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天,一篇名为《联名举报北邮郑凤残害学生》的文章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15个学生受不了,奴隶般的高压政策,让她们反抗了!
这份举报材料足足有23页。
在郑凤的实验室里,研究生们受到的待遇并非正常的学习指导与关怀,而是一种近似于奴役的“特别关照”。郑凤以其火爆的脾气和极不稳定的情绪,对学生们进行无休止地辱骂“他妈的”和指责。郑凤不仅剥夺了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研究时间,还要求他们承担大量与科研无关的工作。从取快递、开车接送朋友家人,到打扫卫生、照顾其女儿,甚至是代做作业和考试作弊,克扣各类津贴,向家长索贿,不遵守保密规则等事宜。
在郑凤的剥削下,许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面对精神上的折磨。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使得许多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睡眠障碍等。
真是猴塞雷!
她还下命令,让学生买32个包子,20个鸡蛋,这个梗迅速出圈。
我第一反应就是,读书学生挺不容易的,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剥削。
为了答辩,论文通过,为了讨好导师,研究生们是不是一定要购买昂贵的礼品送礼、承担私人开支,甚至拉赞助、筹集资金。下苦功夫研究成果,然后作了“嫁衣”,当牛做马。
这些其实还算是好的,更严重的,有导师不但把学生当“奴仆”使用,还当“性工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背后无非是权力在作怪。
北京邮电大学最新通报相关举报事宜处理结果是,涉事老师郑凤被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岗位等级由副教授七级降低至讲师十级,后续进行党纪处分。
这个事情在我心底其实是有两个声音在打架的,那个郑凤老师确实行为做得太过份了,就是一个女流氓。00后不但整顿职场,还整顿学术不良风气。
中国几千年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社会一直有一套它自己运行的规则。一个人去一个地方学艺,抑或者上班,还是读书,总会遇到一些掌握小小权力的“头目”。这些小头目普遍的特点是,说话毫无素质,出口成脏,把下面的人不当人来看,当工具来使用,都已经是工具了,何谈尊重个体感受。但是这些人在上级面前,倒谄媚了,成了一个“屁”。
年轻人是应该多吃点苦,问题是这个苦,不应该是打杂的苦,为了心中的信念,热血,理想。难道就要栽在这些“流氓”的手下?到底什么是苦的真正释义?
吃苦,也要吃得有价值。那些毫无意义,细枝末节的苦,是错的,不准确的。在情感和心境上,苦字则更多地被用来表达痛苦、悲苦等负面情绪。唐代有一首诗《贫女》里讲“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如果让我改一下,应该是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半辈子劳累奔波为了金钱吃的苦啊,那些恨啊,到最后不过是为他人作了嫁衣。岂不可笑……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讲,盖以苦学力文所致。他老人家说的是,一个人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必须下苦力去钻研。需要指出的是白居易用这个“苦”是为了强调在古代,学习条件相对艰苦,没有现代的教育资源和设施。这个理很浅显,到了今天,学生为了有所成,他们学习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现在的学生吃的苦已经不在课本上,更多的是在人情世故里,演变在“权”力身上。
我真的好奇,古今到底是一致的,还是并无不同?
苦学的终极理想是为了《战国策》讲的,不苦一民。在《汉书·谷永传》讲“纳至忠甚苦”,这里的“苦”注为“劳也”,意味着辛苦、劳累。这句话描述的是那些竭尽忠诚、进献忠言的人,他们所承受的辛劳和艰难。一个人讲真话,劝谏他人,常会把自己置于险地。
在《西溪丛语》中提到的“今人不善乗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不擅长乘船的人会觉得乘船很“苦”,北人对于乘坐不习惯的车也会觉得“苦”。今人也是一样。最后我发现在《通志·氏族略》中的“汉有会稽太守苦灼”,这里的“苦”是姓氏的一部分,不知为什么到了近代,姓苦的人越来越少……
胡乱发了一通狗屁都不是的议论,扯回正题,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人一旦手里有了权力,必然就会产生腐败交易?
有的猥琐导师威胁女博士,甚至发展成情人关系,导师本来一刚开始也是谨慎守礼的,后来怎么膨胀了自尊心和产生了权力欲的肆意挥洒?
一方面在尊师重道的观念可能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对导师产生过度的依赖和畏惧,为不正当关系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可能为了获得更好的学术成绩或职业发展机会,而不得不屈从于导师的威胁或诱惑。
尊师重道不能说是错的,尽管有很多导师借着权威胡作非为。许多礼仪包括一些陋习都是来于儒家,传承了下来。
儒家思想注重“仁爱”和“和为贵”的原则。在处理解雇导师的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到双方的关系和利益,以和谐、公正的方式解决纠纷。儒家思想又强调“忠恕之道”,即忠诚和宽容的态度。在处理解雇问题时,应秉持忠诚于教育事业的立场,同时尽可能理解和宽恕导师可能存在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这句话让我不敢苟同)。此外儒家思想还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对社会的责任。又说什么“礼之用,和为贵”。在处理解雇导师的问题时,应注重礼仪和规矩的运用,以维护教育秩序和师生关系的和谐。
师生关系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不和谐了。有许多学生也未必真的尊重老师。有一点,老师吐槽现在的孩子金贵的很,不能说不能打。学生吐槽老师,为老不尊。有共同一点不变的是,对于有权势家的孩子,老师会优待。对于能左右自己前途的导师,部分女学生选择了“屈从”。
据说在西方,有明文规定,老师学生谈话,门永远必须是打开的。到了我们这,情况没那么简单,我们也公开透明,也有很多的法治良策,最大的一点问题是,东方古国的公权力一直以来得不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