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跌得最惨的专业,天都塌了
百科
2024-11-21 10:02
山东
远方观察局出品 | ID:yuanfangguanchaju刚开学,土建类专业就传来一条炸裂消息:网传“武大建筑学大一新生集体跑路,只剩4个人”。这条刷屏的信息,经查证应该是假消息,但网友的沸腾,也是事出有因。现在高校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类专业,日子难过,感觉天都塌了。——知名985山东大学,打算把土木工程专业直接取消。——985高校四川大学,2024年有上百名土木和建筑专业学生转专业。——拥有全国前十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湖南大学,2022年土木工程学院转出98人,无1人转入。——C9高校西安交大,2025届几千名本科毕业生中,建筑学只有24人,土木工程专业仅有3人。——2024年,宁夏的一位考生以438分,仅仅比一本线高出6分,抄底土木工程“世界第一”的同济大学。著名的专家周福霖院士,深耕土木工程领域数十年,也不由感叹,土木工程似乎已经从常年火爆变成“夕阳”专业。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专业头上,就是一座山。“身价暴跌”的土建类专业,往何处去?最近这几年的新闻,已经显示家长和学生们“用脚投票”,拼命逃离土建类专业。为什么?答案也很简单。随着大基建时代的结束,房地产的不景气,土建类专业也进入了“冰河期”。麦可思发布的报告显示,这几年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越来越低,五年来,这一比例的降幅是 46 个职业类别里的第一名。毕竟,本来土建类专业的工作就不轻松,就是靠高薪酬和行业兴旺的状态,才得以维持。三联周刊曾有一篇报道,详细分析了现状,文中提到,“建筑行业不平等薪酬制度和超长工作时间,并没有带来很好的回报”。土建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在设计院工作,那么工作007,月薪喜提两三千,绩效看运气,可能是行业常态。一般来说,其薪资发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压后发”,即只发两三千的基本工资,其他部分以季度奖、年终奖、月度绩效的名义发放。另一种“预支发”,也就是薪资中除基本工资之外的部分算作“公司预支员工的”,如年终项目无法回款,产值未达预期,员工还要“倒欠公司钱”。不管是哪种发放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极度依赖于甲方的回款。碰上房地产不景气,情况就会变得非常糟糕。有受访者对三联周刊表示,“工作期间每月只能收到2360元的深圳市最低工资”,你说这日子怎么过?当高薪不再,甚至连基本稳定收入也无法保障,土建类行业的辛苦,就会被成倍放大。“10点以前下班算早的,有人为了一个项目,连续三个月凌晨三点下班,累到吐血。”曾有某500强设计院因为项目紧急,要求员工不到凌晨2点不能下班,否则按旷工处理。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还记不记得曾经的“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曾发布过内部“红头文件”的正式通知,为了提高效率,设计院要当天内出图(通宵)。注意,这可不是偶尔加班,而是常态化通宵啊!在这个行业,个体显得十分无力,房地产“基建狂魔”的背后,是一个个筋疲力尽的普通人。如果土建专业的学生选择进入施工单位的话,那就更苦了。他可能遇到的,就是“吃得苦中苦,还有苦上苦”。工作环境上,要么是郊外,要么是深山老林,三个月一整容,五个月换人种。996都属于少见,7107才是正常。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畜生用。工作强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要问薪酬,“3000块招不来一个农民工,600块却能招来一个大学生”。要问行业前景,当行业趋近饱和,年轻人出头的机会少之又少,三四十岁的还在工地长驻的一抓一大把。更不用说,工地还是终身责任制,稍有不慎,青春就可能要在踩缝纫机中度过。吹着空调画设计图,拿着蓝图指点江山,是就业前的异想天开;顶着烈日冒着热汗,尘土飞扬下浇筑混凝土,跟腻子粉、甲醛同呼吸共相处,才是土木人的常态。如今,各大高校也已经反应过来了,土建类专业的招生问题,必须想着花样解决。第一,是“打包”合并同类项,把土木和其他专业整合成一个大类,按照大类进行招生。比如,清华大学自2017年开始,就把原来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专业,合并成为“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不再单独招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业的出路也更宽了,可以自由选择不同方向,灵活度更高。湖南大学也是这样干的,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合并为土木大类。中山大学整合的尺度就更大了,在2021年就“打包”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猜猜叫什么名字?