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三门:滨海小城“踏浪”数字新时代

时事   2024-10-09 15:39   浙江  


浙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不断探索前行。浙江模式、浙江路径、浙江经验,既是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金名片,更承载着数字经济发展探路先锋的使命。《信息化建设》杂志“数字经济:透过浙江看世界”栏目,旨在通过选取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人物、代表企业、示范区域等,多维度挖掘和展现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特色和经验,供广大读者点评指正、参考借鉴。同时欢迎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实践、有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参与分享,助力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上“共同富裕”!

投稿联系:13588463507;

投稿地址:szjjlhh@126.com

创新、改革、开放是浙江长久以来发展的宝贵积淀。近年来,三大“一号工程”锚定全局,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导向,人工智能、元宇宙、新质生产力等热词不断涌现,全省火力全开,开启“智改数转”的又一新高峰。而滨海小城的数字产业进展如何?

坐落于台州市东北部,临山近海、风光秀丽的滨海小城三门县,便活用自身优势,在海湾拥抱一片“新蓝海”。

1

惊涛

吹响数字化发展号角

“起步较晚、底子薄弱、人才匮乏……这是我们大部分山区县,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章海莉如此说道。

据他介绍,直至 2021 年,三门县数字经济发展仍处于缓步前行状态,数字经济产业较为低端,发展在全省范围内相对落后,主要以电线电缆产业为主,产值占全县数字经济制造业 70% 以上。但受限于工艺简单、生产模式粗放,亟待转型升级改变产业落后局面。

近年来,浙江相继启动新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无不督促滨海小城创新、求变,步入高质量发展队列。为响应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号召,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三门县意识到,将这一片临海资源,转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也未尝不可。

近年来,浙江相继启动新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无不督促滨海小城创新、求变,步入高质量发展队列。为响应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号召,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三门县意识到,将这一片临海资源,转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也未尝不可。

2

拍案

海浪卷来数字生机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数字强省”到“数字强县”,全省地方经济的战略规划可谓一以贯之。但不同于平原县域的数字基因深厚,数字经济想在山区县生根发芽,于三门而言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纵观地理区位,三门县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四方通达,且与长三角经济区接轨。充沛的港口资源,注定了其发展离不开海洋。由此,三门县一方面利用地理优势和港口资源等,积极开展数字产业招引——2023 年全县招引数字经济亿元以上项目 13 个,计划投资额超百亿元。其中不乏汇科新能源、建兴科技、浙江国化等投资十亿元以上,有港口需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工艺升级,基于电线电缆制造的产业基础,大力提升产品科技创新附加值,如蓝梭科技落户三门经济开发区,主攻海底光缆铺设、特种线缆和传输组件制造,专注海洋技术装备制造领域,攻破多项“卡脖子”难题。这便是三门数字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章海莉提到,“从全省来看,我们在发展质量、产业规模、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与周边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但通过近年的全力追赶,三门县收获颇丰,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如他所言,2023 年三门县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11.57 亿元,增速22.36%;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 4.09 亿元,增加值规模较 2022 年几近翻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上企业 27 家,较去年增加 8 家……

三门湾涛声依旧,数字经济波涛正汹涌。

3

潮起

深化数字改造进程

当前,智能化车间、“未来工厂”的评选在浙江如火如荼,三门县也以此为契机,加速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2023 年,全县新增数字化改造企业 60家,建设数字化车间 3家次,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5G 工厂建设,其中,西格迈的减震器车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步入西格迈智能制造车间(下称“西格迈”),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灵活运作,少有的几个操作人员作为终端监控、引导,车间内已基本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值得一提的是,西格迈综合运用 5G、AI 相关技术,构建基于5G 的全连接工厂、精益生产的先进制造方式以及数据驱动的新型管理模型,驱动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通过加持 AI 模型、知识图谱、智能决策模型等,完善企业管理与决策。2023 年,西格迈公司 5G 全连接工厂入选工信部《2023 年 5G 工厂名录》,并实现了自产关键零部件从单一产品向系统集成的拓展。2024年,西格迈公司申报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名单。

