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楼之首的南京阅江楼
文/凌鼎年
我是喜欢旅游的人,中国的四大名楼都去过,如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山西永济的鹳雀楼。也曾听说过南京的阅江楼,但作为江苏人,南京去过很多次,却从来没有去过阅江楼。
前不久应邀去南京参加一个中美文化活动,主办方安排美国作家去阅江楼,我作为特邀嘉宾,也有幸跟随前往。
去了才知道这楼初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但当年只打了地基,并没有建成。一座没有建成的楼阁,怎么会名传天下呢?原来事出有因,那就是此楼是明太祖朱元璋要建,为的是纪念他于1360年在卢龙山以少胜多,指挥8万伏兵打败陈友谅40万人马。借山起高楼,临江眺远景,威震四方,传至千秋,那是何等名传遐迩的快事。于是朱元璋不但自己亲自撰写《阅江楼记》,还下旨让文臣也每人一篇。最后大学士宋濂拔得头筹,与朱元璋的《阅江楼记》一起颁发传世。
可惜的是,明朝初建,百废待兴,财力有限,朱元璋考虑再三,只得暂缓,这一缓就缓了600多年,以至于600多年来,有记无楼,楼在熠熠美文中,楼在虚无缥缈中,也算天下奇闻。
直到1997年,新千年将临前,南京正式动工建造阅江楼,四年后的2001年9月阅江楼竣工建成。若朱元璋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慨。
阅江楼建在长江边的狮子山,山不算高,78米,楼不算低,52米,加起来130多米,望之,雄伟壮观,端的气派。有人归纳了阅江楼四大特色,一高耸;二精美;三有文化内涵;四有皇家气派。应该讲,总结很到位。
阅江楼共七层,不知是否寓意七级浮屠?从外观看之: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稳如泰山,碧瓦朱楹、彤扉彩盈,美若仙宫。走进楼里,更是美轮美奂,一层有一层的主题,一层有一层的摆设。一楼的主要看点是朱元璋红木龙椅,也许有人好奇,有人羡慕,我却觉得华而不实,坐在那里,要端着个皇帝的架子,一看就不如沙发惬意,一般民间的椅子也比这舒服。
二楼是郑和下西洋主题,我比较有兴趣,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从我家乡太仓刘家港扬帆起锚的,“郑和扬帆起锚地”是太仓的城市名片之一。像展示的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较为先进的科学文化,弥足珍贵。
三楼也与郑和有关,有巨型瓷画《郑和下西洋》,高12.8米,宽8米,据说是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内容有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
顶层的蟠龙藻井值得一看,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而且是五爪金龙,代表的是皇家建筑,民间之龙只能三爪,就算皇家寺庙也只能四爪,只此一个细节就可知道阅江楼的地位大不一样。龙身是贴金箔的,说金碧辉煌一点不夸张。
我还饶有兴趣地阅读了朱元璋与宋濂的《阅江楼记》,平心而论,都写得颇有文采,朱元璋的更霸气点,宋濂的更文气点。真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对联概括了朱元璋与宋濂两篇楼记的意义。朱元璋有自己的帝王思路,居高临下,睥睨一切,傲视群臣,激扬文字,纵横捭阖,任意挥洒,写得自由,写得放肆。宋濂明确告白:奉旨写作。于是,笔走龙蛇,歌功颂德,极尽文采,专意美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有点小小的疑问,《阅江楼记》真是朱元璋亲笔撰写的吗?如果没有枪手,没有代笔,没有修改,没有润色,那朱元璋的文字水平不输大学士,远超当年的秀才、进士水平啊,朱元璋讨饭出身,做过和尚,不知何时读的书,何时练的笔?难道是因为与宋濂、高启、刘基这些顶而拔尖的大文人交往多了,近朱者赤,潜移默化,受他们的熏陶,长足进步,突飞猛进?要不,朱元璋一定是个善于学习的绝顶聪明之人。
宋濂呢,他根本没有见到阅江楼,完全凭想象,洋洋洒洒妙笔生花,写出了如此瑰丽隽永的文章来,不能不佩服他的才华。看来,想象力比亲眼目睹的更能催发文采。
阅江楼,屹立江畔,登楼远眺,饱览山水,相当于现今的江景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晨来,晨曦披楼,朝霞染阁,黄昏,落霞璀璨,余晖七彩,夜晚,火树银花,流光溢彩——阅江楼,晨有晨的景致,夜有夜的魅力,天下名楼之首名副其实,不虚不谬。
作者简介:
凌鼎年,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太仓建有凌鼎年文学馆(贾平凹题写馆名),凌鼎年作文指导馆(曹文轩教授题写馆名)。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轻触品诗,点击关注。