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百家姓(10)吴(一)

文摘   2024-09-05 16:32   安徽  
源出有四:
1.源出黄帝姬姓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率部落定居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生三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远走南方吴越一带,建立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被越国所灭,吴国遗民遂以国为姓。周武王时,追封太伯为吴伯。泰伯,为吴氏得姓始祖。泰伯二十世孙季札迁居延陵,为延陵吴氏始祖。
2.源出炎帝姜姓。夏朝时,姜姓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少康时期,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后羿比射。
3.源出吴回。古帝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二子:重黎和吴回。舜帝时,重黎掌管火种,为祝融。后重黎因罪被杀,吴回继任。夏朝时,吴回后裔迁至山西平陆吴山。商朝时,复迁山东临朐,史称王吴。

4.源出舜帝姚姓。夏启时,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后亡于商朝,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

魏晋至隋唐时期,吴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宋元时期,吴姓已遍布全国,形成科举官宦世家吴相家族、汝南太原吴氏、江南第一望族吴宣家族等。明清时期,由于战乱、灾荒、析居、任官、政府组织移民等诸多原因,又形成江西南昌吴氏、弋阳吴氏、湖南益阳吴氏等。

近现代,吴姓最显赫的人物当属吴佩孚。属登州吴氏,为延陵吴季札裔孙,得氏始祖吴太伯第121代嫡孙。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安徽吴氏大都发源于徽州,为新安望族之一,支派众多。明清时期,新安吴氏和支派泾县茂林吴氏陆续迁徙庐江。

庐江吴氏,主要分为三族,有所谓南门吴氏、鳌山吴氏、东门吴氏。东门吴氏又分为城派、北乡高岗头派、东乡顺港河派。

1.南门吴

因宗祠坐落庐城南门内,故称。堂号如在堂。原本熊姓,又称潜川吴氏。据《庐州府志·世族表》载:其先本姓熊,明正德年间有庠生显吾者,仕宸濠王府属官,值濠有异志,谏不听,遂避之庐,改吴氏,居邑城内至今,科名仕宦相继,为庐望族。

宗谱2008年三修。从七世起字派文光继守,道学昌隆,承先一德,必宏其宗;诗书传世,业秀忠良,荣恩达祖,清正泽长。现有人丁2千余。

五世吴正鼎生三子:仕朝、国祯、国栋。子孙繁衍,四代同堂,人丁上百。自六世起,遂向白湖邓嘴四周分居。

长房吴仕朝迁瓦洋河抱龙山,后裔分布泥河、砖桥、冶山、汤池等。

次房吴国祯迁毛家嘴,分布泥河、顺港、沙溪、缺口、吴家田埠、钓鱼台及外省。

三房吴国栋迁马厂冈,分布岳庙、吴家田埠、宿松和京、津、晋、南京、山西、江西彭泽等。参阅《庐江家族研究系列:南门吴氏》。十二世孙吴赞诚,署福建巡抚、台湾学政、二品衔,赏戴花翎,为老三房裔孙。

六世:吴国祯,字倬公,太学生,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卒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葬东乡毛家嘴。生子甡(读shen)。

七世:吴甡,字彬成,邑诸生,诰赠中宪大夫,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早年居黄陂湖畔,筑读书精舍,所交皆当时名士,诗酒相连,琴书消遣,有隐君子风焉。康熙四十七年水灾,罄家财购米赈济。晚年于西城外建西乐庵。卒于雍正二年(1724年)。载县志。生子崇诰。

八世:吴崇诰,字绍伊,号耕野,太学生,布政使司经历,诰封中宪大夫,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与王昌僖共同捐建潜川书院(在原老电影院),且为儿女亲家。卒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载郡邑志。生四子:光廷、达、遴、遇。

九世:吴光廷,字荣阶,号瑞崖,太学生,生于乾隆五年(1740年),历任贵州贵阳、安顺、都匀等府通判,历署龙里、平越等县,永丰、麻哈等州,石阡、平越、贵阳等府;擢黎平府知府加五级记录十二次,倡建黎阳书院;升古州兵备道特授云南顺宁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载省郡邑志,入祀名宦祠。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葬南乡凤台山东北。配府经历严大雅长女,诰赠恭人,生一子继鲁。二女,长适进士陈大化孙候补直隶州判克鉽,次适太学生许德门。继配诸元亮次女。副配把总张正国长女,生一子继昶。副配邓氏,生一子继昂。

吴光达,字彤选,号竹溪,贡生,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任河南归德府商虞通判,历署睢宁、开封府同知,升郑州知州,商丘、虞城知县,诰封中宪大夫。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配内阁中书舍人王朝栋孙女候选通判昌僖三女。捐资重修西乐庵,晚年筑竹溪书屋。

吴光遴,字宣溥,号萱圃,太学生,覃恩敕封修职郎,配文林郎宋嗣燕孙女举人四川长宁县知县宏涂女。

吴光遇,字襄墀(读chi),号晋斋,太学生,布政使司经历,例授儒林郎,配候选通判王昌僖四女。

十世:吴继昶,贡生,生八子,长守璋,任山东布政司经历;次子吴瑾,任江苏娄县知县。

十一世:吴燮,字曜堂,号申之,太学生,生于嘉庆四年(1799年),任兵马司副指挥,咸丰十一年(1861年)与五弟刑部司狱守玾在松江战役中同时殉难。敕赠奉直大夫,诰赠通议大夫,恤给云骑尉世职,崇祀昭忠祠。配太学生邑庠生张堳女,生二子道濬(读jun)、道滋。三女,长适胡稷孙女胡祖谦三子元埏,次适无为候补巡检肖芬,三适胡汝咸次子候选州判国玙。

五子吴守玾,敕赠盐运司知事衔。

十二世:吴道濬,世系云骑尉,敕赠奉政大夫,诰赠通议大夫。生二子国辰、翰。

吴道滋,敕赠奉政大夫,诰赠通议大夫,生一子师愈。

十三世:吴国辰,历署代州、解州直隶州知州,河东盐务监同知,升用知府,赏戴花翎。

吴翰,河南试用知县,署湖南临汾县知县。

吴师愈,五品衔山西候补知县,署灵石县知县,敕赠奉直大夫。

唐时明月的风花雪月
或许做不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但一定活得本真纯粹;虽然经历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骨子里依旧迷恋风花雪月的今生今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