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IPO收官,全年A股首发上市企业100家,其中,创业板38家,北证23家,上证主板17家,科创板15家,深证主板7家。那么,2024年A股各板块上市企业时长情况是怎样的呢?IPO审核流程:受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本文将分析对比2024年各板块IPO企业平均上市时长及审核过程中各环节(受理到过会、过会到提交注册、提交注册到注册成功、注册成功到上市)的用时情况。北交所上市企业用时
2024年,北交所上市企业共23家,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为339天,其中:其中,上市最快的企业为“云星宇”,从受理到上市用时140天。云星宇是一家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智慧交通技术服务业务和商品销售及其他业务。公司自成立之初即专注于智慧交通领域,从最初的高速公路智慧交通领域已延伸至智慧交通相关的多领域综合性服务。目前,公司承揽、承建项目已覆及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其余全部省级行政区域,形成了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全国业务网络。
公司于2023年8月24日获受理,2024年1月11日上市。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72亿元、27.55亿元、23.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22亿元、1.02亿元。上市最慢的企业为“中草香料”,从受理到上市用了624天。公司专注于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凉味剂、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其中凉味剂产品主要包括WS-23、WS-3、乳酸薄荷酯等,合成香料主要包括双丁酯、丁酸乙酯等,天然香料主要包括留兰香油、大蒜油、生姜油、红橘油等。公司产品可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烟草、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下游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获受理,2024年9月13日上市。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亿元、1.89亿元、2.0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7.51万元、3771.25万元和4103.59万元。创业板上市企业用时
2024年,创业板上市企业共38家,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为784天,其中:其中,上市最快的企业为“港迪技术”,从受理到上市用时505天。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驱动产品、智能操控系统,以及管理系统软件。目前产品主要用于各类中大型设备的单机自动化控制,以及设备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控制。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29亿元、5.07亿元和5.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247.33万元、7679.74万元、8648.23万元。上市最慢的企业为“无线传媒”,从受理到上市用了1193天。公司主营业务涵盖IPTV、卫星电视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等,作为响应国家三网融合战略成立的国有文化企业,是河北省三网融合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唯一运营机构,也是河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科技”产业板块的排头兵。公司的核心业务为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及运营。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2亿元、6.54亿元和6.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亿元、2.91亿元和2.84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用时
2024年,科创板上市企业共15家,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为618天,其中:上市最快的企业为“上海合晶”,从受理到上市用时406天。上海合晶是中国少数具备从晶体成长、衬底成型到外延生长全流程生产能力的半导体硅外延片一体化制造商,主要产品为半导体硅外延片,其外延片产品主要用于制备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电力、工业、消费电子、高端装备等领域。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41亿元、13.29亿元、15.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2.12亿元、3.65亿元。上市最慢的企业为“合合信息”,从受理到上市用时1095天。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科技企业,基于自主研发的领先的智能文字识别及商业大数据核心技术,为全球C端用户和多元行业B端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2020年至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78亿元、8.06亿元、9.88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30亿元、1.44亿元、2.84亿元。主板上市企业用时
2024年,主板上市企业共24家,IPO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为464天,其中:上市最快的企业为“博隆技术”,从受理到上市用时313天。公司是提供以气力输送为核心的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供应商,集处理过程方案设计、技术研发、部分核心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服务于一体,主要产品包括粉粒体气力输送技术为核心的成套系统,计量配料、功能料仓、过滤分离、净化除尘等单一功能系统,以及相关设备和部件。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1亿元、9.78亿元、10.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2.41亿元、2.37亿元。上市最慢的企业为“国货航”,从受理到上市用时668天。国货航承载了中航集团深厚的航空运输发展积淀,为航空货物运输需求提供专业、可靠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主要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之一。2021年至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3.05亿元、230.76亿元、149.19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3.42亿元、31.08亿元、11.53亿元。各板块上市时长对比
那么以板块为基准对比,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和主板之间上市时长差距大吗?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从各板块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来看,速度最快的是北交所,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339天。主要是因为北交所申报企业均为挂牌满一年的公司,这些企业已经过挂牌准入审查和持续监管,公司治理运营相对规范,提高了审核效率。排在第二的是主板,平均上市用时为464天。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主板注册制上市企业是存量平移后受理的,平均时长参考性有限。随着时间推移,之后新受理的主板上市企业会越来越多。速度最慢的为创业板,平均用时达784天,主要是因为创业板是注册制下既具创新特色、又具成长性的一大板块,其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2024年IPO节奏放缓,拉长了审核时间。总结
目前,各板块IPO上市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最快的为北交所,其次是主板,然后是科创板,最慢为创业板。影响排队IPO的时长主要因素一是排队企业数量,二是交易所及证监会审核政策,三是IPO企业本身的规范程度。基于此,我们能明确在企业申报IPO申报过程中,对于效率的把握,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掌握了极大的主动权和能动作用的。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申报时间及上市板。何时申报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规范程度,也需考虑证监会的政策情况,因此关于政策时机的选择上,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准确的读懂政策,果断入场。选择合适的上市板能让企业更顺利通过审核。其次是规范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自身质量。IPO在审期间,拟上市公司一方面要规范经营,低调行事,尽量避免发生重大违法、诉讼纠纷、安全事故、媒体不利报道等事件;另一方面要规范相关内部控制,保持企业经营活动稳定有序,内外一致的保持着稳定、持续、良好经营的姿态。证监会表示要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盖面,以此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执业和服务水平,做到勤勉尽责。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用于知识分享且不作为商业盈利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需要交涉,请直接联系原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本平台客服查核属实后,将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热烈欢迎朋友们关注、转发、收藏本微信平台消息。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丨北交所丨BP丨天使估值丨股权分配丨股权架构丨
丨估值丨对赌丨商业计划书丨财务模型丨上市流程丨
丨市值管理丨股权激励丨优先股丨借壳丨股权融资丨
丨新三板丨三板讲堂丨董秘丨并购丨定增丨做市丨
丨PE丨VC丨IPO丨FOF丨P2P丨PPP丨DD丨
关注洞见资本,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金融干货!
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