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常志刚:访简城漫记

文摘   2024-10-14 18:00   河南  




访简城漫记

常志刚


前些年,我就看到了简城古村的一些宣传信息。它是漯河市的古村落之一,古村里有一座古楼,属于古建筑。近日,查看地图,简城古村位于漯河市舞阳县、许昌市襄城县和平顶山市叶县的三市三县交界处,也就是漯河市的最西北角,而且东北南三面环水,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都非常独特。所以,探访简城古村的意愿久矣。
国庆节假期第六天,上午9点40分,我们从淞江小区出发。据我查看的路线,应该是沿着淞江路、郾襄路(325省道)一直向西的。但是,过了十五里店后,导航让我们左转过沙河,拐到了329国道上,然后一直向西进入舞阳县的莲花镇。过了泥河不远,就进入了约20公里的道路维修路段,车速不得不慢下来。我心想,估计是这导航没有看到这边修路的情况,把我们带到了“歧途”上,心里陡然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上当”感觉。直到北舞渡镇东边,才算进入好路,恰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情即刻好转。
穿过北舞渡镇向西,途径贾湖遗址路段,道路两侧停满了车辆,他们都是观看贾湖遗址的人们。因为我们已经看过贾湖遗址,所以我们没有停下来,继续前行。随后,便是穿行在七拐八折的乡间小路。虽是乡间小路,但也不算很窄,有七米左右吧,而且都是混凝土硬化路,路面相当的平坦,所以一路畅通。不同路段的各类树木,都已经是成年树了,枝叶茂密,假如是大晴天,它们一定会给路人们遮阳蔽日、浓荫护身的。况且现在是金秋十月,自然是秋高气爽,十分惬意,令人心情舒畅、欢心愉悦。

道路两侧都是广阔的田野,大部分的秋作物已经收完,从一些田间道路上堆放的秸秆看,这里大部分土地应该种的是花生。黄沙土地已经犁好耙好,平平整整,等着寒露节气之后开耧耩地种麦。也有不少的高粱地,还没有收割,那重红色的高粱穗尽管多数低着头,但也有尺八子那么高,整整齐齐地盘卧在由青黄相间的高粱杆排列组合成的一米多高的“墩子”上,让人们充满了丰收的期待,收获的喜悦。特别是伴随着微微秋风,时而是玉米的甜香,时而是花生的浓香,时而是高粱的纯香,时而是黄土的泥香······
11点许,我们终于来到简城古村西南的沙河岸边。两岸水草茂盛,一派秀水好风光,空气清新宜人。往下看,有一座用铁船搭建的浮桥,刚好有一辆大三轮车从对面开过来。看得出来,大三轮车装的是重型的物品,在浮桥上很吃力地行驶。我不禁为它捏一把汗,等到它艰难地爬上岸,我才舒舒坦坦地松了一口气。大三轮车的顺利通行,也正好验证了浮桥可以通行一定载重量的车辆。
浮桥的右边有七八位垂钓者一字排开,他们对浮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们不理不睬,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投入碧水上的渔浮,专心致志地享受着垂钓的恬静和秀美的风景,很似“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智者,优哉游哉。
距离浮桥左边六七十米处,正在建造一座跨越两岸河堤的满河大桥,大约有150米长。我想,这一定是为简城古村的人们和来往简城古村的人们专门建造的。看看桥梁的工程量,估计明年上半年就可以顺利通车了。到那时,这里的浮桥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人们通过新建的大桥,就可以更加顺畅、安全、自由、轻松地来往于沙河两岸了,也必将会给简城古村带来更多的游客、更大的利益、更丰富的物资、更便捷的生活、更长远的幸福。
我们小心翼翼地开车上浮桥,浮桥左侧坡地上竖着一个牌子:经过浮桥的车辆每次5元。过了浮桥,我正在想咋没有收费的,是不是也像高速公路那样,国庆假期免费通行?爬上河坡,左转向上,刚到稍微平坦的河堤上,对面横着一根细细的缆绳,左侧一个不大的方形铁皮板房,从里面走出来一位女村民。哦,原来“收费站”在这里。
扫码后,我们问她:这儿是简城吗?她说是的。我们问她怎么走。她说,下河堤就能看到大牌子,往东去的大街就是。离开“收费站”,我们就看到了用灰砖垒成的仿古样式的大牌子,上面写着“简城传统文化村”。我们右转向东,的确是一条东西大街。
因为时近中午,大街上没有什么人。我们只好试探性的慢慢地往前走。走了二三十米,左侧路边有一所坐北朝南的一层仿古瓦房,看着像是五大间六小间,两个门,门上面分别挂着“大圣殿”“关帝庙”。再前行二三十米,有一条南北巷道,我转头看到巷道尽头矗立着一座古楼,立马认出来就是那座“望京楼”。
我们步行过去,走了五六十米,迎面过来一位村民,我们年纪差不多,六十多岁吧。我赶紧和他打招呼,老哥好,这儿就是那个古楼?老哥笑盈盈问道:你们回来了?我顿觉无比亲切温暖,像是他的亲人一样。我随即给他让烟,随便问他一些情况。他似乎很抱歉地说,有些事儿我也说不上来,孙亚东知道的多,他是咱县里文化馆特聘的研究人员。虽然我没有从老哥那里了解更多想知道的情况,但依然非常感谢他地亲切和热情。

