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丨冬至常见疾病预防保健

文摘   健康   2024-12-21 09:04   北京  


冬季进补三大忌,泡脚养生全攻略

Cool weather reminders

冬季进补三大忌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此时,阳气初生,阴气最盛,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因此,冬至不仅是自然界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也是人体养生、进补的最佳时机。

冬至期间,气温骤降,寒冷刺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水冰地坼。”此时,万物闭藏,人体新陈代谢减缓,生理机能处于低谷。因此,适当的进补有助于增强体质,抵御严寒。

中医认为,冬季属肾,肾主藏精。冬至进补,旨在滋养肾精,蓄积能量,为来年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冬季进补,顺应天时,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



适合冬至进补的食材

在冬至时节,适宜选择温补肾阳、滋养精血的食材。常见的有:

羊肉:性温,味甘,具有温中补虚、益肾壮阳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称其为“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黑芝麻:性平,味甘,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功效。《本草纲目》载:“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


冬至进补的禁忌

然而,进补并非人人适宜,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忌虚实不分:中医强调辨证施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若不分虚实,盲目进补,可能适得其反。《黄帝内经》云:“虚虚实实,补泻之要。”因此,进补前应咨询专业医师,明确自身体质。

2. 忌盲目进补:并非所有补品皆适合每个人。以鸡汤为例,虽营养丰富,但胆囊炎、胃酸过多、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饮。《本草经疏》指出:“补药非虚人不宜。”

3. 忌无病进补:无病乱补,既浪费资源,又可能损害健康。如过量服用鱼肝油,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摄入葡萄糖,易导致肥胖。《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实之要,病之标本也。”





冬至时节的泡脚养生

冬至期间,泡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养生方法。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经脉汇聚之处,常泡脚可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黄帝内经》有云:“寒者热之。”泡脚正是通过温热刺激,驱散体内寒气。

水温控制:泡脚水温以40℃至45℃为宜,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冷则效果不佳。《医宗金鉴》提到:“凡用汤洗,必令温热。”

时间掌握:每次泡脚15至30分钟为宜,过久易引起疲劳。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养生要义》指出:“沐浴之道,勿令过久。”

添加药材:可在热水中加入适量食盐,或选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如艾叶、生姜等,增强效果。《本草纲目》载:“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

按摩足底:泡脚时,可轻揉足底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保健效果。《黄帝内经》云:“涌泉者,足心也。”


泡脚的益处

1. 温养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泡脚可温养肾经,助于肾气充盈。《黄帝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2. 促进血液循环:热水泡脚可扩张足部血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缓解手足冰冷。《医林改错》提到:“血行则痛止。”

3. 助眠安神:泡脚时热水的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缓解全身的紧张感,促进深度睡眠。《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泡脚有助于调和阴阳,改善失眠。

4. 缓解疲劳:

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容易让人感到倦怠。热水泡脚不仅能松弛足部肌肉,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除疲劳代谢物,使人精神焕发。


注意事项

虽然泡脚益处颇多,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饭后不宜立即泡脚:餐后血液集中在胃肠道,泡脚会使血液向下肢流动,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饭后1小时再进行。

2. 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因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容易被烫伤,建议用手背试水温后再泡脚。

3. 泡脚后注意保暖:冬季寒冷,泡脚后足部毛孔张开,易受寒邪侵袭,需及时擦干双脚并穿上保暖鞋袜。







冬至作为一年中重要的养生时节,不仅提醒我们关注自然节律,还启示我们通过合理进补和适当的日常调养如泡脚,来呵护自身健康。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至养生正是顺应天地规律的体现。在遵循中医养生智慧的同时,保持身心舒畅,方能度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季。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
  编辑:乔雨园

审核: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

北京中医药学会
见证岐黄进步,加强交流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