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常山: 因“数”而新,向“智”而兴

时事   2024-08-27 12:26   浙江  


浙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不断探索前行。浙江模式、浙江路径、浙江经验,既是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金名片,更承载着数字经济发展探路先锋的使命。《信息化建设》杂志“数字经济:透过浙江看世界”栏目,旨在通过选取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人物、代表企业、示范区域等,多维度挖掘和展现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特色和经验,供广大读者点评指正、参考借鉴。同时欢迎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实践、有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参与分享,助力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上“共同富裕”!

投稿联系:13588463507;

投稿地址:szjjlhh@126.com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南宋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时,用轻灵质朴的笔触留下了一首情趣盎然的七言绝句《三衢道中》。古时的三衢,即为现在的常山。这里位于闽浙赣皖四省边际,史称“两浙首站”“浙西第一门户”,于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迄今已有超1800年的历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数字经济,质引未来。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浪潮,常山县把发展数字经济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高位谋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升级行动,在变革重塑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智量”,使数智化成为常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数字赋能,企业添活力

常山现代造纸业起源于2003年,二十年来先后有多家造纸企业落户常山。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哲丰新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从2014年落户常山开始至今,哲丰新材料在这10年,紧紧抓住了信息化发展的契机,在加大产品研发创新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快推进企业发展,成为了常山“一张纸”产业的领军企业。

在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2号线生产车间内,造纸机器设备运转不停,制浆、造纸、复卷……在经过各种自动化智能化工序后,一张洁白的“大纸”出现眼前,它便是格拉辛纸。这种纸属于标签离型纸,不仅防水,而且透明度高,可以透过纸张清楚看到二维码。用这种纸做物流标签的中间层和下层,能够让机器自动识别标签,而且全自动化贴标,极大压缩了快递用工成本,很快成为标签离型纸的主流产品。目前,全国物流标签中的格拉辛纸90%都产自哲丰。

此外,哲丰新材料还通过引进先进的智能加工设备,建立了完整的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生产线,实现无菌包装的进口替代。

哲丰新材料产品线数据中心


哲丰新材料的发展是常山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常山县的制造业先发优势不明显,传统企业占比仍然较重,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对常山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说,传统企业发展得好不好、转型成不成功,直接关系到常山的未来。

为推动传统企业获新生,常山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企业基础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数字化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水泥行业普遍存在着工艺点多、线长、面广,生产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点、隐患点等行业特性。成立于2003年的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敢于在行业内先行先试,先后上线窑磨专家系统、余热发电专家系统、水泥粉磨专家系统等,推动水泥企业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22年上线常山南方智能安全管理平台,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与安全环保全要素相融合,实现了安全环保体系一键式分析、安全环保学习一站式服务、项目工程点对点查验、施工现场可视化直联。正如常山南方水泥负责人所说:“水泥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是一场势在必行的变革,既是安全管理的变革,也是贯穿生产、质量、安全、环保每一环节的智能化变革。”

现如今,在哲丰新材料、常山南方水泥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先行先试作用下,纺织、建材、大健康等其他传统产业企业也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创造力。2023年,全县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较上年增幅超过10%以上,在全省山区26县中位列前茅;运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位列全省排名前20。




数字聚能,产业强动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发展正在不断加速,其不断聚合、释放的能量,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常山是国内重要轴承产业基地。过去10余年来,轴承产业一直面临“低、小、散”的发展瓶颈。2022年,常山开展轴承产业攻坚和“十链百企共生”行动,串起县域产业链实现内循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倍增,加快推进轴承产品高端化、生产工艺智能化、生产流程数字化,实现了轴承产业“二次崛起”。

全球轴承行业巨头瑞典SKF(斯凯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滚动轴承制造企业之一。2017年在常山设立斯凯孚圆锥滚子轴承及圆柱滚子轴承制造基地。基地内,信息化管理数字大屏实时显示着轴承内圈磨生产情况,8条全新的全自动数控磨超连线可以实现每天16小时不间断生产。2024年常山斯凯孚二期项目全面达产后,轴承年产能将突破4000万套,带动整个区域轴承供应链快速发展。斯凯孚(常山生产基地)不仅为当地轴承产业展示了智能化生产的先进性、可及性,还带动了当地轴承锻造、车加工企业的发展,在常山轴承产业链“二次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链主”作用。

从一个重大项目到一个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生态圈,常山轴承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加速形成。

常山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加速构建“基础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将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的全过程。2021年常山县“轴承产业大脑”上榜全省第一批产业大脑。在其引领下,县内轴承车加工企业1000余台设备已完成数字化改造及数据联网。捷姆轴承、恒嘉轴承、赛赛轴承、中精轴承等公司陆续上线了MES系统、数据采集系统、Romaxnexus仿真系统等,实现了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极大地带动了轴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轴承成品生产线150余条,形成小圆锥滚子轴承成品年生产量超1亿套、轴承车件年生产量超1.5亿套的生产能力,2023年轴承行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8.4亿元。

