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初三的孩子了,还不知道好好努力,一点紧迫感都没。你一说,他就嫌烦,说得多了,就和你吵。我就不明白了,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当妈当爸的一天辛辛苦苦工作,啥都不让他操心,不就是想让他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怎么孩子一点都不体谅父母的苦心呢?”她在朋友圈苦恼,而配图中,她的儿子,正翘着二郎腿刷着手机。似乎每一个家庭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但这一切,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懂你三四十岁才明白的道理
他从14岁8个月开始,因为青春期叛逆,对自己的父亲非常排斥,直到30多岁,都没有喊过一声父亲。离家多年,每一封家书上,都不愿给父亲写下一句问候。多年后,他和父亲的相处方式,在他和儿子的身上重新上演。为人父后的麦家,在儿子身上享受了十几年父子深情后,突然某一天,他青春期的儿子,关上了自己的房门。麦家的儿子,和他当年一样,一沟通就发火,一发火就吵架。除了基本生活所需外,和麦家没有任何交流,如果他偶尔提出想进儿子房间,哪怕一步,儿子都会用离家出走作要挟。看到儿子的样子,麦家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对父亲的样子,他才醒悟后悔。他用偶像博尔赫斯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痛苦:“我犯了最深的罪孽,从不感到幸福。”源于对父亲的遗憾,麦家对儿子的叛逆也产生了深深的共情,觉得儿子和当初的自己一样,不是不可救药,只是年龄太小,暂时不懂父母深沉的用心。所幸,最后三个月,父亲的理解和陪伴起了作用,儿子在看到同学都在进步时,突然想通奋起直追,最终如愿收到录取通知。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最大的奢望,是想要十几岁的孩子,践行自己三十几岁才明白的道理。”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你和他谈再多未来都没用,因为他看不到那么远。只有年龄、阅历、认知到了某个阶段,有些道理他才会懂。网上曾有人问:“如果时光能倒流,你最想回到哪个时刻?”有人回答:“希望一觉睡醒,我坐在教室里,窗外小鸟叽叽喳喳,阳光洒进来,老师在讲台上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们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有吃不完的苦’,我打开书,擦掉做梦时留下的哈喇子,坐得笔直,开始认真听课。”父母越是殚精竭虑为孩子好,孩子越觉得你太焦虑,给他压力太大,最终只能在负面状态中彼此消耗。不是命运,也不是天赋
被央媒盛赞的15岁小将陈烨,一举斩获2023年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冠军。镜头前,他感谢爸爸为了教他训练,专门建了一座碗池。听完他的采访,很多人误以为他是神秘的富二代,但真相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在8岁的陈烨表现出对滑板的热爱,并展露出天赋后,爸爸陈玩钦也陪儿子认真“玩”了起来。没有训练场地,就租仓库建碗池训练场;钱不够,就自己动手做。有个细节让人很感动,陈烨从16年开始的所有训练视频,爸爸帮他全部整理整齐收藏在了一起。在爸爸的用心规划和耐心陪伴下,儿子陈烨也不负父亲所望,省队、全运会、亚运会,一路斩获无数荣誉。爸爸陈玩钦谈起自己的“卷”娃经验时,让人意外的是,他觉得儿子如今的成绩,不是自己卷出来的,相反,离不开他给儿子营造的松弛氛围。他说儿子学滑板的过程中,父子俩也会有各种冲突,但他的应对方式,是一直保持耐心、引导、鼓励、赞赏。从孩子的兴趣中,发掘天赋,在孩子展露天赋后,又有足够的勇气破釜沉舟,把孩子的一点天赋放大到极限,不疾不徐,稳扎稳打。哪有天生就优秀的孩子,不过是背后站着一对会教育的父母。金钱不是影响孩子最终成就的唯一因素;更多的,是父母的眼界、格局、认知……2岁认字2000多,小学连续跳级,10岁参加高考……原本是多少普通家庭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结果却在之后的人生,因为父母对他的学业规划出现了问题,没有在最合适的时机,走最适合他的路。大格局的父母,从来都是比孩子站得高、看得远,也稳得住。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父母日日夜夜地点滴引导中成长起来的。10几岁的孩子,可能暂时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但只要父母养育孩子的路线是正确的,就不用担心孩子的未来会出现大的偏差。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曾说:“养育孩子,意味着向一种新的步调妥协。”父母的教育认知,如果不及时更新换代,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那么你对孩子的引导和规划,不但无法成为他的助力,反而会成为影响孩子发展的最大阻力。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站在前方做灯塔,帮他指明方向,而不是站在他的后方,用唠叨和焦虑,给他前进的脚步,压上千斤重担。父母个性养育,孩子恣意生长
《家庭的觉醒》中曾提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实际过程中,会存在几种恐惧心理:因为父母觉得和孩子之间应该有清晰的界限,所以总让孩子必须要听从自己的安排,控制、包办孩子的一切,即使父母的规划不一定适合孩子。在一些特殊时期,或者偶尔遇到困境时,父母把情绪过分扩大,从一点小的负面情绪,上升到孩子人生是否能幸福的命题,导致孩子也变得敏感、脆弱。很多父母因为内心深处不够强大,会有对孩子的愧疚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然后又把这种负面认知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正常价值观。有些父母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因为某方面的短缺曾引起过焦虑,所以他们会把这种恐惧延伸到孩子的身上,让他们原本可以十分丰富的内心,充满局限、失败、恐惧。这些自身无法处理好的恐惧,让我们很多父母,很难做到跳脱到养育之外,站在更广阔的角度,去更理性地为孩子规划出适合他们的成长路径。《次第花开》一书中写道:“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就像孩子,他是和父母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他的身上烙印着你的基因,但他却不是另一个你。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你的成长经历、教育方式、思维习惯等等都要适应他的变化而变化。老大刚上三年级,看到身边好朋友报了英语家教,主动和爸爸陈铭沟通,想要给自己也补习英语,还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原因:“老师有时候讲得太快,我跟不上。”对于老大的诉求,陈铭觉得儿子只是暂时有个别内容听不懂,并不是真的跟不上,于是直接告诉孩子他的决定,暂时不报班。然后给老大当好“后勤部长”,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帮他解决掉。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老大也顺利迈过了这道“坎”,英语成绩再次突飞猛进。而老二,好奇心强,在给他做辅导的时候,陈铭喜欢以启发者的角色,比如讲关于四合院的数学问题,陈铭会和孩子一路聊到《西厢记》,鼓励孩子发散思维,自己解决问题。就像陈铭自己所说:“教育不应该套路化,而应该需要因地制宜,针对孩子量身打造。”都说养娃太难,其中最难的,不是给孩子提供成长必须的物质供给,而是我们要先他们一步成长,给他们眼界更深远、更高格局的养育。父母与孩子,是彼此人生旅程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伙伴。父母在养育中不断修行自我,平等、尊重地靠近孩子,用智慧与力量给孩子以方向,孩子的成长之旅才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精彩。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