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护日|“草原之最”大搜罗

文摘   2024-06-21 16:15   北京  

“草原之最”大搜罗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每片草原都是独特的诗篇。它们或湿润柔软、水草丰美,滋养着无数生灵;或干旱坚硬,坚韧地挺立在骄阳之下;或立于高寒之地,静谧而壮美,挑战着生命的极限;还有那最“耐盐”的草原,顽强地生长在盐碱之地,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这些草原,各自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大自然的奥秘与魅力。

  最“湿润”的草地

  通常情况下,草原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降水量较少,土壤和大气处于长时间缺水的状态。而有一种草地不仅不缺水,并且很湿润,这就是沼泽草地,例如四川的若尔盖沼泽草甸、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沼泽草甸等。

  作为我国最湿润的草原类型,沼泽草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温湿和冷湿的气候条件是影响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年平均降水量较大,有利于水分的积累和保持。同时,平坦和低洼的地形条件使水分容易积聚,不易流失,为沼泽草的形成提供支持。植被覆盖也能涵养水源,保持地表水分的稳定,进一步促进了沼泽草地的发育。

  沼泽草地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如芦苇、香蒲、茭笋、水烛等。由于沼泽草地特殊的生态环境,所以往往其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聚集,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最“干旱”的草原

  荒漠草原——草原的“极”,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带上,是地球上最干旱的草地。在我国,荒漠草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京二线以西地区,如内蒙古的阿拉善荒漠草原等。

  荒漠草原分布于干旱区,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其往往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地表水分严重缺乏。荒漠草原的植被类型,跟沙漠地区比较接近,这里为数不多的“牧草”是丛生的灌木和耐旱草本植物,如沙冬青、骆驼刺、白刺、梭梭等,但牧民们依然能善用环境,养殖牲畜,与自然和谐相处。

  “干热”的草原

  我国最“干热”的草原,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元江、澜沧江、怒江及其若干支流所流经的山地峡谷地区,其形成和特性与焚风效应密切相关。当湿润的空气在越过山脉时,因被迫抬升形成降水而失去水分,后又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变得炎热干燥,加剧了河谷地区的干热程度。同时,最“干热”的草原分布区气候炎热而干旱,年降水量小于1000毫米,且集中在雨季、旱季较长,蒸发量一般大于降水量的2-4倍,具有非常明显且特殊的干热河谷气候特征。

  “高寒”的草原

  我国最“高寒”的草原,当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高寒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在这里气候寒冷,太阳辐射强,一年四季没有绝对无霜。较为严酷气候条件使当地形成了以高寒草原为主的植被类型,常见的植物类型有针茅、苔草及杂类草等。那曲高寒草原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而著称,包括雪山、冰川、湖泊、河流等,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

(本文作者系林禹彤,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教授系本文专业顾问)

转载自中国气象报

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发布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相关领域信息及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