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难忘
文/范本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从孩提时代走向花甲老人,仿佛就在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在悠然短暂的人生征途上,让我既有辛酸又有欣慰。忆往昔岁月,品人生旧事,感受最深的是我体验和收获着真情实爱,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前行的路。有的往事如过眼烟云,渐行渐远而消逝,有的往事历经岁月磨砺,仍然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仿佛就在眼前。
我出身普通农民家庭,居住生活在鄂西北偏僻贫困的乡村。在大集体年代,没有成人的我们兄弟三个靠体弱多病的父母挣工分养活。家里拉着娃娃滩,在村里年年都是超支的困难户。养家糊口,供济我们兄弟三个读书成为父母的压力和负担。兄弟三个我是长子,在艰难中读毕了小学和初中,我好不容易升上高中,为心怀读大学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没料到,在临近高考的那年夏天,父亲突然病倒了。那时,两个弟弟一个刚升初中,一个正读小学,身为长子,我面临着高考与给父治病的艰难抉择。本着对父亲孝心和对两位弟弟关爱,我毅然选择了弃考回家,以侍候父亲住院治病,让两个弟弟安心读书。一个多月过后,父亲有幸病愈,高考早已结束。病愈但身体虚弱的父亲和体差的母亲见我心情低落,就好心动员我支持我再去复读参加第二年高考,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十分清楚,现实的家庭状况,让我不再有读书的机会和条件。不甘心没参加高考失去
深造的我,在父母支持下,报名参加了语言文学自修大学函授自学。那年,正值农村刚刚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陪同父母做地里农活。利用夜晚、劳余、工余时间,乘雨天、下雪天的挂锄机会自学。阅读函授教材和报刊,练习新闻与文学写作。我用只争朝夕的勤奋自学,努力弥补未参加高考无缘大学的缺憾。后来,我因勤奋自学写作取得成效,有幸被乡政府聘为宣传干事,在政府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因是聘用的临时工,没有编制,我还是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不计较报酬多少,坚持任劳任怨,恪守兢兢业业,用实际成绩不负乡领导厚爱。历经几年拼搏,我在新闻写作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文学写作方面也有一定的起色。在乡政府几年间,我这位农民被人们称为“土记者”、“土作家”。
我没有想到,家住乡政府大院背后,一位大方朴实名叫金菊的姑娘,她悄然地成为我的热心读者。她是在乡政府阅报栏里的报纸上看到我写的文章后,才开始关注我的。我了解得知,她因父母体弱多病的状况和为了支持弟弟读书,在读初中时而弃学。她也有阅读报刊的爱好。我与她同病相怜,共同的爱好习惯让我们产生了共同语言。我们因此相识了。历经几次约会、谈心和与她家人交往,我们终于由相识、相知发展成相爱。那年冬月,她父亲突患重病,得到消息的我,毫无犹豫地卖掉家里仅有的那头过年猪,资助她父亲住院治病。因住院治疗及时,她父亲大病得以痊愈。我也因此与她家结下了患难之交。
1996年,对于我是喜忧参半。当年夏初,我因新闻写作出色有幸得到县委宣传部关注,并推荐到省委机关报参加新闻培训,培训时间20天。这对于爱好新闻写作的一位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的喜事。忧的是我在培训期间,父亲旧病复发确诊是不治之症,且到了晚期。培训结业回家之时,正是父亲弥留之际。父亲去世后,得知消息的未婚妻金菊,毅然放下家里收麦忙活,赶来我家披麻戴孝,随礼捧场,还忙前忙后地料理事务为我分担分忧。在乡亲们的眼目中,她已是我家不折不扣的贤内助,她真诚敬老和媪柔文雅的表现,更像是父亲生前心中期盼渴求的孝心儿媳。这年中秋节,未婚妻金菊同情我家困难,毅然说通她的父母及家门长辈,不要我家分文彩礼,不要娘家分文嫁妆,坦然走个净人嫁到我家。那年,她二十二岁,我已年满三十三岁。那年代,在我的家乡这事成了新闻,创造了人们称赞的奇迹,成就了一段流传了好几年的佳话。后来,就有人好奇地问我说,那年你屋里贫穷,家没家底,人没人样,人家金菊一个年轻美貌的黄花闺女,凭啥看上你这位大她十多岁的农民单身汉?还不要彩礼,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事?我说,她付岀的是对我和对我家人的一种真爱,她凭的是我与她和与她家人的那种患难交情。
结婚成家后,在妻子金菊的关爱引导下,我很快走出了失父的悲伤阴影,为持家而重振信心。后来,在我面临没编制未能再聘哪来哪去的处境时,她又给予我安慰和鼓励。因此,我没有失望气馁,继续坚守文学写作爱好。从政府回来后,一家人悠然踏实地过日子。我们两口还坚持“长哥比父,长嫂比母”的传统义务,支援两个弟弟先后娶了媳妇,都完成了成家大事。兄弟三个都有了儿子后,与健在的母亲共十口人一起生活。妻子带头孝敬母亲,在老人面前从不说重话,从没发过脾气,给两个弟媳做着表率。妯娌之间相处和和气气,直厚不薄。兄弟三家的儿子都成为孝敬奶奶的好孙子,这种和谐的家庭环境保持到兄弟三个和气分家时,都还恋恋不舍。分家后,兄弟妯娌们都积极努力,分别购买或新盖了楼房。我在文学写作方面也因妻子支持鼓励有了信心,也因参加省市县一些培训活动有了进步。我从当年热爱文学写作奋斗到加入省作家协会,成为全县首位农民省作协会员。那年,我家因注重学习,遵纪守法,勤劳肯干以及注重生态环保和健康文明等,有幸获评全县文明示范户、文明家庭殊荣。我们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家庭,缘于妻子忠厚贤慧和一家人执着奉献的真情实爱,这些往事让人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
范本庆,男,1963年9月生,湖北十堰竹山人,务农,新闻与文学写作爱好者,在省市县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000多篇。已在《堵河》、《十堰作家》、《武当风》、《陕西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百篇,湖北省作协会员。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截稿日期:2025年3月31日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轻触品诗,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