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汹涌浪潮中,云顶新耀曾被拍打得狼狈不堪。那是一段至暗时刻,市场遇冷如冰窖,资本寒冬呼啸而至,创新药赛道拥挤得让人窒息,诸多新药研发项目陷入泥沼,资金不断被吞噬却难见回报。
图1. 云顶新耀股价月度K线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为一家曾被寄予厚望的创新药企,云顶新耀的股价一跌再跌,市值大幅缩水,就像一艘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的破船。首款新药拓达维(Trodelvy,戈沙妥珠单抗)耗费了无数心血,却在商业化的前夜面临着艰难抉择。研发投入的巨额资金、市场推广的重重困难、竞品的环伺紧逼,每一项都如巨石般压在云顶新耀的肩头,让其在生死边缘徘徊,“断臂求生”成了无奈之举,其忍痛将拓达维的相关权益转让,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一片哗然与质疑。
在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云顶新耀毅然放弃了拓达维®这一即将商业化的“明星产品”。拓达维作为一款先进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曾承载着公司厚望,有望在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然而,研发与市场的现实却无比残酷。一方面,研发投入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后续临床试验、生产工艺优化、市场推广等环节所需资金是无底洞;另一方面,竞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全球各大药企的ADC产品布局中,拓达维的优势不再突出,市场份额争夺激烈。
此时放弃拓达维,回笼资金,不仅能解燃眉之急,填补资金缺口,更能为公司重新调整战略布局赢得宝贵时机,避免陷入更深的资金泥沼,是在绝境下权衡利弊后的无奈却又明智之举。“瘦身”行动刻不容缓,云顶新耀挥起手术刀,对产品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精简。那些处于早期研发、前景不明朗、投入产出比失衡的项目被逐一砍掉。在肿瘤领域,除保留少许潜力项目外,诸多跟风式、同质化的肿瘤研发管线被果断终止。这一过程虽伴随着痛苦与不舍,但却让公司得以甩掉沉重包袱,轻装上阵。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入到优势领域,如肾病、抗感染等赛道,深耕细作,挖掘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进而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矩阵,为后续逆袭筑牢根基。放弃并非终点,而是新生的序曲。云顶新耀管理层痛定思痛,开启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战略转型。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度剖析、疾病谱的细致研究以及自身研发优势的精准定位,开创性地提出“蓝海+双引擎”战略:一方面,跳出竞争白热化的肿瘤“红海”,将目光投向抗感染、肾病、自身免疫等潜力巨大的“蓝海”领域,这些领域患者需求亟待满足、竞品相对较少,存在广阔的开拓空间;另一方面,强化自主研发与外部引进的“双轮驱动”,既利用全球资源引入前沿项目,又加大内部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双管齐下构建起坚实的产品梯队,为逆袭之路铺就基石。
在抗菌战场,依嘉®一马当先。作为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宛如一把利剑直击耐药菌感染难题。它能对包括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在内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等引发的感染精准打击,抗菌谱广如浩瀚星河,抗菌活性强似雷霆万钧。自2023年3月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后,依嘉®凭借其确切疗效与良好安全性,迅速斩获国内外多个治疗指南/共识的强力推荐,在市场上掀起波澜。2023年7月商业化上市,短短时间内营收斐然,未进医保时首个完整年营业额便超2亿元,后续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云顶新耀的“现金奶牛”之一,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无数深受耐药菌感染折磨的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
2.耐赋康®:肾病治疗的“曙光”
耐赋康®则是肾病领域升起的璀璨新星,为IgA肾病患者驱散阴霾。IgA肾病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中国有近500万患者在黑暗中苦寻希望之光,传统治疗手段却只是杯水车薪。耐赋康®横空出世,作为全球首款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凭借独创的制剂工艺,靶向直击病灶,从源头减少诱发IgA肾病的半乳糖缺陷的IgA1抗体产生,精准遏制疾病进展。2023年11月在中国获批,2024年5月在中国大陆首张处方落地,随即开启销售“狂飙”模式,仅一个多月销售收入就高达1.673亿元,震撼业界。如今成功纳入医保,更是如虎添翼,有望惠及更多患者,成为云顶新耀逆袭征程中的中流砥柱,引领中国乃至全球IgA肾病治疗迈向新纪元。在转型的浪潮中,云顶新耀毅然决然加大对mRNA技术平台的研发投入,全力构筑自主研发的坚实堡垒。