同时,针对传统产业改造,三门县融合“腾笼换鸟”方略,使得曾经的低效企业拥有新风貌。位居沿海工业城的浙江圣腾胶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腾胶业”),最初的容积率仅0.61。为提升企业效率,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圣腾胶业将数字化改造作为发展新动能,解决了产品的物料清单分类和配比难问题,通过操控系统智能分装、投放,目前不再需要人工处理;并通过与生产设备连接的自动化采集过程,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采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采集效率。当前,圣腾胶业管理效益已提升约 3%,经济效益提升约 5%。

4

承“数”而上

风正好扬帆

截至今年 8 月,三门县数字经济投资增速已连续 14 个月维持在100% 以上。然而超凡增速的背后,恰恰表明了数字产业基础的相对薄弱。章海莉坦言,当前对三门县数字经济体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欠缺、创新势能不足等方面仍有担忧。因此,将克服短板的决心转化为发展动力,便是三门县数字经济未来奋进的方向。

具体而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力支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三门县严格落实《三门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行动方案》,强化用地、用能、亩均评价等支持力度;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建立重点企业政企协同培育工作机制,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除此之外,三门县民营经济主体繁多,中小微企业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进步也是当地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由经信局牵头,通过“分区推广+专人跟进”,发挥“熟人圈”效应,鼓励相关企业围绕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交流解决,多方共谋形成发展合力。截至今年 8月,全县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已实现 1.0全覆盖,2.0 占比 53%,3.0 占比 15%。随着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推进,三门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多可参观、可学习、可落地样板标杆,为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未来,三门县数字经济还将会有哪些突破?章海莉介绍,以三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为基础,借力发展电子材料的相关产业,亦符合三门县自身的发展思路。

长久以来驰骋于海洋的三门县,终将在数字化浪潮中驶过千帆,找寻到自己的“新大陆”。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信息传媒有限公司;本文刊发于2024年第9期《信息化建设》杂志。)


往期推荐


发展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厉敏访谈

庆幸时代,拥抱数字经济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渊畅谈创业心路

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数字化改革

乘风”数字经济,上虞“破浪”前行

嘉善:数字经济“赶考”路上不停歇

长兴:以数字经济逐长久兴盛

桐乡:以“会”为媒,梧桐乡变凤凰家

滨江:数字经济产业“炼”30年

宁海:逐浪数字经济,潮起“宁”静“海”湾

钱塘潮涌:数字经济再启新征程

数领未来,有礼衢州展新姿

天地双网,传化智联升级物流“钱途”

杭钢:十里钢城绽放“数字”之美

利尔达:新基建的物联网“弄潮儿”

相芯科技:乘势而上,坚守成长

华为:干在实处,有“为”浙江数字经济

浙大网新:价值共生,做数智化转型的赋能者
新华三:引路数字化变革,做“数字中国”的筑基人
山区小城因智而“新”,因转而“昌”
诺力:用软件定义未来
中控信息:价值驱动的数字城市实践者

龙游:争做数字化转型的浙西明珠

开化:“开”钱江之源,“化”数字活力
CityDO集团:用数据运营,谋数字化改革与共同富裕的“棋局”
椒江:“云”涌椒江 向“数”而生
数字化助力“红蜻蜓”展翅向未来
大胜达:“小包装”背后的“大智慧”
从数字浙江到数字中国
数“石”融合 与时俱进——中国巨石的玻纤数字之路
龙泉:“刚”“柔”并寓,县域数字化转型特色之道
丽水莲都:全“数”前行,跨越发展鸿沟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浙江探索与实践(上篇)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浙江探索与实践(下篇)
凌迪科技:打造未来产业中的未来企业
先临三维:创新驱动,深耕场景——与杭同绘、携数共舞,向新向实向未来
青田:聚“元”力,谋未来
常山:因“数”而新,向“智”而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