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丛谈3.0|第二期“学术规范与学术训练”回顾

文摘   2024-12-26 22:49   江苏  

第二期

“学术规范与学术训练”

回顾

启明丛谈3.0


2024年12月8日15:00,“启明丛谈”本科新生学术基础系列分享会第三季第二期在鼓楼校区新教501教室成功举办。“启明丛谈”由南京大学秉文书院与南京大学学生悦读书社联袂打造,着眼2024级本科新生的实际需求,联动历届朋辈导师在这里围绕读书经验、信息检索、软件使用、资料获取、论文写作等多样主题展开交流,以期激发新生学术兴趣、丰富书院学术文化氛围。

本期“启明丛谈”以“学术规范与学术训练”为主题,由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梓铭、历史学院2022级本科生郭夏婕二位同学依次进行分享,秉文书院2024级本科生吴奕萱同学主持,40余名新生同学参与交流。



来自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的李梓铭“作为方法的学术规范”为题进行讲解。讲座伊始,李梓铭结合清代陈澧《引书法示端溪书院诸生》提出的“雅训”“古今”两点展开论述,指出学术写作面向的是相关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因此需要率先保证共同体的规范而不能写成面向大众的随笔。由此,在脚注的技术规范方面,她分享了现代西方人文学科的两种主流形式(MLA和芝加哥),并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角度切入,详细分析古籍、中文书刊、外文书刊等引用格式。接着,她又以阎若璩《潜邱札记》中的一则材料为例,具体展示引用古典文献的方法以及其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随后,李梓铭借李泽厚先生《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提出“正文与脚注的双重变奏”之理解。她以莫砺锋教授《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一文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脚注的“修辞魅力”(rhetoric appeal),即在脚注对正文的巧妙延伸之外,还可以将脚注和正文论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两相呼应的形式构建起文本叙述的大厦。同时,她也提醒同学们警惕引用材料时的学术不端行为

在论文写作的具体建议方面,李梓铭建议大家将引文区分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两种,并在具体使用时有所取舍,“断不以争多尚博为胜”(钱穆语);此外,她也向同学们推荐了“顺藤摸瓜”的方法,借由文献间联系,寻找一手文献或富有价值的二手文献。在此过程中,她也举出了一系列反面教材,带领现场同学尝试分析其中的疏漏之处及致误缘由,进而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体会到遵守学术规范的必要性。

最后,李梓铭指出脚注等形式规范固然重要,但是“学术论著关键还是在于论述本身的原创性”(余英时语),大家更应重视实质规范——不仅是记录材料,还生成了人们理解文本的方式。她借前辈学者引用的一则真实趣事来说明这一观点:一群牛津大学的老教授在看巨星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出演的电影,突然对其中的一句台词击节称赏,原来鲍嘉对人说“把正文给我,别管脚注!”(Give me the text, forget about the footnotes!)



第二位主讲人是22级历史学院本科生郭夏婕,她的分享以《在历史学中“living philologically(语文学式的生活)”——兼论对勘的魅力与多语种史料的运用》为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问题意识:“Philology”可以从最基本的语词开始;二、跨文化的误读:如何用语文学的方法破解那些广为流传的“错误;三、“文本杂耍家”:如何通过对勘解决文本中读不懂的句子;四、番外篇:语文学的新“工作台”——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

在第一部分,郭夏婕以具体的问题进行引入,通过审音勘同与平行文本互证的方法,带领同学们走入一段针对未知西夏文词汇的具体破解过程,以及对西夏文文献题名的修正厘清过程。她为同学们介绍了西夏文字检索工具“古今文字集成”网站、汉语音韵学相关的检索工具与检索方法、莱比锡标注法与针对文本的语法标注方法、西夏文文献检索与现行各类西夏文文献目录阅读方式与使用方法,并强调了IPA作为学习音韵学、中国古代史边疆民族方向、历史比较语言学等等学科的基础工具的重要性。随后,郭夏婕抛出了一个有趣的小问题:“我们是如何得知西夏文作为一门死语言的发音的?”在类比、迁移汉语音韵学的知识之上,郭夏婕为同学们展示了可辅助进行西夏文音系学构拟的拟音材料门类,并提出了“摆脱背景书(Background Books)”的倡议。

第二部分,郭夏婕首先通过藏文诗歌原文解读与各家译文对照的方式,为大家层层分析仓央嘉措“情歌”中的“མ་སྐྱེས་ཨ་མའི་”(玛吉阿米)在“道歌”文化传统之下,其本义更加可能是什么。其次郭夏婕以西夏文所记载西夏国号,其究竟翻译为白“高”大夏国还是白“上”大夏国更合适为线索,为同学们对比了现代常用的的罗盘方位(cardinal direction)与实际嘉绒语田野调查当中发现的各类方位参考系,同时介绍了数字人文工具Minimum Spanning Tree和 NeighborNet。郭夏婕在第二部分的最后提示同学们:要想破除那些流行的跨文化误读,语文学的方法只是最基础的抓手,背后还需要研究者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比较的视野。 

第三部分,郭夏婕首先谈及何谓“文本杂耍家”,其次通过展示藏文、西夏文、汉文三版本对读《大乘要道密集·拙火五相八德》,以对勘为抓手,解读汉文本当中令人费解的“自功德者,不光也”一句:“自”讹自“日功德”的日,而西夏文的“光”字与“他”字在字形上极其接近,容易产生传抄、翻译错误,因此也可以推断出该处讹误只可能出现在从西夏文译进汉文的过程当中,从而可以判断出《拙火五相八德》的文本传译脉络是藏文到西夏译本,再到汉译本。在以吕澂对《般若圆集要义》做汉藏对勘的示例当中,郭夏婕为大家介绍了基本的佛教文献版本调研工具如哥伦比亚大学佛教研究中心的The Buddhist Canons Research Database、维也纳大学ISTB的Resources for Kanjur and Tanjur Studies - བཀའ་བསྟན་རིག་པའི་མཐུན་སྦྱོར།、波士顿的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 Center等,鼓励大家以“玩耍”的心态多动手尝试,自己探索数据库,或许在“玩耍的过程中”就会有意外的惊喜发现

在第四部分“番外篇”,郭夏婕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将数字人文技术应用在语文学的研究中,并举例了在技术处理环节,如语料库搭建、手稿残卷缀合、OCR与HRR技术、Unicode、TEI等等技术的具体应用。郭夏婕以一句印地语作结:“放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鼓励同学们在艰涩的语文学训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求知欲



本次活动中,两位同学带来的分享提供了关于学术规范、阅读方法的指引,帮助同学们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最后,再次感谢同学们对于“启明丛谈”系列分享会第二期的喜爱与支持,期待下期再见



文编 | 李心怡 丁玥涵 安晓璇

摄影 | 苏航

美编 | 朱嘉蕊

责编 | 秉文书院

南京大学秉文书院
南京大学秉文书院官方认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