重金招揽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汇聚了一批在mRNA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建起一支跨学科、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享前沿知识与技术资源,加速技术迭代。历经无数次艰苦实验与精细调试,成功突破mRNA序列设计优化、高效递送系统构建等关键技术瓶颈。自主研发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宛如精准投递的“快递小哥”,能高效护送mRNA分子抵达靶细胞,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极大提升了药物疗效;开发的智能算法可精准预测mRNA序列的稳定性、翻译效率,为药物设计提供强大支撑。基于该平台研发的多款候选药物,如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卓越的抗肿瘤活性,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发起猛烈攻击,为肿瘤治疗开辟全新路径,标志着云顶新耀在mRNA技术自主研发征程上迈出坚实且关键的一大步。2.后续管线展望: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云顶新耀的后续新药管线宛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富矿,潜力无限。在抗感染领域,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组合即将闪亮登场,这一“黄金搭档”剑指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难题,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等耐药“恶霸”具有超强杀伤力,有望填补临床亟需空白,成为抗感染治疗的新利刃,预估市场峰值可达数十亿元。图2. 云顶新耀主要产品及管线,来源:云顶新耀官网自身免疫疾病板块,伊曲莫德风头正劲,作为新一代口服S1P调节剂,不仅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肠道炎症、腹痛腹泻等症状,其全球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亮眼,临床缓解率远超安慰剂组;还剑指克罗恩病、特应性皮炎、斑秃等,随着适应症的不断拓展,犹如滚雪球般扩大市场版图,外界预估其峰值年销售额有望冲击20亿元。肾病领域,除了耐赋康持续深耕外,新一代BTK抑制剂EVER001也在摩拳擦掌,针对原发性膜性肾病展开攻坚,早期临床研究数据已初显成效,有望为肾病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新选择,进一步巩固云顶新耀在肾病赛道的领先地位,为公司持续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云顶新耀在医药创新的征途上扬帆远航。“打铁还需自身硬”,云顶新耀深知商业化团队的战斗力是决胜市场的关键。摒弃传统药企臃肿庞杂的架构模式,云顶新耀精心雕琢出一支短小精悍、协同高效的商业化劲旅。以核心产品为导向,组建专业细分团队,如依嘉®的抗感染团队、耐赋康®的肾病团队等,各团队成员皆是从医药行业精挑细选而来的精英,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特性、疾病领域与临床需求,更在市场推广、销售运营、医学事务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国内医保准入的“战场”上,云顶新耀凭借卓越产品实力与精准策略,一路“过关斩将”。依嘉®上市后,公司市场准入团队迅速收集整理详实的药物经济学数据,包括临床疗效、成本效益、患者获益等关键指标,向医保部门全方位展示依嘉®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感染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相较于传统抗菌药物,其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周期、降低治疗总成本、减少并发症风险,为医保基金减负的同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通过多轮专业且严谨的沟通谈判,依嘉®成功纳入医保目录,价格亲民后迅速下沉至各级医疗机构,市场份额如雪球般迅猛增长,惠及万千患者。明星品种耐赋康®更是携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之威,以过硬的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显著延缓肾病进展的疗效优势、良好安全性口碑,在医保谈判中脱颖而出,顺利叩开医保大门。这一突破让无数因经济压力对治疗望而却步的IgA肾病患者重燃希望,也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持续放量注入“强心针”。海外市场拓展同样蹄疾步稳,云顶新耀紧握国际合作橄榄枝。通过授权许可模式,与欧美、日韩等国际药企巨头强强联合,利用对方成熟的海外销售网络、深厚的本土市场资源、专业的法规注册经验,加速产品出海进程。依嘉®已在东南亚、欧洲部分国家开启临床试验,耐赋康®在韩国、新加坡获批上市,后续有望进军欧美主流市场,云顶新耀正逐步在全球医药版图种崭露头角,向着国际化药企巨头的目标稳步迈进。云顶新耀的传奇逆袭,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医药行业前行的曲折道路,为众多在困境中挣扎的药企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蓝本。参考资料:
1. 《2024年云顶新耀研究报告:肾病大单品顺利商业化,企业发展迈入快车道》2. 《云顶新耀——点亮肾病治疗曙光,开启全球医药新征程》3. 《云顶新耀差异化产品商业化浪潮:mRNA平台的创新引擎》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