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一些小伙伴让青椒老师评估本子写得如何,通过对一些标书的认真评估,发现有一类标书中科学假说的推导过于“简单粗暴”,很容易让人觉得“科学假说好假”。
如果让专家觉得“生硬”、“好假”、“蹭热点”,这个标书多半要凉了。
写标书和写文章不同,有些申请人按照写文章的习惯来撰写标书,那么写文章是什么逻辑呢?
Introduction:“X疾病很棘手;A分子很重要;B分子很重要;C分子很重要”。
Methods:“A实验、B实验、C实验怎么操作”。
Results:“结果1、结果2、结果3、结果4”。
结论:A→B→C参与X疾病的发生发展。
文章的“简单粗暴”应用在标书写作中,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错误”。
西方对于学术结论的认可比较直接,铺垫事实+提供原始数据即可,A杂志不要,低分的B杂志总会要的。
文章≠标书
但是在申请基金时,不是每份标书都能中的,申请基金要“优中选优”,你没人家写得好,你今年就“名落孙山”,你的本子明年还不好好改,明年继续“名落孙山”。所以写本子,一定要尽其所能地写得“漂亮”,不仅格式形式要漂亮,逻辑推导过程也要“漂亮”。
这就要求写个本子不仅要事实清楚,而且要讲一个生动的、丰满的、开脑洞且没有漏洞的科学故事,要重点讲解发现过程中的细节,不仅结果要丰富可信,而且还要把你发现该科学问题的心路历程,“逻辑自洽”地呈现给专家,打动他。
所以一份标书不仅要包含“A→B→C参与X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简单逻辑,而且还要包含“排除法”的推理逻辑。怎么个意思呢?
Circ分子可能包含:Circ1、Circ2、Circ3、Circ4、Circ5;
m6A分子可能包含:m6A1、m6A2、m6A3、m6A4、m6A5;
C通路蛋白可能包含:C通路蛋白1、C通路蛋白2、C通路蛋白3、C通路蛋白4、C通路蛋白5;
那么为何是“Circ②→m6A④→C通路蛋白①”的调控轴,而不是其他“Circ③→m6A②→C通路蛋白②”的调控轴呢?显然在写文章的时候不用过于考虑这个问题,所以这里面就需要你用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预实验来告诉专家,你为何没选其他分子。
这里面我们就要谈到“逻辑排除法”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问题分析的逻辑自洽。“逻辑自洽”是指作者所陈述的原理没有内在矛盾。逻辑具有语言上的可证伪性,因此,通过观察作者在分析过程中所陈述的道理是否存在矛盾,就能判断出其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所以建议大家在写本子的时候要在“A→B→C参与X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逻辑展开时告诉专家你为何要选“A1→B1→C1”,而非“A2→B2→C2”
那么可以这样来用“排除法”,步步为营
A1分子的提出:测序发现的A类分子,那么A1~3在所有A分子中表达上调最显著,但是只有A1的功能实验表型显著;
继续“A1→C1”推导:A1细胞系或者动物组织中,检测发现C通路基因(C1、2、3、4、5)被激活,其中发现A1和C1的GEO数据库或者TCGA数据中表达“正相关”或者“负相关”,且C1是整个通路最上游的调控因子,自然推导出“A1单一靶向→C1”的逻辑;
但是“A1→B1→C1”中的“B1”怎么寻找?这个需要根据文献调研,确定C1的三个调控层次“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蛋白是否磷酸化、泛素化这些调控”“mRNA的调控是核内转录层次还是miR-mRNA的机制”。
然后才能从“C1”分子入手,看一下经典的调控机制,罗列出已报道分子,或者采用“CO-IP”或者“RNA-pulldown”,测出互作的新分子。
这样的故事更有逻辑性与可读性。
总之一个优秀的国自然标书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科学假说是否:独特性、聚焦性、合理性、完整性、证据性和唯一性;
立项依据的形成:是否符合科学演绎法,推导逻辑是否生硬,是否充分;
标书整体的可读性、连贯性、逻辑性、一致性、美观性;
2024年度国自然医学部50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