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行路难

百科   2024-12-14 10:02   山东  
众所周知,小学和初中被称作义务教育,官方说法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

按照通常的理解,义务教育主要是对国民进行基础知识扫盲,塑造相对趋同的认知,减少社会沟通成本,增强凝聚力。

在民国时期,一个陕西人跟福建人沟通起来可能很复杂,但现在大家都会说普通话,而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拥有一定程度上相似的理解。

科学素养方面,国内无论是摆摊小商贩还是超市收银员,他们的大脑都可以像计算机一样迅速得出正确结果,“运算速度”远超欧美同行。

不难体会,对于个人日常生活以及最低程度的社会谋生来说,义务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与文字理解能力,加减乘除,历史地理,还有凝结西方近现代科学精华的物理、化学、生物基础知识,堪称作为现代人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牛顿的墓志铭:自然和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一切豁然开朗。牛顿三定律目前被放在高一物理中,初中物理以现象解释为主,尚未上升到理论层面。

有学者针对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做过详细研究,通过知识含量、推理、运算、背景、探究等多个维度的比较,发现国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并不比美国难。

和人教版教科书相比,美国教科书在代数上的内容难度高于中国,在概率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分支也较为领先,几何领域内容难度则相差不多。

之所以产生中国义务教育阶段难度明显高于欧美的印象,是因为中国的“习题”难度更高,即同样的知识点出题更难,而不是在知识深度上有更多要求。

习题难度高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来说就是把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反复蹂躏,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活儿,但底层理论并没有什么突破。

它类似于“高级脑筋急转弯”,核心目的是筛选

如果把中小学十二年做一下粗略划分,从时间上讲,初三+高中四年大致属于筛选阶段;从精力上讲,学校和学生至少有一半的投入是为了应对升学,而非单纯的知识学习。

不仅如此,目前整体趋势是负责筛选的题目越来越难,“弯”越来越多,筛选进程越来越提前。

这便是我们常讲的内卷。



一道北京市中考数学题。


一道长沙市中考物理题。想要应付这些题目,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显然不够,必须经过大量高强度训练。

根据对身边朋友的观察,几乎没有家长能够真正坦然面对孩子的升学及成绩问题,即使相对开明一些的家长,也往往对孩子成绩有一个“托底要求”。

实际上,不只是中产阶级在卷娃,能够给孩子安排工作的政府官员或富人同样在卷,只不过他们会尽可能让“卷”的过程更轻松一些、心理压力更小一些。

一部分放弃卷娃的朋友会考虑上国际学校或把孩子送去海外读书,但欧美的教育问题也很多,家长们只能战战兢兢,生怕孩子染上不良习惯。

放眼国内,只有江浙沪、珠三角等少数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小老板这一圈层里,出现了罕见地走出卷娃模式。

他们会尽可能把自己从商的经验和家学传给孩子,很早就让子女介入家族公司经营,同时看淡学业。

类似的做法在北方地区大都是“被迫”的,即发现子女升学无望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不得不安排走打工、个体经营等路线。

家长群里流传的人大附中家长会ppt。

接下来把目光转向那批突破层层考验、顺利进入大学的孩子。

在完成筛选阶段后,学子们蓦然发现,自己前面十几年头悬梁锥刺股学得的知识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至少对于求职用处不大——回炉加入教培行业除外。

不仅如此,大学阶段的知识开始变得杂乱无章,没有了“重点”和“考点”,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不一定求职表现好,选择的重要性开始明显大于努力。

记得十几年前大学上专业课时,教授们经常有类似的开场白:

“这门课我们只学习第XX、XX、XX章,剩下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学。”

“我们开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完全学会,而是你将来如果要用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有个模糊印象,然后再回来自学。”

不同于目标明确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人生的发展方向逐渐分化,需要学子们从浩瀚无垠的世界里自主挑知识学习,自己选择擅长/有良好前景的领域历练。

实际上,如果单纯以功利的眼光去看,许多知识的“性价比”(学习难度/就业薪水)并不高。

因为很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存在“赢者通吃”的特点,只需要一小撮牛人即可,比如他们可以编一个软件去大卖特卖(最优秀的那个软件会横扫市场),而广大企业聚焦于应用端,对“所以然”并不感兴趣。

总而言之,受限于种种因素,原本以为考上大学、读完硕士博士可以获得良好回报的青年朋友,发现学历变现之路比预期中要难得多。

之前经历的筛选过程越严苛,其中的失落感也就越强烈。

尤其是最近几年就业行情突变,企业不再热衷于培养新人,而是希望即插即用,所以专业的重要性开始超过学校,求职失落感逐渐向211、985学校蔓延。

经常有社会上的声音批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放下“孔乙己的长衫”,这里面就存在“沉没成本”的问题。

骑行开封事件中,很多学生打出“青春没有售价,骑行开封拿下”等热血口号。该事件带有“青春发泄/发疯文化”的意味,其背后许多因素值得社会认真思考。

很多年前有过这样的说法:GDP每增长一个点,带动新增就业人口150万至200万,反之亦然。

所谓保就业,根本上就是要保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显然都还没有做好准备。

一些新诞生、更新换代快的学科,或许需要源源不断学习新知识、输入新人才,但对于大多数传统行业来说,已经容纳不下那么多就业者了,更无法提供满足大学生预期的高质量工作岗位。

到头来,只能将就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断下压——大学管理者们努力完成上级规定的就业任务压力,老师/辅导员们遭受来自学校领导的考核,学生们再承受来自老师的催促……



放宽招考年龄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给许多朋友一个“念想”,缓解一部分矛盾与压力。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个人在时代中是渺小的,大多数时候只能顺势而为。

从好处想,我们正在经历的2020年代,或许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历史时期。



江宁知府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