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每次家里遇到点什么事,想和丈夫沟通、想让丈夫表态,丈夫总像没听见似的。不仅仅是沉默,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淡漠,慧姐根本就走不进丈夫的内心。慧姐每次要求丈夫敞开心扉时,丈夫不是出门打牌,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以前觉得他这点挺好的,不吵,不争,以为和这样的人结婚,会很幸福。”“现在才发现,我宁愿有个人吵架,也比忍受这种冷暴力要好受。”如果你的伴侣,也像慧姐的丈夫这样,你可能会因此而抓狂、内耗,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他的忽冷忽热,让我失去了在家庭中应有的安全感。”他对我很好,大到买房买车、小到洗衣做饭,基本上不让我操心。可是,结婚以后,一些从前他不曾展示在我面前的部分,开始逐渐显露。他很容易情绪低落,并且只要不开心了,就会和我冷战。我记得刚生孩子那会儿,他看见我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饭,没有通知他;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只是用低落的情绪提醒着我,我让他生气了。我很不习惯这种情绪处理方式,但因为这些年,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我其实是二婚,和前夫离婚,就是因为他从来不跟我沟通。所以以前遇到问题,我就一直跟自己说,多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关系是相互的,我疼他,理解他,改变自己,当然也希望他能同样如此对待我。好在我儿子现在很懂事,没有学着他爸爸那一套,心里有事会说出来,会和妈妈沟通。我现在的丈夫也很好,凡事都有商有量的,绝对不在心里藏事。我有一次起夜,看到他在阳台上,一边抽烟,一边用烟头烫自己。可能是我自私吧,我觉得他这样的压抑也挺危险的,所以尽早离开了。后来因为想在市中心买一套,就把分的那套房子卖掉了。退休以后,他每天都有点不知所措,经常习惯性要备课,却发现自己不需要再上课了。他想让学校返聘他,但学校觉得他年龄大了,带高中太辛苦了,就没同意。没事的时候,我会约几个小姐妹去跳跳舞,打打牌,或者公园里散散步什么的。每当我这样做时,回到家,就会看见老公垮着脸,坐在阳台上生闷气。我也挺想安慰他,开导他的,可是每当我提起这事,他就会大发雷霆:只有儿子打电话来,他才会稍微缓和一些情绪,和儿子说两句。我知道他不是在生我的气,但他一直不面对自己的问题,他就一直这么焦虑下去。上述的经历中,虽然身处不同的环境,但不难看出,故事中的“伴侣们”,似乎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回应,不沟通,不解释、不敞开自己、不表露内在。为什么明明是爱的,却总是在逃避?一位朋友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因为看过一些心理学书籍,她也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可是却控制不住自己:“每当他表现出一些比较强烈的情绪时,我就很想逃跑。不知道说什么,所以只想静一静。”朋友自我剖析,这样的负面体验,来源于她不幸福的童年。她永远都记得自己用娇小的身躯爬上凳子,拿出放在高处的一碗冷稀饭,混合着眼泪吞下去的场景。“所以我现在不喜欢吵架,不喜欢冲突。我更喜欢各自冷静,各自思考自身的问题。”因为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有的人会感到焦虑或者混乱;
而有的人则会像我这位朋友一样,产生“回避”这一防御机制。
“我先一步不重视你,不爱你,这样当你离开时,我就不会觉得痛苦了。”成年后,这样的负面行为模式会形成惯性,在关系里感受到了“不安全感”,“回避”这种防御,就会被激发。生活里,当我们向另一半展露情绪,希望能沟通解决问题,而他们拒绝回应时,这种沉默的背后,潜台词其实是:我想要被爱与关怀。可因为他们的逃避,自己可能永远无法获得与另一个人建立安全型依恋的机会。所以,作为回避型人的伴侣痛苦,而回避本人,其实也在深受心理煎熬。当然,理解了回避型伴侣的痛苦,以及心理机制,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一味地忍耐、放纵。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前提下,或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对方提供一些“帮助”。更好地维护亲密关系的更稳定、家庭的和谐,让自己和伴侣从焦虑与恐慌中解放,在与回避型伴侣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遭遇许多挑战和困惑。这往往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愤怒或失望等情绪。如果我们还想要维护这段关系,疗愈自己的情绪尤为重要。每当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时,试着暂停一下,深呼吸,问问自己:通过这种内省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以及我们对回避型伴侣行为的真实感受。比如,通过冥想、瑜伽或简单的深呼吸,这些练习有助于我们降低紧张感,使情绪得到平复。当情绪稳定时,我们更有可能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去面对与伴侣之间的问题。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可能过于负面时,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虽然伴侣的回避行为让我感到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爱我或不重视我们的关系。他只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情感。”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逐渐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与回避型伴侣相处过程中的情绪挑战。完成了自我的情绪疗愈,我们再看看看,有什么是我们可以为伴侣做的?我们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和对方建立信任:同时,也要尊重伴侣的个人空间,别逼得太紧,让他们有自由分享或者不分享的权利。当他们愿意和我们分享时,我们要学会全神贯注地听,别急着打断或者贬低他们的想法。在与回避型伴侣相处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遭遇迷茫、失落,甚至痛苦。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地找到与伴侣相处的平衡点。但请记住,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你的情绪是值得被尊重和理解的。只要你足够爱自己,不管是坚持还是转身离开,相信你都能拥有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