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58)鲁迅的此次讲演和新文学创作,沾溉滋养了数代西大学子,影响激励了数辈西大学人

文化   2024-11-23 09:42   陕西  









编者按:适逢鲁迅长安行一百周年之际,本报连载王鹏程教授的《1924鲁迅长安行》。该书穿越百年时空,聚焦鲁迅人生轨迹里唯一一次西北之行,透过日常生活、旅途行踪和阅市交游等,在鲁迅的行迹和视线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民国长安,也让我们有幸与鲁迅在长安相见。

1924年7—8月,时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的傅铜有感于陕西交通不便、文化闭塞,遂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与陕西省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桐龄、李顺卿,南开大学教授李济、蒋廷黻,前北京大学理科学长夏元瑮,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法国大学法学博士王凤仪等十几位学者名流前来西安讲学。他们以民国暑期学校最“豪华”的师资阵容,为三秦大地输入新思想、新学术与新方法,可谓规模空前的文化盛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学术史与文化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一页。




我虽然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普通学生,但鲁迅老师对我的印象却甚深。我觉得他是处处都在教育青年,时时都在热爱青年,兹举二事以为证明:
一、鲁迅老师与我们讲课时,讲完《红楼梦》那一部分,他问道:随口乱答。“你们爱不爱林黛玉?”当时许多同学都不假思索,其中一个同学反问道:“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老师毫不迟疑地答道:“我不爱。”又问:“为什么不爱?”答曰:“我嫌她哭哭啼啼。”这一次问答就此完结。我常推想这正是鲁迅先生教育青年改正数千年来以“工愁善病”“弱不胜衣”的美态看妇女的错误思想。所以这一段话永远在我的脑中深印着。
二、鲁迅老师来陕讲学我去看他,他首先问:“你暑假毕了还去南开么?”我答道:“我回来时把南开的续聘退还了。现在这里(西北大学)叫我教些课,还有两个中学也约我教些课,我都答应了。”鲁迅老师即说:“那就好。你还可以回家一趟。”我答道:“我是商县人,来回得走八天,秋夏之交常多雨,且发山洪,回家恐误了开学日期。”我与鲁迅先生谈话本极平常,但是他关心我的职业,关心我的生活,正是老师对学生的恳切热爱,所以我永远不能忘记。
鲁迅在西安停留了二十一天,在暑期学校讲学也只有短短八天,但在西安青年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其对青年学生的关心,也成为他们永远珍视的美好回忆。鲁迅的讲演,“对西北的学术思想说,不惟开了一种新风气,使新文艺新学术的根扎得深远,而且使青年得到他对古典文学的独到看法与新的研究整理方法”,为西安乃至陕西播撒下了新文艺、新学术的种子。
鲁迅长安行之前,五四新文学经由刘含初、魏野畴、王福生等曾在京、津、沪、宁求学的学子传到了陕西。他们中的部分人回到陕西后,一方面宣传革命思想,一方面在任教的学校不遗余力地推介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新文学作品以及《新青年》《共进》《向导》等进步杂志,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影响极为有限。在西安当时的报刊上,仍是文言国粹、诗词杂咏占绝对主导,几乎看不到新文学作品;中小学学校所用的教材,仍是《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之类;孔教会势力在民间依旧强大。
鲁迅长安行之后,新的文学作品一下子多了起来,“从鲁迅先生讲学后西安报章杂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来看”,鲁迅的文艺思想“又似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1924年8月,汤鹤逸在西安《旭报》发表《文艺与人生》,“既说出现实人生的缺陷,又要创造文艺中的理想的人生”。
1925年5月,《青年生活》第十六期发表的思秋的《唔,原来如此》,直接模仿《阿Q正传》第七章革命中的阿Q高兴得直喊“得得,锵锵,得,锵令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的笔调,开头就是:“锵!得!得!得!锵!……我不想起吴狗我不烦恼,但想起恶血往上潮,锵锵!采采锵!孤王兴兵把贼讨!何一日……王才远自学生解散之后,成日无所事事,口中只哼着恨吴狗,今天正睡在床上,唱的起劲。”
1928年10月,程宛岑在《文艺》创刊号上发表《中国文学之过去与现在》,认为“时代受进化原理的支配,文艺也要依进化的原则,……文学家应有创造的功能,作新时代先驱的大责任”。云青在《文学的使命》中引用鲁迅的“文学家除了诌几句诗文之外,实在毫无用处”,“讽刺轻视文学的人们以及视文学对于国家社会毫无干的文学家,因而主张文学的特殊使命,在描写人生,提高人生”。
兆畴在《曙》的发刊词中说:“只希望把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糊涂账清算一部分,……将来研究……中国的国民性,以及中国的其他其他,都想采用这个态度。”
……
以上种种,无不受到鲁迅文艺思想的影响。正如1925年鲁迅在《睁了眼看》中所言:“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他的学问和思想,已经在西安的青年中发出了“火光”,成为引导他们“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鲁迅此行也与西北大学结下难解之缘。1925年3月,鲁迅在西北大学的讲演《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记录稿经鲁迅本人修订后,收入《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二)》中,由西北大学出版部印行。鲁迅的此次讲演和新文学创作,沾溉滋养了数代西大学子,影响激励了数辈西大学人。
1954年,西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鲁迅研究资料室”。1957年,西北大学教授单演义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鲁迅讲学在西安》,翔实地记述了鲁迅长安行以及西安讲学的始末,是研究鲁迅的重要著作。作为薛绥之主持的《鲁迅生平史料汇编》丛书之一,该书“不仅填补了鲁迅生平史上的一段空白,而且对于研究鲁迅在西安和文艺思想在西北地区的传播有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后来编写较为详备的鲁迅年谱及传记作了准备”。
1974年,在鲁迅赴西安讲学五十周年之际,西北大学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鲁迅研究室”,并创办了《鲁迅研究年刊》。单演义、阎愈新、张华、蒋树铭等学者,为陕西乃至全国的鲁迅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鲁迅研究年刊》创刊伊始,即备受学界重视,其一直坚持到20世纪90年代,“使‘鲁迅研究’或‘鲁迅学’在经济大潮的繁音丛响中,仍葆有其特有的严谨求实、不尚浮华的学术特色”,在海内外鲁迅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未完待续)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点击图片扫码下载)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文化艺术报社
《文化艺术报》是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主管、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西北地区唯一一份极具权威性、影响力的省级文化艺术行业综合资讯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32 邮局征订代号:51-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