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
欣逢月光菩萨圣诞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团圆节,有着阖家团圆和吉祥的寓意。
其实,佛教与中秋节也有着很深的渊源。
中秋是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代表着佛菩萨圆满的智慧。
佛陀是智者、觉者,常在讲经说法中用天地万物来比喻生命,其中就有拿月亮来比喻的。
在黑暗中,能够遣除黑暗赐予光明的就是月亮;尤其十五的的明月,寓意消除人生各种烦恼与痛苦,自觉觉他到圆满。
图 | 奈良药师寺月光菩萨铜像
当然,佛教在中秋节对于皎洁圆月的观念跟世俗会有点不同,不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不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是通常以月亮来象征本自清净圆明的佛性,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八所载:
复观此定犹如满月,一切妄想犹若浮云,又此正定如清凉风,能除虚空一切云翳,朗然清净光明照曜,一切有情见皆生喜。如是满月光明庄严,能施有情清凉安乐。如是静虑清凉之风,能除性空妄想云翳。正定满月出现世间大悲光明,能除有情诸烦恼热,使得清净安乐涅槃。
在漆黑的天空中,只有一轮皎月独明,就好像在烦恼大海中,只有清净的佛性是朗然不动的。
心的本性就像满月一样,光遍虚空,无所分别 。
佛教里将月亮比喻我们的本性,它的特点就是清净、圆满、光明、清凉。
有的时候诸佛菩萨或者高僧大德的慈悲也会被比喻成月光,月光是比较柔和的、比较清凉的、比较舒服的。
很多高僧大德的祈祷文、颂词当中也是把高僧大德的智慧和慈悲比喻成月光,来遣除众生的无明和热恼。
月和佛教的不解之缘
月亮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佛陀时代到如今,月亮都是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事物。
借助月的殊胜,来讲法
月在佛教中被用来比喻人的自性,因为自性本来清净圆满,皎洁如明月,一旦自性被迷惑,就犹如月被事物遮盖一样。
《佛说月喻经》是施护法师翻译,其中佛陀就借助月亮的殊胜来讲法。
“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譬明眼人,涉履诸险,离诸疑惧。”
这里指明出家人如何与信众相处,应该具足威仪,保持初发心出家的状态,具足惭愧,不论是身体还是心念都不散乱。
借用月亮来比喻,月亮虽然在空中运行,但不留痕迹,和“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一个道理。出家人也应该是这样,虽然身处世俗去度化众生,但不要被世俗所污染,应该如月亮一般清净无碍。
《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
意思是说: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挂在毕竟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了。如果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现前。
“标月指”是佛教著名的一个词汇。
标,表之意。指,示月之指,称为标月指,即指佛所说之诸法,亦即八万四千法门、五千余卷之经文。
就是说,一个人用手指向月亮,应当看到“手指”指向的“月亮”,而非“手指”本身。
大德用月,
表证悟的境界和作为接机的方便
禅宗以“本来无一物”之境界为上乘,以“万虑皆空”为至德。主张不立文字,不下注脚,亲证实相,方为究竟。认为一切言教无非为示机之方便而设,如以指指月,使人因指而见月。以言教而显示实相,然言教本身并非实相。
《指月录》是禅门重要的著作,此书集录自过去七佛至宋大慧宗杲之禅宗传承法系的言行传略。收录过去七佛、应化圣贤、历代祖师的公案语录。
唐代禅师玄觉大和尚写的《证道歌》中的两句最有气势、最富于深刻的佛理是这样的:“一性融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图 | 泉州洛阳桥“月光菩萨”神像
佛教也经常用月亮
来表达赞美和警示无常
典籍中说:“金乌似箭,玉兔如梭。”
金乌指代的是太阳,玉兔指代的是月亮,通过这两句话来告诉我们,生命无常,如开弓之箭,织机之梭,要精进不放逸。
佛教还用月亮来赞美佛陀,如“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赵朴初为弘一法师题诗,也用月亮来赞美:“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除了象征清净、安乐、自觉的庄严之外,一轮皎月,是照破无明黑暗最圆满的光明,又为烦恼热恼降下无上的清凉。
值此殊胜功德日,愿大家吃素护生,布施供养,广行诸善,累积功德!
祈愿大众领受月光菩萨的照护与加被,发菩提心,入如来家,法界有情,同圆种智!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摩诃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摩诃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摩诃萨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仅作公益分享。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鲁(2022)0000140
点个“ 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