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紧扣课程主题、单元主题、知识专题或热点话题开展分课、分层教学,我们不曾忽视主题、课魂,不曾忽视核心概念、核心问题,主旨淬炼与逻辑建构始终是我们教学准备的关键,但我们未曾预料它后来还有个更美好的称呼——大单元教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大单元教学就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如今,各地区、各学科如火如荼地开展起了“大单元”教学或研究。从理论来讲,“大单元”教学可以有,应该有,这是基于课标的教学形态探索,值得鼓励,需要总结,可以推广。但也有人认为:“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四大皆空”;全国名师徐杰在个人公号发文指出:① 大单元整合是诸多课型之一种,并非主力课型;② 大单元整合教学不是万能钥匙,无法替代单篇课文的教学价值;③ 大单元整合教学并非一定要把整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一网打尽,全部拿来“整合”;④ 大单元整合教学中的“单元”,不能机械等同于教材中某个具体的“单元”;⑤ 大单元整合教学更适合用在单元复习课上;⑥ 大单元整合教学中的“大”,也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越“大”越有效。诸如此类的不同声音还有很多。在一线教学或研究中,即便日益成为风气的“大单元教学”型态,我们随时都要有回过头来反思或深化的勇气和必要。小编昨晚看到余映潮老师的两则言论,值得思考:有读者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第14页第三段第二行有“探索大单元教学”表述。
研究者认为:大单元教学着眼于“大”字,从“大处”着眼,进而从“大处”着手,旨在促进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构建教学的整体意识,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提升教学效益、落实课程核心素养的同时,达成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大单元教学or单篇教学,哪个效率高?它们是一对矛盾还是统一体的两个面?
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尤其是作为历史教师,你认为我们(学科)要不要开展大单元教学?如果需要,有何开展?有何成果总结与经验反思等,欢迎大家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