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她是朋友眼中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名列前茅,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一直就在邻居的羡慕中长大。按照朋友早就规划好的路线,以后女儿走艺考,上个好大学肯定不成问题。先是女儿期中考试失利,朋友也没太当回事,只当她没发挥好,嘱咐她下次好好考。没过多久,老师就给她打电话,说女儿最近上课频频走神,不注意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完成;她忍不住质问女儿,女儿却非常不耐烦,拒绝跟她沟通;到最后她只要一开口,女儿就大发脾气,吼叫着让她出去,还哭着说自己不想上学。医生告知她:女儿的内心一直非常痛苦,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内耗”。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那么懂事上进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更不明白的是,到底是什么让女儿的内心变得千疮百孔,甚至冷漠疏离。朋友的事情让我想起《解放日报》曾报道的,一个叫谭谈的女孩。从小跟着母亲在美国长大的谭谈,回国后就读于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成绩保持在年级前 20 名。她擅长钢琴、歌剧,有上千本的图书阅读量,在同学眼里是完美无缺的好学生。她拒绝再弹钢琴,拒绝去上学、拒绝跟母亲沟通……最后被诊断为抑郁症,不得不休学在家。她痛苦地跟医生倾诉,都是因为母亲,她才变成了这样:她是名校的博士后,踌躇满志却有很多遗憾,我就是她消除遗憾的工具。”很多父母因为焦虑和高期待,不停地试图掌控孩子,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最后整个家庭都处于一种紧绷的氛围中,父母孩子彼此消耗,双双处于痛苦困扰之中。只是琴弦绷得太紧,终有一天会断裂;一颗心若是禁锢得太久,总有一天会失去控制。就像谭谈,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坚不可摧,内心却在漫长的内耗中变得脆弱无比,一戳就会破。据我所知,她从小就被朋友逼着每天弹3个小时钢琴,几乎没什么自己的时间,连周末也要去上好几个补课班。她喜欢画画,喜欢在草纸上画各种美丽的裙子,可是每次朋友看见都要呵斥她不好好学习;过生日时,朋友带她去吃牛排,一边吃一边给她灌输:“妈妈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你一定要懂得珍惜……”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里,我能想象到,一个孩子充满着多少委屈、压力、负罪感。她不是突然抑郁,而是在长年累月的不断消耗中,慢慢走向崩溃的。儿子识字识得慢,上课跟不上、写作业写得磨蹭,又没什么特长,一放学就喜欢踢足球、满院子疯玩……样样都让我想崩溃。后来我才慢慢明白,我过去所有的焦虑,大多没必要,只会让自己和孩子陷入内耗。只有松弛感的家庭氛围,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进而收获健康、充满爱的亲子关系。如何才能打造“松弛感”,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轻松自在的成长氛围呢?结合12年的养娃经验,我觉得最重要是要做到这4点:在儿子小的时候,我会尽量安排好一切,试图让我的教育更“完美”。我会因为他挑食而抓狂,想尽方法逼他吃不爱吃的东西;后来我发现,很多事情即使没按照我的想法来,也并不会影响什么。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焦虑,比如说对于养育孩子的焦虑,说到底是对结果的担忧;但问题是,这种焦虑并不会改变最后结果,还会潜移默化传染给孩子。所以,我开始学会接纳和包容他在成长路上的一切,犯错也好,突如其来的想法也罢,我都会云淡风轻地说声没关系。我想,允许一切事情发生,敢于面对一切问题,哪怕生活“脱轨”也没关系,这恰恰是修炼松弛感的开始。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你越是着急,越是焦虑,成效反而越低。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新闻热搜,一位父亲躺在马路中间哭求民警拘留,原因竟然是女儿做不明白数学题,800减700等于900。而在高赞回答中,一位小学老师一语说出了真相:这么大的孩子不会算这题很正常。就像三年级的孩子不会计算20乘30,是因为他们没学过两位数乘法。为人父母,我们总是怕孩子落后,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区。如果父母非要把自己的生存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那必定会破坏很多孩子自身的节律。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允许孩子慢慢来,愿意给他时间,等他抽枝发芽。像我儿子,虽然刚上小学那会开窍比别人晚一些,但我从来不会给他压力,而是默默地在背后鼓励他、安慰他。结果自从到了六年级,这小子好像突然开窍了一般,成绩突飞猛进。当你把孩子当蜗牛养,接纳孩子的“慢”,孩子也一定会还你一份惊喜。“我的成长,让我相信,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才是我们人生的珍宝。”商业大佬李开复从小就喜欢玩,是家里公认所有孩子里面最调皮的那一个。但父母对他从来不会过于干涉,不想复习功课,看连环画也行;不想上辅导班,去捉鱼也可以。喜欢看《福尔摩斯全集》,母亲就把一整套书买下来送给他。正是这些看起来无用的闲事,让李开复一直对世界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一个松弛幸福的童年,孩子应该有一些时光去做自己喜欢的,不那么功利的事情。比如说花一上午时间无目的地观察蚂蚁,在外面跑跑跳跳,看一些无用的闲书等。让孩子多享受些无用的时光和琐事,他们的心才会被愉悦感塞满,才会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想通了这点后,我不再阻拦儿子踢球,而是炖好了肉等他回家,在他踢完球回来饿得嗷嗷的时候,盛上热腾腾的大米饭。我希望在压力与竞争并存的当下,孩子是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而活的。很多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后,都喜欢围绕着孩子转,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主题。台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的妈妈是位留美硕士,婚后,她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放弃了晋升为教授的机会。她把期待都寄托于茉莉,一旦女儿没达到她的期待,她就会不停地强调自己为家庭作出的牺牲:“为了你我放弃大好前途,你却不争气,如果不是为了你,你以为我愿意吗?”如果父母把重心全部放到孩子身上,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不断地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一个松弛感的家庭,父母是可以把自己经营好,并且享受自己的人生的。在她家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没有谁围着谁转这一说:老公主要负责陪伴,学习让孩子自己负责,她会承担有限的家务。最后剩余的时间都属于自己,比如追追剧让自己放松放松,做点喜欢的事等。你热爱生活,孩子也会过得诗意,你活得丰盈,孩子也会努力绽放。有句话说得好:阻碍孩子成长的,不是贫穷,也不是忙碌,而是家庭中的内耗。在内耗中,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与尊重,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长大后很难成为身心健康的成年人。其实,一个自由的、温馨的、宽松的家庭氛围,就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远比钱珍贵。点个“在看”,愿父母都能放下焦虑,修炼心态,给他们宽容的环境和关爱,让孩子们都能自由快乐地生长。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