再往前走二十多米,就到了古楼跟前。我们正要接近古楼时,路东一家大门里蹒跚着走出一位七八十岁的老爷子。他问我们:你们是哪儿来的,干啥的?我们忙答道:我们是郾城的,来看这高楼的。对话期间,我抬头看到他家大门门额上的四个字:简城春秋。看看中,可不能拍照,不能上去。老爷子几乎是不容置疑地给我们下了一道“禁令”。尽管心里不爽,但我们还是随即答道:中,中。同时,我再次抬头看看“简城春秋”四个字,心里直嘀咕,莫非这位老爷子与这座古楼有关系?
我们在古楼的东面、南面转着看看。一块石碑上有一些简单的介绍:古楼是孙永信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成的,高楼坐北朝南,四层,高15米,面阔三间,门额上书“花萼相辉”。抬头望,屋顶为硬山顶,覆盖黑瓦,正脊和垂脊上各有神兽蹲踞。墙体基座为长条方石垒成,上方为青砖所砌,每层墙上开有小窗。高楼正前有17级石阶,拾阶而上才可到达圆券门,进入楼内。石券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草图案,两端分别刻着威武的门神。虽然,这座古楼建成至今已接近300年了,古楼依然巍峨高耸、傲视八方。
之后,我们再次来到老爷子门口,我敬他一支香烟,我们攀谈起来。他说,这楼本来是孙永信建的,后来他们到外地发财去了。解放后,分给俺家了。俺弟兄四个,加上老人,一大家子都住在这里。现在,时不时还有俺家的人住进去。所以,不叫你们照相。
谈话间,我询问老爷子贵庚,他反问我说,你看着我多大了?我再次端详一番,估摸着说,七十多岁?八十七了。老爷子提高嗓门,那气势,那底气,那自信,根本不像是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后,我们还想通过老爷子了解更多的信息。老爷子却说,那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听得出来,老爷子不想再说了。此时,老天也在催促我们,开始稀稀疏疏地撒落着雨滴。再看看时间,也已经中午了。我们不愿耽误老爷子吃饭,也只好悻悻地告辞老爷子。
返回时,再次遇到来时的那位“老哥”和他的老伴儿。他俩从路东的家里出来,见到我们往回走,他依然是那么亲切和热情:别走了,在这儿吃吧。我们忙说,谢谢,不了。我们边走边聊,原来他们有两个孩子,盖了两所房子。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两个院子就他老两口。我问他们这里人均多少耕地,他说半亩左右。再问种的秋作物。他们说,俺这儿基本都是种的花生。收益怎么样?大约一亩地两三千块吧,比包谷、豆子要好一些。看得出来,他们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满足和满意的。
辞别了老哥,我们沿着东西大街往东边走。拐了几拐,我们来到村子的东北方向,前面又是一条河——北汝河。河宽约七八十米,对岸河坡碧绿掩映,宛如一道绿色屏障,护卫着一河碧波,清澈透亮,令人心旷神怡、清新无限。河面上又是一座浮桥,刚好从对岸走过来一位村民,也是优哉游哉、怡然自乐。我们等村民过浮桥的时间,忍不住拿出手机拍摄了这难得的风景。待村民过了浮桥,走上河坡后,我们才缓缓地启动车子,慢悠悠地上了浮桥。
真没有想到,今天我们在简城古村竟然能两次走在两座浮桥上,第一次还真有些胆怯和担心,第二次则完全是坦然、轻松、平静、悠闲和自信。
我忽然想到,简城的人们从古至今、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或许他们每天不止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地反反复复地来往于村里与外界,那肯定不是我们这样的轻松愉悦吧。
于是,我忽然想到人生的很多事情,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观点。这都是非常自然,非常客观的,没必要期待所有人都和我们一样对待,更没有必要自以为是地斤斤计较。


 


  常志刚,号品道山人,系漯河市网络文学学会会员。1982年许昌师专中文系毕业,从教10多年,1995年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至今。少年时代即喜诗文书画印。已创作诗词1000余首,发表百余首,著文200余篇,发表20余篇。



往期精彩回顾







【散文】常志刚:鸡蛋面和羊肉饺子

  【散文】常志刚:感恩盛文宗老师

  【小小说】常志刚:车辙雨

  【散文】常志刚:又是麦收时节

  【小说】常志刚:一秒

  【文坛快讯】  “赋能乡村振兴 书写山乡巨变”——2024年全省基层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在漯河举行
  【文坛快讯】 “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征稿启事

【文坛快讯】漯河市作家协会“文润沙澧助三城”新时代文学作品征集通知

【文坛快讯】市文联领导到市作协进行工作调研

郑重声明凡在《漯河文学》(含微信平台)以及《“大槐树”文学副刊》刊发的文字,鼓励原创,文责自负版权均为《漯河文学》及其微信平台和《大槐树文学副刊》及其微信平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发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法律顾问:河南汇恒律师事务所   王晓军律师。



漯河文学   |   漯河人读漯河文学


 《漯河文学》微信公众平台

由漯河市作家协会《漯河文学》编辑部主办

倾力打造有地区影响力的原创文学品牌

坚持为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名誉主编南豫见
主      编:孟焕军
副  主 编:赵子萱
编   委
南豫见  孟焕军  赵子萱
吕刚要  陈洪涛  薛文君
王艳丽  崔红学 周金生
 魏军涛
本期责编:吕刚要
本期校对:崔红学

投稿须知(不按照要求的投稿一律无视)

   1、稿件内容具体、充实健康、积极向上、感情真挚。

    2、作品必须是原创新作,体裁不限,不得一稿两投。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最后注明微信(文稿采用后便于联系),以正文加附件形式。

    4、本刊有权使用所投稿件在本刊所属纸质刊物、网络新媒体以及其他平台上进行刊发。

    5、投稿邮箱:

    (1)lhwenxue@sina.com

    (2) lhwxxzj@163.com(本地作品投此信箱)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漯河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