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节”特辑 | 入学100天,周宪院长与新生畅谈——“南雍下午茶”活动顺利举办

文摘   2024-12-08 19:06   江苏  

入学100天

周宪院长与新生畅谈

“南雍下午茶”活动顺利举办


12月3日,在2024级新生进校100天之际,由南京大学新生学院主办的“南雍下午茶”系列活动在鼓楼校区艺术学院图书馆成功举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秉文书院院长周宪教授与秉文书院20位2024级新生展开交流。本次活动作为南京大学第三届“新新节”系列活动之一,由秉文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周围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周围老师代表同学们向周宪院长的出席表达热烈欢迎,并围绕人文学科这一中心主题提出同学们密切关心的问题,周院长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看法。

坚守学科特质

个体具备独特性,整体具有历史性。周院长提出,人文学科是以在真理标准下提出假说并说服他人为实践方法的学科,这一方法要求人文学科的同学们具备个体的独特性,不同观点都因其独特价值而存在,也决定了人文学科具有整体的历史性。


厚植学科自信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兴起,很多声音认为人文学科已经失去价值。对此,周院长用亲身经历证实人文学科不可替代——用AI模型创作小说和文学批评。在实践过程中,AI模型创作的文章具备系统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的同时,也出现高同质化,这一点恰恰说明了人文学科个性化的独特之处和不可或缺。当然,质疑人文学科价值的声音背后,隐藏的是时代对人文学科的新要求。如何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让人文学科因新鲜的血液而澎湃,是每一个人文学科的同学需要思考的深刻问题。

院长鼓励同学们拥抱新科技,既不被质疑的声音动摇初心,更不因泥古守旧而落后于时代


突破学科界限

跨学科学习,多领域融合。学习古典知识,漫溯历史脉络,是人文学科的责任。但同学们也要明白,所有值得学习的古典知识,都是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新技术革命下,古老而传统的人文学科,定要与当代的新鲜血液紧密融合。这一目标要求同学们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不可被学科分割所束缚,通过跨学科学习锤炼本领,让古老的人文学科重现光芒。


通过周院长的分享,同学们收获颇丰,灵感涌动,围绕人文学科何去何从的议题积极提问,踊跃发言。



历史专业的同学就计量史学对历史研究带来的挑战提出疑惑。周院长借助一项趣味研究进行阐述:一位研究者标注众多艺术家的出生地和死亡地,根据数量的增减变化推断艺术中心的演变。历史研究同样是在海量数据中探索规律,但重点并不在于数据本身,而是在于理解和解释,进而得出新的观点。同时,周院长进一步延伸,历史研究与哲学文学等不同,研究者往往是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检索分析得出结论。因此,周院长勉励同学们,多一些思想性,有思想的书写真实的历史。


人文大类的同学对于辩论时常被误解为文字游戏提出问题。曾任南京大学辩论队“总教头”的周院长现身说法。首先,周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其次关于辩论议题和示例的选择很有讲究。周院长以西点军校的入学条件为证,鼓励同学们不局限于校园,避免纯粹的由书本到书本,而是积极走入社会,增强主人翁意识,积累社会服务经验。这不仅有益于从小处动人心、明事理,切实有效地辩论;也有助于同学们成长为新时代的新青年。


此外,同学们就人工智能创作、中国传统美学、当今的哲学学科等话题发表观点、提出困惑,周院长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


在轻松活跃又不失严谨严肃的氛围中,本次活动接近了尾声。周院长嘱托人文学科的同学们多多参与社会,反复深入思考,涉猎不同学科,并将个体生命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相结合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周院长深入浅出的阐述和风趣幽默的分享令人受益匪浅。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愿大家争做新时代的人文学科研究者,争做奋进征程上的南大人。


文编 | 韩雨彤

摄影 | 张乐仪

美编 | 朱嘉蕊

责编 | 秉文书院团学联

南京大学秉文书院
南京大学秉文书院官方认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