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最难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

2024-04-02 11:37   云南  
作者:小树妈妈

来源:小树妈妈(ID: tree2050)

前阵子走亲戚,围观了一场“母女大战”。

表姐家的女儿,今年高一,正是学业繁忙的时候。

虽然老实听着父母安排,按部就班学习着,但肉眼可见的,情绪不怎么高涨。

中午饭桌上,孩子吃饭数米粒,别人跟他说话,孩子也是有一茬没一茬地应着,整个人看着都蔫蔫儿的。

期间表姐眼神提醒好几次,最后实在忍不住,情绪爆发,拍桌子指责:

“一提学习你就鬼抽筋,是给我学的吗?给谁甩脸子看?”

表姐女儿也梗着脖子:“我不是都听你的了,怎么还那么多事儿。”

然后回到房间里,砰的一声,关上房门,剩下我们一堆人面面相觑。

我们只好安慰表姐:“青春期都这样,属倔驴的,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话是这么说,换位思考一下,我又挺能理解孩子的,从早上就开始忙学习,怎么就连口饭都要被催呢?

其实很多家庭爆发矛盾,都不是啥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而是父母和孩子不能互相理解。

父母和孩子站在各自的立场,似乎谁都没有错,谁也不想低头。

一个家,气氛就这样僵持起来,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这种矛盾短期内还看不出什么,时间久了就会让父母孩子彼此关系疏离冷淡。

就像一位作家说的: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亲子关系的裂痕,可能是孩子一生都难以迈过的坎,也是未来成长路上巨大的隐患。

一个和谐的家里

真相可以不唯一

无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只要涉及到沟通相处,想保持和谐稳定,其实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原则:

“真相不唯一。”

比如说同样是孩子成绩退步,原本能考90分,现在只考了80分。

父母会觉得孩子没努力,孩子则觉得题目太难了。

父母要是觉得真相唯一,就得苦口婆心说服孩子,你就是没努力,你得认错。孩子肯定满肚子气。

要是能接受真相不唯一,能理解孩子说得也是事实,那沟通起来就会变成:我知道你努力了,这次题目是有点难,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

这事也就吵不起来了。

细分下来,真相不唯一就是两层意思:

01. 视角不同,则立场不同

第一层就是字面意思,哪怕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也会对同一件事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正视彼此之间的想法有分歧,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02. 道理是道理,情绪是情绪,要分开处理。

就像一家公司里,对某一件事情的处理,大家各持己见,争议不断。

最后经过协商,或者老板拍板决定,选了其中某一种做法。

但私下里大家可能还是各想各的,并且会因为心愿没有达成觉得不太高兴。

很多时候,事情解决了,但不代表情绪就过去了。

尤其是孩子,他们心理调整速度没有那么快,也不太习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掩藏情绪。

哪怕理智上接受了,他们的情绪还处于之前的余波中。

所以在理智和情绪的共同作用下,孩子会产生一种“嘴还硬着,人却老实听话”的割裂状态。

就拿表姐的女儿来说,她知道时间紧,作业多,别人都在吭哧吭哧学。自己不抓紧时间,作业写不完,课业进度上还会落后。

所以哪怕和妈妈吵架了,但网课一到点,孩子还是老实学习去了。

这就是理智上,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学习是一定要做的事”。

但情绪上,他们依然会因为情绪本能抗拒,感到失落、委屈、愤懑。

之前胡可在微博上,也晒过儿子安吉一边哭一边弹钢琴的一段视频。

孩子哭,是因为他的确觉得钢琴很难,挫败感让他控制不住泪腺;

手上动作不停,是因为他知道难也要坚持下去。

其实我们和孩子意见不统一时,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执行下去。

只不过从行为和结果上,我们达成了目的,这就足够了。

没必要让孩子一定要和自己想法高度统一。

也没必要阻碍孩子流露出失望、愤怒等等负面情绪。

如果父母一定要这么干,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产生被冒犯的感觉。

愤怒的情绪一上头,争执就从事情本身,转变了话语权的争夺。

于是两个人越吵越上头,你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觉得你武断专行,演变到最后,就成了相看两生厌。

不管你说什么话,孩子都会反射性地感觉厌烦。

如何帮孩子疏导情绪?

当然,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允许和接纳这么简单。

有些孩子脾气比较轴,想不通的事情,他会一直难受,压根调整不过来,也特别影响做事的效率。

在自己家里,父母能让他甩甩脸子,发发牢骚。

但将来到了社会上,还会有更多他改变不了,还得咬着牙接受的事情。

一个劲儿地闹脾气,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这个时候,教孩子学会转变看问题的方式就非常重要了。

有一次女儿吐槽作业量多的时候,我就给她讲了自己上学时候的一段经历:

上初中那会儿,我有个同桌特别烦人,但每天还得面对他,心情特别烦躁,我觉得自己特别倒霉。

但是后来我转变了下思路,感觉就不一样了。

首先,和一个不喜欢的同桌坐,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起码我可以少跟他说话,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更有利于我成绩提高。

其次,我怎么才能“摆脱”这个同桌?

答案就是好好学习,努力考到前几名,拥有选择座位的优先权,要不然我只能一直烦下去。

但是我一直愁眉苦脸的上学,浪费学习的精力折磨自己,或者听天由命,说不定下次调座位,我还得跟他一起坐,这不就是恶性循环?

多从积极的角度找意义,让不能改变的事情变得体验感更好一点。

尽力把事情做好,从中汲取养分成长,让自己拥有拒绝和改变的力量。

这样一来,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都不会再是消耗,而是一种成长的养分。

当孩子形成这种脑回路,哪怕一开始不尽如人意,他也能把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



心光芒心理工作室
为父母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父母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培育孩子的优秀文章,更可以在这里与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孩子的各种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