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大单元教学,势必会对教材进行整合。说实话,我们对新教材又了解多少呢?暑期听任世江教授讲座谈到,至少要用心教过三遍,方能对教材做到熟悉。不熟悉的教材前提下就对教材整合,太冒险了,能整合好到哪里去呢?为了大单元而大单元教学,我对这种大单元教学的质量表示怀疑。
其实,高三一轮复习可以尝试使用大单元教学,也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近的内容以小专题的方式,跨课、跨单元、跨教材的整合进行讲授,也可以说是融合,的确很有必要。毕竟师生对教材内容都熟悉,防止“炒冷饭”,对于相同知识点还起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专题时,可以把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发展》三课的内容整合到一起用大单元的方式来讲会更好。
上图为编辑添加
2. 在高一,我们为何要用大单元教学?很多学校,高一文理并未分班,历史教学定位是一种通识教育,评价标准为学业质量水平2,江苏会考题型为40道选择题(1题2分),两道材料题(1题10分),60分及格。我们的高一课堂及课后(如果条件允许)在使用习题时,我认为以选择题为主,少做材料题,拒用高考题,至少要改编容易些再用。大单元教学的实行需要业务好的教师,不用殚精竭虑形容,也要花费不少心思。这样做的效果,对高一未分班的学生而言,能用得上吗?有必要用吗?
3. 从学生角度来谈,本来新编教材就干货满满,高中一节课基本对应初中教材一单元或者数节课,大单元的整合也就意味着把新教材内容,这里“剪切”一点,那里“搬动”一点,本来《纲要》内容就多,学生对新教材还没有浅浅的印象,就被整合的七零八落,深深受伤的是学生。学生翻开教材(甚至从没翻过教材),已经“看山不是山”了。
4. 从新编教材来说,通史编撰,每一个单元的单元标题往往就是核心概念,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导言部分就是单元每课的逻辑关系,每课的学习聚焦就是重点、精华所在,并配有对应的史料阅读、知识拓展、思考点。顺着教材的时间,结构化地把握内容,了解时代阶段特征。用好教材的资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不是很好吗?高一教学为何要非打破这种常规,为何非要“另起炉灶”呢?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历史教学与阅读”,作者:郑涛。转载仅作交流探讨,不代表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