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社科院的社会调研,我发现一个秘密: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多半是学霸命 (推荐)

2024-07-01 11:50   云南  

明日直播 一键预约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每年六七月份,高考连着中考,孩子的学习又成了社会上的热议话题。

前几天高考成绩公布,我们办公室李姐的儿子,学理科的,考了620。

考得挺不错的。

但李姐却听老师说,这个分数在山东,报985院校有点悬。

李姐有点失落,同事小a认为没必要,她说:

“现在教育资源都垄断了,普通家庭根本养不出超级学霸。”

随后,她找出社会学家姜以琳的一段采访。

采访揭露,北京顶尖中学的孩子,有一半来自高收入的精英家庭,而这些孩子之后也多被清华北大牛津剑桥这种大学录取。

小a很感慨,真是“精英扎堆进名校,寒门再难出贵子”

但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持反对意见的,你不能只看某一地区的某个现象。

毕竟我认识的人里,有好些工薪家庭的孩子也是妥妥的学霸。

为了说服小a,我找出社科院李中清教授的一份社会调研。

经过数十年的考察,李中清发现: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约有35%~40%的教育精英来自工农家庭,社会上层子女垄断教育的状况被打破。即便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工农家庭学生的比例依然相当稳定,能够保持在1/3到四成之间。”

而这些数据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教育真相——

能够培养出学霸的父母们,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也就是说,孩子的学霸命并非天定,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尤其是做到以下4点的家长,更能托举起孩子的未来。

高质量陪伴下的言传身教

武志红老师,接待过一位企业高管。

这位高管收入不菲,就是孩子不省心,回回考试都倒数。

他每年花在辅导班的钱不下五位数,但孩子就是没长进。

他就向武老师请教,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武老师说: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需求被忽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的心就会越来越冷。

而这种“冷”,并不是显性的,而是一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死气沉沉,包括读书学习。

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起花钱买资源,高质量的陪伴更为重要。

所以,他给了这人一点建议:每天拿出一小时,全身心地陪孩子踢踢球看看书。

当孩子与父母建立亲密联结,他的内心才会生出力量,以此应对枯燥又繁重的学业。

一段时间后,这位高管反馈说,在他的陪伴下,儿子爱看课外书了,作文成绩上来了。

教育界有个说法,养孩子有“钥匙模型”和“种子模型”两种方式。

前者是看见孩子出问题了,再去解决,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把钥匙。

而后者呢,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TA在我们的呵护下生根发芽。

比起“钥匙模型”,“种子模型”养出的孩子,往往更有内驱力和生命力。

但做到这点,却需要家长像园丁一般,耐心地浇水除草,日夜地悉心照看。

除此之外,细节里的言传身教也必不可少。

李希贵校长说:孩子不会成为你希望的样子,他们只会成为你的样子。

放下手机,减少应酬,把人生经验和学习方法传递给孩子,才能令他在学习上后劲满满。

进行书本外的知识面拓展

前几天,重温纪录片《小小少年》,很受启发。

生活在广州的11岁男孩殷然,非常喜欢昆虫。

父母就带他去户外观察昆虫的习性,并做详细的记录。

有人说,这样耽误孩子学习,纯属不务正业。

然而事实却是,孩子因为时常去户外,体格好了,精力充沛了,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

还有北京的陶启泽和张宇晨,酷爱机器人制造。

也是在家长的支持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钻研。

从小学到高中,俩孩子一共发表了10篇科技类文章,数理化水平明显高于同龄人。

更令人欣慰的是,陶启泽和张宇晨都拿到了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其中,张宇晨还被邀去国外的大学,参加编程比赛,进行学术演讲。

一直以来,家长们有两种养育逻辑。

一种是按现代社会标准,把孩子看成一种投资,对他投入时间金钱,也要从他身上索取回报。

另一种是按照人类古老的逻辑,把孩子看成生命的传承,把他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按第一种逻辑,家长会把孩子困在书本里,将他们养成考试机器。

