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奥运开幕式,谈谈我为什么变成文化左翼

财富   2024-07-28 10:24   奥地利  
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给不少人整破防了


在家全程看完巴黎奥运会的直播,我的第一感受是——巴黎人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方式搬上了舞台,不带任何滤镜、不为了展示什么大国风范或者取悦法国政府,就是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戏剧化表达。

你问我“三人行”算什么生活方式?留着大胡子的男人穿着裙子跳舞是什么价值观?一堆脂肪过剩的中年男女表演人体盛宴有什么美感可言?但我以自己在欧洲生活的经验告诉各位,这就是欧洲人的日常。

巴黎奥运会上这些“你看不惯”的事,就发生在地铁、街头、节日,甚至市政门口和名人纪念堂旁边,只要你喜欢出门,你几乎天天都可以见到这种抽象NPC。我其实想放几张我在维也纳pride day拍的照片,但是怕过不了审。

那你可能又会问,这些完全不能进“大雅之堂”的东西,怎么就能出现在如此严肃的国际场合?确实,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里,奥运会开幕式这样的大场面,得用举国之力展示自己的文明先进,怎么能如此“胡闹”?

我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当时的中国和现在的法国没有可比性。08年的中国刚入WTO、经济正在腾飞,但国际上依然存在着刻板印象,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夸赞、认同,我认识一位亲身参与08奥运开幕的工作人员,那细节和排练恨不得精致和整齐到每一个角落。

但法国就像一个富了几辈的地主老财,根本不在乎用什么国际场合去扬我国威。甭听那些巴黎人怎么抱怨他们的城市,你让他们搬出去是一万个不愿意。这个星球上没有几个地方能比巴黎更有趣、更包容、更有深度。

所以那些“抽象”的画面在展示什么价值观?没错,就是法国人的自信和包容。他们自信,是因为平等地包容每一种审美,他们包容,是因为自信地接受每一种缺憾。

是的,法国人有着全世界最好的时尚品味,他们知道人类感官每一个触及审美的点。他们清楚一切传统的审美标准。那为什么他们不去展示法国最正统的审美,要给全世界观众看这些呢?

这是我最近几个月得到的答案:因为单一的标准一定会造成内卷。中国人很难理解文化左翼的核心:包容和多元,因为东亚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成功标准是高度单一的。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去看看相亲网站、各种短视频对“高质量”男女的评判标准。男的:身高180+、学历985、收入xxx、有车有房,女的:肤白貌美、30岁以下、高学历.....

就是你他妈听个古代的童话故事,情节都必须是这样的:一个穷书生爱上一个千金大小姐,结果考取功名、抱得美人归.....翻开禁锢了东亚人千年之久的四书五经,它把人当成机器般施以刻板的标准、忽略每个人的特质和禀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这种文化和观念,必然造成内卷,和一个国家是否富裕、是否民主没有必然联系。韩国没有“政治正确”、审美标准高度统一,就是高鼻梁、大眼睛,你去看看韩国综艺和明星就知道了。

但是你愿意生活在韩国还是法国?大数据告诉我们韩国人在不停地向欧洲移民、生育率创下全球最低记录。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恰好长得像明星还好,你要是个单一审美标准里的“丑逼”,你就得去整容,这就是为什么韩国整容行业这么发达。

给大家讲个有趣的事,我的小老弟在维也纳做摄影师,他刚来的时候给欧洲女生拍照,习惯性帮对方修一下脸上的雀斑、加个瘦脸滤镜。结果女生看了后,完全不买账,就要不带一点面部PS的原图。为什么?她们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你本来就很美、接受自己。

我说的仅仅是外表这一项,因为单一的“标准”,所有天赋迥异的人都不得不在同一个赛道竞争。甭管你能学到什么、适不适合上大学、搞学术研究,你都得至少整个本科文凭,因为中国就认学历,你不是本科就低人一等,再往高了走还得整个研究生、博士头衔。

所以东亚文化下成长的小孩,特别容易陷入“精神内耗”,天天因为自己五官、身高、肤色、学历而各种自卑。这一点宗族传统、儒家文化残存较深的闽粤农村地区最为明显。其次则是公职人员、教师、父母是做题家出身的家庭的子女。

你看吧,这些家庭普遍对子女有极度统一的评估标准:1.从小必须好好学习,考高分、上名校。2.必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掌握几门特长。3.长大以后工作必须体面,要么考公、要么进大公司。4.女的必须生儿子,传宗接代、光宗耀祖。5.男的必须有车有房。

所以中国人一天天抱怨自己活得累啊、像牛马啊。那可不!所有人都把学历当成成功标准,高考竞争能不激烈?结婚必须买房房价能不高企?孩子成绩必须好、必须学特长,养育成本能不高?孩子能不疯?

