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山大的韩国

百科   2024-11-16 19:32   山东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公众号江宁知府


作者印闲生擅长用写实的笔法向大家介绍不为人知的国内外热点故事强烈建议关注一下——




正文


在中国产业链攀爬的过程中,韩国遭受的压力可谓首当其冲。

近日,韩国《朝鲜日报》发表题为“韩国已被中国超越,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的社论,文章称,韩国贸易协会近期对在华工作的三十名韩国企业家进行了深入采访,结果显示,除半导体领域外,中国已全面赶超韩国。

文章呼吁尹锡悦政府,必须意识到韩国与中国之间日益扩大的产业差距,并通过调整政策、增强灵活性和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等方式保持竞争力,避免被进一步拉开差距。

实际上,韩国方面的危机感绝不仅仅来自民间和商界,今年2月份,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了一份“2022年度技术水平评估结果”。

该报告显示,韩国在11个重点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首次被中国赶超,这11个领域包括:建筑/交通、灾害/安全、航天/航空/海洋、国防、机械/制造、材料/纳米、农林渔业/食品、生命/保健医疗、能源/资源、环境/气象、信息与通信技术等。

有学者警告说,“现在韩国还有竞争力的产业只有10%,如果再犹豫不决,可能会全部失去竞争力。



放眼世界,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很少很少,说到底只有中日韩三家。

中东产油国虽然富裕,但在工业及高科技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产业结构十分畸形、虚弱。

具体到中日韩,日本在二战前是造过航空母舰的,技术积淀绝非中国和韩国能比,因此作为后发经济体实现工业化的其实主要就中韩两家。

早些年间,韩国曾在钢铁、造船、石化、汽车、液晶面板、半导体等领域遍地开花,然而随着中国突破一道道玄关,截至目前,韩国经济仅剩半导体和汽车这两大支柱。

像钢铁、石化等传统制造业,韩国早就不是中国同行的对手了。

再比如造船,原先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一直非常红火,与中国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可随着最近几年中国造船业技术突破,日韩船厂的份额渐渐萎缩。

根据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2023年各国船舶订单份额中(按照建造量计算),中国占60%,比2022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韩国下降9个百分点至24%,日本仅占11%。

2024年4月29日,中船集团与卡塔尔能源在北京签署了18艘超大型LNG运输船项目建造合同,总价值近60亿美元,创下单笔新船订单历史最高纪录,而曾几何时,这类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大都是韩国船厂的。

根据韩国三大船企2023年的财报,由于中国企业崛起等原因,三家船企的销售额比十年前的峰值减少约七成。

韩国最大船企HD造船海洋(原现代重工业)。2022年之前,韩国造船企业在VLCC、VLGC、超大型集装箱船方面即已全面落后于中国,高端船型LNG船已成为韩国企业“最后的堡垒”。


京东方与韩国LG的液晶面板之争是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中韩产业竞争故事。

为什么韩国在产业竞争中呈现节节败退之势呢?

韩国媒体和学者给出了以下几点解释。

1、

过去韩国产业的成功被形容为“速度制胜”,但如今已在速度和效率上落后于中国,以电动车行业为例,中国品牌的平均新车上市时间比外国品牌快两三年。

韩国前经济部次长透露,最近访华时中国企业高管对他说“我们只要公司下达指示,所有员工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熬夜几天”,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韩媒给政府提的三条建议里有一条为“增强灵活性”,其含义即希望政府允许企业灵活安排加班。

2、

韩国的市场规模限制了企业和资本的投资热情。

以工业机器人领域为例,韩方并非不了解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现代汽车集团早在2020年就收购了美国机器人企业波士顿动力。

然而由于韩国国内市场太小,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满打满算也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导致企业缺乏扩大投资的动力。

韩知名学府成均馆大学机械工学系教授崔赫烈表示:

“仅在10年前,如果韩国发布机器人新技术,中国企业和学术界就会来拍照和拍视频,但现在正好相反,我们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已经停滞了10年”。





3、

韩国学术界有“重医科、轻理工科”的风气。

据有关统计,在韩国每年培养的博士中,理工科仅占40%;不仅如此,过去十年间有34万名理工科人才离开韩国,人才流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某大型韩企高管表示:

“中国各省份几乎都有可比肩首尔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水平的名牌高校,这些机构为培养理工科人才作出了贡献。”

为了搞活理工科,韩国政府决定从2025年开始向1000名优秀理工科硕士每年发放500万韩元(约2.66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4、

韩企受政策法规限制,无法实现快速商用化。

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中美两国率先进行了商业化运营,中国甚至推出了无人机出租车、无人机快递和城市空中交通等未来概念;而韩国却因法规限制,技术验证迟迟无法落地。

随着全球市场对无人驾驶汽车需求的增长,韩国车企很可能错失这一机遇,最终遭降维打击出局。

再以人工智能为例,当欧洲、日韩仍在纠结于如何监管AI时,中美已经推出了许许多多个商用大模型。

总而言之,管制太多会堵塞科技创新的毛细血管,因为新技术一旦无法实现快速商用化,就会阻碍其更新迭代的动力。

正在武汉进行规模化商业运营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

2024年6月5日,大疆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南坡进行了无人机高海拔运输测试,无人机运送快递业务已越来越成熟。

泰山上机器狗一边运送货物上山,一边把山顶垃圾带下山。

接下来谈谈大家关注的半导体行业。

在国际半导体产业链中,美国主攻芯片设计,中国台湾主攻芯片制造,韩国则主攻存储芯片。

过去几年,存储芯片是极为依赖贸易出口的韩国经济的最大驱动力,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存储芯片生产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均位于韩国。

三星、SK海力士两家厂商合计拿走了全球70%存储芯片市场份额,在DRAM内存、NAND存储以及HBM内存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有人将三星称为韩国经济的晴雨表,而三星当前最大的业务板块其实就是存储芯片。

不过相对来说,存储芯片不如计算芯片重要,一位半导体业务高管表示:

“韩国的高带宽存储芯片被认为做得很好,但将其与人工智能半导体相连的所有高级封装都发生在中国台湾。”

台湾自称“晶片岛”(晶片即芯片),无论政客还是媒体人,时常将“晶片”挂在嘴边,这其实是产业结构单一的表现。

很多朋友都会记得来自台湾的HTC手机,2011年HTC销售量达到了惊人的4300多万部,在全球手机市场排名第四,在安卓系统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一,然而短短几年时间HTC就败下阵来,令人唏嘘。

最后,把目标聚焦到产业结构与韩国极为类似的中国台湾地区。

客观来说,台湾经济这几年表现不错,人均GDP一度赶超韩国,可如果剥茧抽丝仔细分析,真正的亮点产业只有半导体。

台积电一家的市值占到台股34%,其他一千多家公司分剩下66%,这种高度聚焦的市值分配已经说明一切。

实际上,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之所以看起来还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吃到了过去几年的半导体和AI市场红利。

设想一下,假如未来某天台积电在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科技产业战争中像HTC那样“战败”,台湾经济或将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甚至会对岛内社会士气、信心造成毁灭性打击。

这或许就是顶层设想里的《下一个“中心任务”》。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江宁知府”,关注后回复“时间线”获取更多精彩文章,相信我,绝对错不了——



江宁知府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