生态及独特的生境风貌。
但是,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强,青藏高原原始草原生态遭遇了空前的威胁。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出路,董世魁课题组成员近日在青海治多县、西藏班戈县、西藏仲巴县及阿尔金山保护区内4处地区展开了深入的畜牧业转型及草畜平衡现状调查。
此次野外工作中不仅收集了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特色的样方数据和土壤样本,还在这次旅途中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与当地牧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经济状况等情况进行了具体且多方面的立体收集。在本次的野外调研中,研究团队深刻认识到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草畜的和谐共存,与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及可持续性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对当地畜牧业的现有状况及草畜平衡的成效进行实证性系统评估,科研团队期望通过本次的研究活动,为草原保护政策的科学制定,及其有效实施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基础添砖加瓦;以此激励畜牧业朝着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的路径发展,以期达到生态保育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科研团队通过对牧民挨家挨户的走访,以问卷的形式对牧民的草场利用情况、放牧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此外,科研团队还就当地不同放牧类型及经营模式的样地上开展植物、土壤及昆虫动物的数据收集,从而进一步探究放牧转型对草地生态变化的影响机制。
通过此次调研,科研团队发现不同地区根据当地草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推行的政策处理方式。部分地区会通过将部分牧民从生态脆弱区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区,以此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改善牧民的生活条件一石二鸟的目的;也有地区通过实施禁牧、轮牧等措施,通过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投入提升草原质量。
在经济层次方面,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助于调动农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对放牧经济收入的稳定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调研发现部分地区牧民收入仍然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草原绿色可持续的保护发展模式仍是一个关键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通过此次调研 ,董世魁课题组的同学们不仅积累了外业经验,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团队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理念,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崭新的绿色篇章。
图文来源:王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