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晃荡 | 东京国立博物馆 l

文摘   文化   2024-03-21 22:55   北京  
这次去东京,主要是刷博物馆。但其实也就刷了三个,上野公园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和表参道那边根津美术馆。下次再去估计还是会把这三个再刷一遍。

图1:1882年的老照片,消失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

这篇*暂时不会聊具体的展陈,斗胆断章取义说一点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前世。

世界最古老博物馆的建立一般都来自于皇家和宗教组织的捐赠。慢慢的加入考古发掘,文物的交易和交换。那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形成之前,又有哪些故事呢?

1,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

这个要从日本现代的文物保护说起。而文物保护的开头,就是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

自大政奉还以来,天皇是没有钱的。因为没有具体的领地,也就没有上缴的税金。而寺庙却是一块肥肉。于是明治初年的时候日本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废佛毁释运动。

首先,天皇先发布了神佛判然(分离)令。将日本自己的“神道教”从佛教中抽离出来,将独有的“神道教”变成日本的国家宗教。要知道过去几百上千年,日本的神佛基本已经融合在了一起。分开以后,再去抢寺庙的土地,把寺庙的财产进行转移。总之,毁佛的运动,既满足了天皇的口袋,又巩固了天皇的宗教和文化地位。

接着,明治六年迎来了维也纳世界博览会,这博览会呢一方面是建立民族自信,另外一方面便是给皇室增加外汇。

总之,这两件事儿前后碰一块儿,当局就觉得,实在应该给文物来一个大规模的普查。所以,在参加维也纳世博会的前两年(1871年),当局制定了《古器旧物保存方》——对寺产等文物进行分类。算是日本现代文物保护的开头。

接着,明治21年文部省下令成立了临时全国宝物取调局。算是废佛毁释运动后的灾后调查。这个团队主要是,美国人费诺罗萨和冈仓天心(后面会再主要说他俩)等人进行的。经过9年的调查,在明治30年(1897年),团队最后deliver了《古社寺保存法》。根据这个法令,人们开始对佛寺和佛像在灾后进行重建和修补。

...

时间来到昭和25年(1950年),文部省发布了《文化财保护法》。这部法令的发布的前一年,奈良法隆寺金堂的壁画在修复的时候遭遇了火灾。使得日本政府再次意识到保护文物的紧迫性,毕竟京都和奈良是逃过原子弹的城市,如果还不竭力保护,那还能剩下什么呢。

这部法令,算是把所有的相关法令修补,整合到一起。在分类上,文化财即包含有形的比如建筑,美术作品,也包含无形的,比如音乐;以及,日本的国宝(有形文化财里最顶尖的)是既可以属于国家,也可以属于私人的。

在文物保护法令的形成过程中。当然就需要有一个地方来展示归于国有的文物。东京博物馆的前身,东京帝室博物馆在1889年就建立起来了。这个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就是九鬼隆一,嗯,就是马亲王《古董局中局》里起草《中国古董帐》那个九鬼隆一。

最后,几个小故事:

1)兴福寺五重塔

废佛毁释运动前,整个奈良的东部全部都是兴福寺的土地。运动之后剩下的不多。比较有名的是国宝兴福寺五重塔。兴福寺的五重塔,运动期间5块金元被卖掉。买主本来是觊觎塔的木材,但是拆塔还要更多的钱财。最后想烧掉,又有可能波及附近民宅。于是,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塔就这幸存了...

2)法隆寺梦殿观音

上面有说为了灾后重建,在文部省的策划下,美国人费诺罗萨带着冈仓天心对近畿地区的古社寺进行调查。其中就来到了奈良县,法隆寺的梦殿。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秘佛的传统,有些佛像可能是一年一见,有的几年一见。法隆寺梦殿的观音像被记载为圣德太子的等身像。据说从飞鸟时代之后的一千四百多年,就从来没有人见过。尽管法隆寺的僧人极力反对,但是在文部省的压力下,费诺罗萨和冈仓天心最终获得参观。

冈仓参观后写下这么一段话:“打开龛门,千年郁气苍苍扑鼻,暂可忍受。拨开蜘蛛网后,先见一东山床几,佛像立于后,触手可及。像高七八余尺,以白布、经切等物层层覆盖。久未出现的人气惊动龛中老鼠小蛇。解开白布后,先见一白纸,而揭示秘佛之际,雷声大作,吾等畏惧而止。白纸之下,佛像庄严仰卧。能亲眼拜见佛像,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当代有缘人,碰到梦殿开放的时候,应该可以得以一见吧。

对了,法隆寺在废佛毁释运动中相对完整的被保存下来。因为初期,法隆寺的僧人主动给政府上缴法隆寺文物。如今,这些飞鸟时代的金铜佛像部分被展示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法隆寺宝物馆里。当然啦,最好的比如著名的百济观音(下图)还是被保存在在法隆寺里。

2,再提大名鼎鼎的冈仓天心

上面说,废佛毁释运动之后,美国人费诺罗萨带着冈仓天心去进行古社寺调查。那冈仓天心又是谁呢?下篇说点轻松的,讲讲冈仓天心的瓜...

未完待续...

* 备注:本篇内容得益于于播客《路书》里第八期《东瀛之鉴赏》。《东腔西调》的《东京City Walk》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去小宇宙搜索,再听一遍。内容非常丰富。


曲二杂记
有关城市,旅行,四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