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62)刚刚成立的易俗社在鲁迅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自然受到了鲁迅的关注

文化   2024-11-30 09:30   陕西  









编者按:适逢鲁迅长安行一百周年之际,本报连载王鹏程教授的《1924鲁迅长安行》。该书穿越百年时空,聚焦鲁迅人生轨迹里唯一一次西北之行,透过日常生活、旅途行踪和阅市交游等,在鲁迅的行迹和视线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民国长安,也让我们有幸与鲁迅在长安相见。

1924年7—8月,时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的傅铜有感于陕西交通不便、文化闭塞,遂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与陕西省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桐龄、李顺卿,南开大学教授李济、蒋廷黻,前北京大学理科学长夏元瑮,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法国大学法学博士王凤仪等十几位学者名流前来西安讲学。他们以民国暑期学校最“豪华”的师资阵容,为三秦大地输入新思想、新学术与新方法,可谓规模空前的文化盛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学术史与文化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一页。



比如,刘安国说,鲁迅的讲课“使得我不能不每课必听,每听必终……”李瘦枝说:“由于鲁迅先生的讲演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特别是他在讲演中的那种昂扬的战斗精神,感染力很强,不多几天礼堂上即座无虚席,及至讲唐宋以后,就有不少人争不到座位站着听了。”鲁迅“那种昂扬的战斗精神”,结合李瘦枝写作时代的特殊氛围,未必可信,但其他内容应该是确凿的。鲁迅在讲演的结束语中说:“我讲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在今天此刻就算终结了。在此两星期中,匆匆地只讲了一个大概,挂一漏万,固然在所不免,加以我的知识如此之少,讲话如此之拙,而天气又如此之热,而诸位有许多还始终来听完我的讲,这是我所非常之抱歉而且感谢的。”由此可见,鲁迅的讲演还是很吸引听讲学员的。套用陈漱渝的话,鲁迅西安讲学的成效也“不能低估”,而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第二十四章

“实属难能可贵”:

鲁迅与易俗社
1912年8月,鲁迅被教育部任命为佥事并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要负责文化、美术、音乐、演剧等方面的工作。此时刚刚成立的易俗社在鲁迅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自然受到了鲁迅的关注。
孙伏园回忆说:“陕西易俗社是以一种新型的剧团出现于西北戏曲界,以其组织之严密、编演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戏驰名。鲁迅先生从临时政府起到一九二五年止,曾在旧教育部担任佥事、科长等职务,他主管社会教育工作(当时戏剧是在这部门的),对易俗社编演新剧早有所知,在旅途中亦曾谈起该社,所以这次来西安讲学,他是很有兴趣要看看易俗社的演出的。”
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7月,是陕西辛亥革命胜利后结出的一枚丰硕果实。其发起人除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等皆为文化名流外,其他如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井勿幕,陕西辛亥革命后第一任督军张凤翙,陕西省教育厅厅长郭希仁,陕西革命军旅长、后任陕西督军的陈树藩,前陕西省议会议长杨西堂,均为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陕西党政军要员。1912年秋正式起草的《易俗社章程》明确指出:“本社以灌输知识于一般人民,使共和新法令易于推行为宗旨。”其组织结构完全“仿效共和制”,社内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实行社员大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其中“有议会,有执行,有选举,有弹劾,有编辑、教练、决算、审查,秩序井然,一丝不苟,俨然一个小中华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其与一般江湖班社也完全不同,不仅强调学员的专业训练,而且注重学员的文化教育,充分体现了创办者“救济贫寒子弟”“提高伶界人格”的人道主义思想。演戏方面,受启蒙思潮冲击,易俗社以“编演新戏曲,改造旧社会”为宗旨,以政治教化、普及教育为目标,致力于倡导新戏、开启新风。1921年3月,易俗社赴汉口巡演,轰动一时。
朱云涛在《祝陕西易俗社十周年纪念》中称赞:“陕人发起斯社,命名易俗社,盖有深意存焉。……见所演各剧,皆有关改良社会,纠正人格,保存国粹之伟旨,予视喟然叹曰:该社诚不亏命名易俗也。……而诸生唱做均佳,写景描情,惟妙惟肖,诚当今不可多得之人才。”在汉口期间,易俗社得到了汉口清闲社社长刘云华、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校长刘时、青年会会长胡厚斋等一大批文化名流的称许和支持。著名学者梁启超题赠“化民成俗”,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题赠“真善美”。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此时带领南通伶工学社也在汉口演出,他多次到易俗社观摩交流,对易俗社印象颇佳。后来他在《陕西易俗社之今昔》一文中,较早向国内戏曲界介绍了这个“最有成绩,支持也最久”的新型剧社及其演出“非常认真”的演员群体。他说:“因为他们的宗旨是宣传,所以注重之点,在劝化而不甚着意于戏剧的本身。但是他们的戏唱做都非常认真,表情很周到很稳重,描写性情颇能尽致,而没有丝毫过火的地方,这实在很难得,而且细腻熨帖,比旧时的戏有不少进步。……学生里头有几个很好的,就我所看见的而论,生如刘毓中,丑如苏牖民,旦如刘迪民,刘箴俗,都是很好的。我尤其喜欢刘箴俗,他实在有演戏的天才。……箴俗是生就演旦角的材料,很少人能够及他。他的身材窈窕而长,面貌并不是很美,但是一走出来,就觉得有无限动人之致。他的眼睛小小的,好像不如刘迪民那样明秀,然而所含的情感比刘迪民多,所以异常有力。他的表情极细腻,而轻重疾徐之间,最有分寸,真是刚健婀娜,兼而有之。我所看见的旦角,所得印象最深的莫如箴俗。我敢说现在北边几个有名的花旦,没有一个能够及他。”
易俗社在汉口演出至1922年11月,长达一年零八个月。这次巡演最大的收获有二:一是让数千里外,“知文化落后的陕西,尚有此著作宏富,实力雄厚,空前未有的易俗社”;二是有以刘箴俗这样一个与梅兰芳、欧阳予倩齐名——“东梅西刘南欧”——的演员为代表的整齐而强大的演出阵容。田汉曾把易俗社与法国芭蕾舞剧团(一说英国皇家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剧社”。

(未完待续)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点击图片扫码下载)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赵梓希

终 审 | 张嘉懿


文化艺术报社
《文化艺术报》是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主管、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西北地区唯一一份极具权威性、影响力的省级文化艺术行业综合资讯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32 邮局征订代号:51-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