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超人
病例简介:李某某,女, 58岁,下腹痛2天。
超声所见:
图1 左侧附件区见大小约75×54×40mm实性混合回声肿块,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
图2 CDFI: 实质部分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动脉血流, Vmax=17cm/s,RI=0.44
超声提示:
左侧附件区实性混合回声肿块: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图3 病理示:左侧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依据2020版WHO卵巢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卵巢颗粒细胞瘤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和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
成人型占卵巢肿瘤的1%,占颗粒细胞瘤的95%,为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45~55岁。能分泌雌激素。(性早熟,月经紊乱,绝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80%以上,但有晚期复发倾向。
幼年型罕见,仅占颗粒细胞瘤的5%。主要发生在青少年。98%为单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为早期,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故预后良好。若肿瘤破裂、腹腔积液细胞学阳性或肿瘤生长突破卵巢,则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卵巢颗粒细胞瘤起源于卵泡颗粒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多种激素,如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抑制素、雄激素、抗苗勒激素等,最常见的为雌激素,故临床多表现出与雌激素升高相关的症状。抑制素(inhibin)和AMH被认为是与AGCT关系最为密切的标志物,且血清浓度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也是术后长期随访的监测指标。
超声表现:
①肿瘤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由不同囊、实性部分组成。大部分呈实性或多房实性肿块。
②肿瘤内出血常见,完全囊变很少见。
③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显较多血供。
实性卵巢颗粒细胞瘤需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前者瘤内部常见小囊腔回声,后者内部一般无囊腔,且多数情况下可发现蒂或通过 CDFI 观察发现浆膜下肌瘤与子宫间血流的密切关系,再结合临床资料一般可以鉴别。
多房、囊实性的卵巢颗粒瘤与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癌的鉴别诊断。
典型浆液性囊腺癌的囊壁及分隔厚而不均,囊内实性回声不规则,常见乳头;粘液性囊腺瘤/癌囊内含有粘液的密集云雾状低回声,颗粒细胞瘤囊内分隔有时呈蜂窝状,形态相对规则,囊壁及分隔尚光滑,无乳头状结节突入囊腔,还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但多数情况下鉴别仍困难。
囊肿型颗粒细胞瘤与囊腺瘤或卵巢单纯性囊肿的鉴别诊断。多数情况下鉴别较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
手术是颗粒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早期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常于术中探查发现,由于其腹膜后转移发生率较低,建议行全面分期手术(可不切除淋巴结)。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的FIGO Ⅰ期患者,可在充分告知风险后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可不切除淋巴结),但同时需除外子宫内膜病变,术中注意无瘤原则,术后可用超声随访监测,完成生育后考虑接受根治性手术。I期低危患者术后可观察,I期高危(肿瘤破裂、IC期、分化差)或I期中危(有异源成分)可选择观察或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II-IV期患者可选择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或对局限性病灶进行放射治疗。化疗方案首先紫杉醇+卡铂方案,或EP(VP-16/顺铂)和BEP。
颗粒细胞瘤可发生晚期复发(如30年后发生复发),建议延长这些患者的随访时间。治疗前抑制素升高的患者,随访期间必须监测抑制素水平。发生临床复发可选择参加临床试验,或考虑再次减瘤术,也可考虑姑息性局部放疗。
希望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介绍给更多超声同仁!
更多妇科超声知识,主编推荐
《妇科超声检查》
点击上方图片参与团购
已有115位超声医师购买
【广告】
更多超声好文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