而按第二种逻辑,允许孩子充分体验,多范围涉猎,他们就能博学多识。

日积月累下,这些书本外的碎片化知识,会在某一刻被孩子融会贯通,形成教育上的闭环。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带孩子看看课外书,去博物馆科技馆玩玩,多去观察一下自然界……

把孩子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才能令他们养成真正的“学霸体质”。

提供源源不断的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近几年教育圈的热词。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孩子,拼的就是父母的情绪稳定。

然而,落到现实中,不少父母却很反感这种说法。

大家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扛着赚钱的重担,再被要求没有情绪,简直是强人所难。

试想一下,你每天起早贪黑地上下班、做家务、处理杂七杂八的事。

再让你晚上陪娃写作业3小时,应对他的拖延、粗心、调皮捣蛋。

好不容易熬到期末考试,结果孩子成绩不升反降。

这种情况,恐怕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崩溃。

所以,我不想再给家长们施压,而是分享一点沟通技巧,帮大家顺利化解掉负面情绪。

胡慎之教授在《走出原生家庭》中,就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

孩子考试不理想,不少家长会强忍着怒火,故作轻松地说:

“没事,一次考不好不打紧,再继续努力就好。”
但胡教授认为,这并非情绪稳定的表现,而是为之后的某次爆发埋下了一颗炸雷。

因为根本问题没解决,你的顾虑与担忧也就无从释放,只能在心里越积越多。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步,坦诚地说出自己的不满和关切,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步,和孩子一一分析试卷里的错题,找出丢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三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用具体行动帮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抛开这次考试不谈,和孩子聊聊最近的感受。

“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好吗?”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不舒服吗?”

“关于学习,你是抵触还是接纳,内心是慌张的还是平和的?”

让孩子彻底地打开心扉,找到他“学不好”的根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学会这种有效的“一致性沟通”,最初的那些愤怒与着急便烟消云散了。

更可贵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父母具体且实用的帮助。

这才叫,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摒弃唯成绩论的心灵抚育

博主@徐徐,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接触过不少尖子生。

一次直播中,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我发现,太多好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有孩子告诉我,他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徐徐很痛心,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家长们只看重成绩,而忽略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但这样本末倒置的剧情,却在生活中时刻上演着。

有家长问他,那什么样的孩子,才算真正的学霸。

徐徐说:“所谓学霸,首先要‘霸在强大的内心。

也就是说,学霸不只是学习好,更重要的,是不脆弱,能抗压。

欧洲俚语中,心理医生称为shrink,意思是“收缩”。

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自我太大”。

比如,太敏感、太自卑、太紧张,太在意外界的评价……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对孩子的心灵抚育,关键就在于“收缩”我们的期待与要求。

不要求过高的成绩,过于瞩目的证书,过于耀眼的才艺……

把孩子在学习上紧绷的弦松一松,给他们充足的内心滋养。

毕竟,身心健康,才是一个人学业上最稳固的基石。

写在最后

你有没有过这种疑惑。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同一套教材,为什么教出的孩子千差万别?

有人说,差在天赋和智商。

可明明有很多聪明孩子,最后泯然于众。

有人说,差在家庭背景和资源。

但也有不少有钱人的孩子,不学无术。

其实,教育家冯那斯基早就下过定论——

“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照亮孩子的成长路。

所以,无法为孩子提供顶级的精英教育,无需自责,也不必沮丧。

因为我们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新东方家庭教育

暑期福利来啦~


少儿硬笔书法训练营

暑假惊喜开营!
专为6-12岁的孩子设计
每天解锁新的书法课程
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提升书法技巧
每天更有班班老师一对一点评孩子书法作业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硬笔书法

‍‍在训练营中
我们会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同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本次训练营
连续21天
听课+练习+班班批改作业
原价299
夏日惊喜 3人拼团价:99元/人~


通过下方二维码购买

心光芒心理工作室
为父母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父母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培育孩子的优秀文章,更可以在这里与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孩子的各种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