土木工程“世界第一”的同济大学,则玩出了“开枝散叶”的感觉,制定土木工程+n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比如,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开设数理强化班、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联合开设力学实验班、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开设创新创业班等等。前两年在相关院系学习后,再转回土木工程学院学习 。第二种做法是专业改名,彻底与土木、建筑学划清界限。同济大学全国第一个“吃螃蟹”,在土木工程学院下开设了智能建造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把人工智能与建造要求深度融合。同济大学之后,众多高校各校争先申报,近年来获批智能建造专业的院校数量,逐年增加。此举虽有些“换汤不换药”,但招生效果不错。2022年全国智能建造专业招生3562 人,2023年则增长到5539人。第三种,则是直接取消专业。相对来说,非传统土木优势的高校,一般就选择放手了。今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同意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宁波大学、重庆交大和四川大学则撤销了城乡规划专业。顺应大势,适者生存,高校在时代压力之下,也不能不转型应对。对很多十几年前毕业于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人来说,看到今天这一幕,可能会感慨世事无常,时代变化太快了。你知道吗?从2006年到2015年,土木建筑类还是最热门的专业,甚至有人把这段时间称为“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黄金十年”。当时,“基建狂魔”的狂飙突击,拉动了基建热、地产热,不管是住房、铁路、公路、水利、机场,全都热火朝天。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创造纪录,建设资金充足、项目多,也造就了土建专业学生最好的时代。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面前,土木建筑类专业,就是高薪、前途的代名词。许多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干几年就成为总工或者项目经理,甚至年薪百万的大有人在,江湖人称“三总五项”,如今已经恍若隔世。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自媒体人马督工曾回忆:“2002年我大学毕业,中铁一局来招毕业生,根本不看成绩,签字就给一万块安家费,比2002年的中国人均gdp还要高。至于名气小一点的施工单位,许诺分房子的也有,还许诺带女朋友来立刻安置体制内工作。”正因为待遇丰厚,大量高考状元扎堆抢进土木类专业,建筑老八校的里更是挤满了各省的状元。各大高校顺应潮流,争相开设相关专业,比今天的计算机有过之而无不及。2008年前,开设土木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392所;截至2022年底,相关高校数量多达572所。然而,今天呢?大基建和城镇化走向尾声,全国城镇化率已经飙升到66.16%,土木建筑的下坡路到来了。土建引擎熄火了。今年前三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5.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2.2%,退回了20年前的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一场大败局还在缓缓收场。去年夏天,抚顺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布“告全体员工书”,宣布全体员工执行为期三个月的无薪休假安排,开头第一句堪称振聋发聩。与持续遇冷的土建类专业相对照的,是多地警校录取分数的连年上涨,成为新的“香饽饽”。去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四川的录取线突破了1万位次大关,今年又上涨了1000多名,投档线高达638分。北京警察学院的录取位次上升超2500名。今年,江苏警官学院吸引了600分以上的考生扎堆填报,以至于被网友戏称为,这是继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外江苏的“第三个985”。一些考生已经提前感受到就业的寒气,所以选择警校,提前锁定编制。与此同时,师范定向生、临床医学等就业相对稳定的专业,也备受欢迎,录取分数持续上涨,说明很多人都在“求稳”。不过,这样做就真的稳吗?当下火爆的专业,未来也可能会过剩,未必就能一生长虹。正如十几年前还备受青睐的土木建筑专业,在时代大潮面前如此脆弱。事实上,如果是90年代末毕业从事土木建筑,由于大基建时代的加持,哪怕是大专生,也能吃到完整的时代红利。如果是2013年入学,经过5年本科、2年硕士的学习后,哪怕是清华毕业,恐怕也不容易找到理想岗位。“专业”如张雪峰,还在2020年以“城镇化率还有上升空间”为由,大力推荐土木工程专业。那些听了张雪峰的建议,报考土木的孩子们,如今恐怕也是感到“一地鸡毛”的无奈吧。与其期待成为“风口上的猪”,最好的选择,恐怕还是押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成为360行中某一行的“状元”。
三联生活周刊:经历欠薪、失业后,一位44岁建筑设计师在深圳坠亡界面新闻:深圳工程师坠亡背后:房地产萎靡之下建筑设计业内卷加剧,收费标准二十年未变网易数读:中国大学跌得最惨的专业,从“天选”变“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