一个“龙头”如同一个支点,引进一家行业龙头,就可能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增长点,在连锁反应中撬动发展,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大和半导体产业园在发展之初以材料为主,链条较短。常山聚焦产业链升级,在半导体装备核心零部件领域进行强链、补链。仅仅5年时间,大和半导体产业园已培育了浙江先导精密机械、浙江富乐德石英科技、浙江先导热电科技等5家高端装备零部件企业,且数智化程度在行业内领先。目前已基本形成集成电路材料、装备、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体系。2023年,“一片芯”产业规上企业30家,全年实现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5%。

大和半导体产业园


数字聚能不仅仅体现在制造业。在农业领域,常山县也全力推动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深度改造和升级,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常山县是浙江省油茶重点产区,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常山油茶产业大脑围绕“产研销”全环节,通过梳理重点需求、核心业务,搭建“1+5+N管理服务架构”,实现全县油茶产业发展一屏速览,有效推动了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蓄能,未来蕴潜力

数字时代,常山正迎来新的“破茧时刻”。

常山紧紧抓住数字化这个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深入践行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持续探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转型之路、变革之道。

立足浙江西大门区位优势,常山提出要加快发展“五个一”(即“一只果、一张纸、一方石、一片芯、一滴油”五大特色产业)产业,聚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常山辨识度的发展成果,以数字化改革纵深发展,助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围绕“五个一”产业,常山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常山县数字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的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县财政每年提供4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健康发展。制定出台《科技创新发展十条政策(试行)》,加快数字技术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常山积极打造标志性的产业大平台、特色产业链,不断放大“拓链兴群”的裂变效应,持续提升产业控制力、资源整合力、数智创新力。加快推进“一只果”包含胡柚和香柚的“双柚”产业,走出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之路;推进油茶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出台“一滴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一张纸”产业,重视特种纸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育强龙头、延链补链、创新驱动、平台提能等多种手段,促进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推进“一片芯”产业,加快培育以先导系、华创铜箔、皮尔轴承等链主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推进“一方石”产业,形成以“石头资源”为依托的采矿业、加工制造业和以“石头文化”为基础的石文化产业。

皮尔轴承生产车间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常山积极抢占新兴和未来产业新赛道,通过数字赋能全面提升“五个一”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2023年完成数字经济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2024年1-6月,全县共有在建数字经济项目18个,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

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常山拿出超常规力度。当前,一系列培育计划已经启动,做强领军企业,完善数字经济“大优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培育机制,计划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到2030年,打造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并培育数字经济单项冠军企业5家以上,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时代考卷,常答常新。今天,我们看见常山因“数”而新,向“智”而兴,也期待明天的常山能够数智赋能、向远而行、质引未来。

 

(作者单位:常山县经信局;本文刊发于2024年第8期《信息化建设》杂志)

往期推荐


发展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厉敏访谈

庆幸时代,拥抱数字经济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渊畅谈创业心路

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数字化改革

乘风”数字经济,上虞“破浪”前行

嘉善:数字经济“赶考”路上不停歇

长兴:以数字经济逐长久兴盛

桐乡:以“会”为媒,梧桐乡变凤凰家

滨江:数字经济产业“炼”30年

宁海:逐浪数字经济,潮起“宁”静“海”湾

钱塘潮涌:数字经济再启新征程

数领未来,有礼衢州展新姿

天地双网,传化智联升级物流“钱途”

杭钢:十里钢城绽放“数字”之美

利尔达:新基建的物联网“弄潮儿”

相芯科技:乘势而上,坚守成长

华为:干在实处,有“为”浙江数字经济

浙大网新:价值共生,做数智化转型的赋能者
新华三:引路数字化变革,做“数字中国”的筑基人
山区小城因智而“新”,因转而“昌”
诺力:用软件定义未来
中控信息:价值驱动的数字城市实践者

龙游:争做数字化转型的浙西明珠

开化:“开”钱江之源,“化”数字活力
CityDO集团:用数据运营,谋数字化改革与共同富裕的“棋局”
椒江:“云”涌椒江 向“数”而生
数字化助力“红蜻蜓”展翅向未来
大胜达:“小包装”背后的“大智慧”
从数字浙江到数字中国
数“石”融合 与时俱进——中国巨石的玻纤数字之路
龙泉:“刚”“柔”并寓,县域数字化转型特色之道
丽水莲都:全“数”前行,跨越发展鸿沟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浙江探索与实践(上篇)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浙江探索与实践(下篇)
凌迪科技:打造未来产业中的未来企业
先临三维:创新驱动,深耕场景——与杭同绘、携数共舞,向新向实向未来
青田:聚“元”力,谋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