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丨冬至经络穴位保健按摩

文摘   健康   2024-12-21 09:04   北京  

穴位保健 健康之道

冬至,作为一年之中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转折点,是至关重要的养生时间段。中医认为,冬至时节,天地之气由阳转阴,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养生策略。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与冬季相通应,此时肾气最为旺盛,也最易受损。因此,冬至时节保健足少阴肾经,振奋肾阳,有助于调和人体阴阳,维持人体健康。


冬至时节,气温骤降,人体易受寒邪侵袭,肾为肺之子,肾气不足,则肺气不固,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症状。《素问·咳论》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表明肾与咳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保健足少阴肾经,能够增强肾气,固护肺气,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



冬至时节,天地之气闭藏,人体阳气内敛,阴气外盛。此时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导致肾阳不足,肾气亏虚。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具有温煦全身脏腑、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肾阳不足,易导致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保健足少阴肾经,可调和阴阳,改善睡眠质量。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强调了肾与骨骼之间的密切关系,表明肾气充足是骨骼健康的基础。冬至阳气内敛,肾气亏虚,则骨髓不充,骨骼失养,易导致腰膝酸软、骨质疏松等症状。适时保健足少阴肾经,可滋养肾气,强筋壮骨。


此外,冬至时节,肾气亏虚,水液代谢失常,易引发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中医认为,肾主水,肾气不足,则水液代谢失常,易导致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适当刺激肾经穴位,可增强肾气,促进水液排泄,维持人体水液平衡。


足少阴肾经循行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本经脉直行于腹腔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本经脉一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冬至穴位保健

大钟穴

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缘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大钟穴,以感觉微酸胀痛为宜,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

作用:大钟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络穴,肾经脉气至此汇聚而深大,具有补肾益气、益肾平喘、强筋壮骨等作用。刺激大钟穴能够增强肾脏功能,缓解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按摩此穴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骨骼和肌肉的韧性,对于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此穴还具有通利二便的作用,能够缓解小便不利、便秘等症状。



水泉穴

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

操作方法:屈食指,用食指关节按压水泉穴,以感觉酸胀微痛为宜,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

作用:水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郄穴,肾经水液至此聚集成潭,具有利水消肿、补肾调经等作用。刺激此穴能够调理肾脏功能,促进体内水液代谢,消除水肿;此外,水泉穴还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常用穴,按摩水泉穴能够调经止带,平衡内分泌,从而改善妇科症状。



复溜穴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前缘。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复溜穴,以感觉微酸胀痛为宜,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

作用: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等作用。刺激复溜穴能够通肾经气血,促进体内水液排泄,缓解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同时,复溜穴还是强筋健骨的要穴,按摩此穴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弹性。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
  编辑:乔雨园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



北京中医药学会
见证岐黄进步,加强交流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