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2:00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新时代·新深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博士研创沙龙系列活动(第一场)”,本次活动由南艺美术与书法学院主办,美术与书法学院书法系承办,主题为“书法专博的教与学”。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校外嘉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天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梦霞,校内嘉宾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惇,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彤,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金丹,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元堂。此外,研究生处副处长施煜庭教授、韩晓老师,以及书法系全体教师,连同首届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的书法专业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还有来自美术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共计近20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美术与书法学院副院长刘春主持。会议伊始,刘春副院长介绍了近年来研究生人才培养最新趋势与发展动向,指出当前培养体系中面临的实质性问题。试图搭建沙龙这一自由开放、多元交互的平台,为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开拓新的视野、探索好的路径。沙龙将作为一个知识与智慧的交汇点,不仅聚焦于专博培养的“教与学”的问题,更着眼于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构建。本次沙龙活动,与会者聚焦于“教与学”的深层次议题,展开了富有学术深度与专业广度的讨论。专博学生代表率先提问,将探讨引向“专博毕业论文选题是否与技法相关”这一话提。黄惇教授阐述了技艺与理论并重、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技道合一”,可有侧重,但两者不可偏废。韩天雍、蔡梦霞教授则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引导,深入挖掘技法背后的哲学意蕴与文化逻辑,从而实现从技艺层面到“道”的层面之跨越,彰显了书法艺术的深度与广度。在探讨“中国思维”与书法教育的关系时,金丹教授与韩天雍教授达成共识,强调书法教育应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学术体系,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文化自信的基石。针对书法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平衡问题,黄惇教授主张个性的自然流露与发展,韩天雍教授则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成长,蔡梦霞教授则勉励学生持之以恒,不断探索艺术真谛,体现了对艺术创作个性的尊重与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在专博的“诗书画印”传统艺术修养的讨论中,黄惇教授引经据典,借潘天寿先生之言论,强调了这一综合性修养在培养全面艺术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刘元堂教授则进一步倡导继承与发扬南京艺术学院的传统文脉,为书法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实践路径。在书法专博科研探究意识的议题上,金丹教授指出,书法博士不能当“写字匠”,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个人全面发展。韩天雍教授以其自身研究经历为范例,鼓励学术创新与突破,刘春副院长就书法主题创作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作选题,以及课程如何与专题研究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等维度,提出了深入见解。(美术与书法学院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金丹)(美术与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元堂)此外,研究生处副处长施煜庭提出了书法专博人才培养方案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客观问题,请诸位教授答疑解惑。黄惇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改革建议,包括完善答辩制度、开设跨学科“大课”以拓宽学生视野等,为书法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路径。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李彤教授作出了回应,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书法教育的灵魂,它不仅是学生艺术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石,更是塑造学生“独立人格”的关键。他还强调,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既渊且博”的学识引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探索欲望,使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不仅学会技艺,更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出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书法人才。在探索书法专博人才培养模式的议题上,美术与书法学院秉承南艺“闳约深美”的校训,立足于学术前沿,致力于培养出既深谙书法传统之精髓,又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艺术精英。此举不仅是对书法教育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拓展,更是对“专博相济,道艺并进”教育理想的生动实践。(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