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在堂 | 东汇三村大门朝西探秘

文摘   2024-11-06 14:46   江苏  

东汇三村大门朝西探秘
樊川  孙在堂

作者孙在堂先生:丁沟中学1966届校友,江都区樊川镇人,经济师,致力于樊川镇历史文化研究。参与编写《小小樊汊赛扬州》《樊川历史文化》《樊川乡村建设》等,独自编写《东汇老稿》《东汇文史札记》等。

文革期间,我闻东汇公社有三处村庄大门朝西,即西顾家垛、小窦庄和陈家荡中荡。还有两处大门朝西的是经商的缘故,东汇集镇部分店铺和前杨村西头(新桥组大巷,樊川至东汇陆路交通要道杨村大桥北)。

顾家垛,是个古老的村庄。相传“垛”是由“墩”避讳而来。南宋末年(1190-1194),宋光宗名叫赵惇。为避皇帝讳,“墩”改为“垛”。此后,开发下河地区的生民聚居地,相当一部分都称“垛”。如樊南有时家垛,武和有丁家垛,汉留有郭家垛、席家垛等。在明隆庆(公元1572年)《高邮州志》地图中有顾家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一步调查了解,方知大门朝西是昔日阴阳先生所为。清朝初中期,下河地区三年就有二年水灾。农民惧怕“开坝”,每遇洪灾,皆心惊肉跳。特别是夏秋之交的洪灾季节,一遇西风,风高浪急,很容易冲决运河堤防。光绪年间韦柏森所著《秦邮竹枝词》有一首极为形象:

低田万顷运河东,早稻才黄六月中。
报有来源湖长水,乡民日日怕西风。

还有高邮公田张庄张曾勤先生的竹枝词“风从西来万户愁,河员避险泛轻舟”,也生动地反映当时农民惧怕洪灾的心态。

为防洪灾,下河农民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挑土将庄基垫高,使房屋庄基高于平地三尺以上。二是,秋熟水稻选育早熟品种,在秋汛未到之前就收割登场。史册有载的叫“魏公稻”,我们当地有“三十子”、“秋前五”等优良早熟品种。三是,请天老爷帮忙,施行有关迷信活动,获得心灵安慰。大门朝西,即祈求用家神菩萨,镇住西来之水,渴望西来之水分流别处。

“沉舟侧畔千帆过”。昔日的作为,如今已成笑谈。大门朝西已成历史,下河地区的洪水早已被驯服。如今,入江水道和江都引江抽水站等大型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建设,将里下河地区建成了旱涝保收的粮仓。

丁中广祥听文化
以声音之美,传文化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