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成功标准约单一、竞争就越激烈、失败者就越多、人的幸福感就越低。因为从概率学上看,失败者永远多于成功者,那该如何处理这些失败者?我们的方法是,给他们贴上低学历、丑逼、变态、穷逼、不努力的标签,一脚踢进垃圾桶。

所以为什么要让标准多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竞争的烈度,让天赋禀异的人不需要为无用的竞争去内耗、内卷。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工作岗位,哪怕是总理、企业家都不需要多高的学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连大学都没上过),也不是必须买房生子结婚才算人生圆满。

那这时会有人问,一个社会要是标准过于多元、没有标准,岂不是要乱套?不能这么理解文化左翼,我所认同的理念不是社会不应该有传统的标准,比如医生、科研、食品安全这些领域必须有严格的门槛。但社会文明与否,取决于如何对待传统标准下那80%的失败者。

试想一个身材和长相都没有亮点、又有点少数性癖的人,他没做错任何事、没有伤害任何人的自由,就得因为自己的出生设置,而遭到各种歧视,成为一个失败者,从此唯唯诺诺,不敢追求任何理想。

而恰好这个人是个超级天才,能将人类的科学事业推进一大步,这难道不可惜吗?相比他的可能性,他的出厂设置重要吗?没错,我说的就是因为性取向而被迫害致死的计算机之父亚伦图灵。

如果亚伦图灵,或者和他一样拥有类似经历的天才、普通人,看到原来性少数也可以在奥林匹克开幕式这样的舞台被尊重和展示,身材长相不好看的人也能出现在隆重的场合,尽情展示自己的身体,我想整个社会的自卑感将大幅下降、幸福感会大幅提升。

事实上确实如此,大家都羡慕欧洲人的精神状态,随时随地能high起来、面带笑容,好像没多少事能让他们感到烦恼。这种生活方式怎么来的?我告诉大家,就是文化左翼的核心观念:多元、包容。

国人有种奇怪的特质就是:既要又要。既要社会拥有法国那种创造力、活力,又要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行文模式高度统一,问题是这两者就是不可能得兼的存在。在现代社会分工和产业日益多元,对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多元。

我在欧洲生活这一年明显感觉到,这边无论男女、高矮胖瘦、贫富贵贱,第一、造型打扮非常大胆,第二、非常自信阳光。但是国内外形普通、条件不好的男女生,就能明显感觉到她们敏感羞涩,怯于在公开场合表达自我,眼神闪躲、不爱社交。

在欧洲的一年里,我越来越喜欢维也纳,因为包容和多元的社会创造出一种“松弛感”,成功的标准不再单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必因“雌竞”和“雄竞”而变得紧张。陌生人的善意更加纯粹,在街头、地铁,真的会有人拉着你一起跳舞,快乐是一种情绪可以互相感染。

(拍摄于多瑙河畔)

在欧洲生活的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接受文化左翼的理念,越来越厌恶国人那套单一的成功标准和无时无刻想要高人一等的畸形竞争。尤其厌恶那些出了国还要把国内那套带到海外,把名校、华尔街、金融、大厂履历这些当作成功标签到处炫耀的人,在我看来,她们的肉身离开了故土,但思想却深陷囹圄。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各种“政治正确”的桥段,其实就是在向世界释放善意。而且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自身条件好的人,越认同文化左翼的理念,越支持包容和多元。即使多元化的标准并不符合他们理性上的利益最大化。

反而是条件越差的人还越狭隘,观念还越落后。以前我微信上有个乐子人网名叫“薛博光”,从长相到学历家庭事业可以说没有一项能拿得出手。如果社会变得多元包容了,对他这样的群体绝对是好事,但有意思的是,他这类人还就恨左翼,大骂LGBT伤风败俗。

我觉得中国社会恰恰是更需要包容和多元的,因为在改开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中,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急剧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升,但落差感在增强。单一的成功标准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失败者”的标签让许多人无法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对单一“成功”标准的追求把我们这个民族害的太苦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真希望大家去看看巴黎奥运开幕式完整版。带着更包容和多元的心态对待世界上不同的族裔、取向、审美。在人类善恶的根本价值观上,我们应该棱角分明,但那些不伤害我们自由和平等的“不同元素”,多抱着开放的心态,别像那晚清裹小脚的老太太看不惯城里大小姐抽烟似的。

因为环境逼仄,公号发文越来越少了,和自己三观一致的博主都慢慢“下线了”。为了长期起见,我决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付费内容上。这是我最近做的一个付费栏目,我和智谷几位资深分析师合作,一起制作了一份《趋势研判》,涉及中国、美国、全球的经济、政治类信息和分析,为您的资产管理保驾护航,每周都会发布一期,大家可以按年订阅。

下面给大家试读一下,就知道里面的信息密度:




2024年充满不确定,相信大家都有所感知。我一直在努力给大家展现真实的世界,以及我对时事的理解和判断。

如果你认同我的价值观,欢迎加入我所在团队做的研判圈子。

包括我在内的国内外研究员,每周的万字调研和研究,浓缩出高标准的内部研判。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还有资料汇总的圈子,以及每个月一场的闭门直播。想要提升财经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已经涨价到299元/年,我给大家申请了50个优惠名额,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赶紧扫码加入,我和数十名研究员在圈内等你。

麟阁专属50个名额,赶紧加入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关于作者

仝麟阁,前财经记者,发表文章累计超过300万字。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多家咨询和教育机构任兼职讲师,现居奥地利。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


麟阁经略
一个旅居欧洲的作家,前记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